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捐款合同法

捐款合同法

发布时间: 2021-12-14 22:52:36

Ⅰ 关于公司接受捐赠的法律问题

我无法详细了解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公司的这项业务无法定性,所以也无法列出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 粗略的说,贵公司的业务,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1)是捐赠行为 或者(2)是赠与行为。不同的
(1)捐赠行为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它的特点是,
1.物品在捐赠的过程中,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只在受赠时转移。
2.主体是特设的公益机构。
3.法定的无偿行为
4.不以盈利为目的
5.公益机构不能自由处分物品,捐赠人在捐赠时可以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
(2)赠与行为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它的特点
1.赠出的物品是赠与者自己的财产,或对该财产有处分权
2.可以约定无偿或者有偿
3.赠出时,对特定财产需要登记
4.出赠人不对物品的瑕疵承担担保责任

上次回答我提到,公司经营这项业务是没有法律限制的。现在关键集中在具体如何操作,这将决定贵公司新设立的机构究竟是什么性质。
1.如果做捐赠业务,有一定障碍。按我国的捐赠法,这项业务只能由依法设立的公益机构来主持。而公司是不能成立事业单位的,所以,这个部门不能是公益性质。
2.若做赠与,是完全没有障碍的。但是需要注意几点:
a.因为赠品的来源是接受他人的赠与,之后再出赠给农民。而赠与行为,法律要求物品必须是赠与人享有处分权的。所以,操作时,有必要在受赠和出赠两个环节都订立赠与合同,以使所有权的转移清晰合法。
b.事先约定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可以免除物品的瑕疵担保责任。
c.特定的物品的过户需要登记备案

捐赠和赠与的区别,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某年有特大洪灾,一个公司想献爱心,尽一些社会责任。那么通常,它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将财物捐给慈善机构或者特设的赈灾委员会,由赈灾委员会统一处理捐赠的财物。如果公司在捐赠时,指明了是要给特定的受灾村子、特定的受灾企业捐助的话,那么,这些慈善机构必须按照公司的意向落实财物的发放。 注意,在整个过程中,财物的所有者仍然是公司,而不是慈善机构。慈善机构仅仅处于“代管人”的角色,代替所有者处分财物。这整个过程是“捐赠”。
二、公司直接把财物赠送到灾民手中。公司尽管分文不取,行为带有公益、慈善性质,但却不是法律上所讲的慈善机构的行为。因为公司处分的是本属于自己的财产,是自愿的“赠与”行为。

关于贵公司的业务,我是这么考虑的:
如果你们在接受别人的出赠时,出赠人并没有明确强调这些财物要具体捐赠给谁,那么,这样的出赠在法律上,会被认为是出赠人对贵公司的赠与,财物经过出赠,已经是贵公司的财产了。而此后贵公司再交予农民,则是贵公司将自己的财产赠送给他人。并不是代他人处理财物。
如果出赠人是托你们交给指定的农民,那么,你们业务的性质则是接受他人的委托,财产的所有权没有转移到贵公司,你们只要履行一般商业代理的义务即可。

Ⅱ 接受捐赠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在捐赠法起草过程中,对不同形式捐赠承诺的法律效力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救灾募捐的特定场合作出口头捐赠承诺的,应当以作出承诺的时间为生效时间,如果反悔,就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承诺的,再在什么情况下申明不能履行,消除影响,否则是对社会和公众的欺骗;书面协议捐赠的,协议一经签订就应当生效。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应当将口头承诺和书面协议作为捐赠生效的条件。理由是:(1)捐赠是自愿行为,承诺后不兑现的只是个别情况,不必用法律规范。(2)一些社会名流承诺捐赠后如无特殊情况,都会履约;如果不履行,也不宜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而应耐心做工作。(3)如果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对不履约者强制措施,会在海外产生不良影响。(4)避免捐赠纠纷首先要加强对受赠单位自身的管理,使其能理智、妥善地处理捐赠承诺。
立法机关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捐赠承诺的形式和法律效力,根据具体情况在适用本法的同时还应当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这说明,公益事业捐赠是赠与的一种,对捐赠承诺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由于赠与合同特别是有关公益事业捐赠的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宜对捐赠承诺的形式
作出统一规定,但遇有数额较大的捐赠财产时,应当提倡捐赠人与受赠人根据具体情况签订捐赠协议。实践中,在电视义演等公开场合口头承诺捐赠的,捐赠人一般都同时或者随后即与法定的受赠主体签订捐赠协议。这种办法也应当提倡。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这说明,普通的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在赠与财产实际转移之前不具有法律效力。所谓实践性合同,是指当事人除了意思表示之外,还必须实际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即合同是否有效以当事人实际交付标的物为前提。但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同时又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这说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捐赠合同是诺成性合同,一旦订立就具有法律效力。所谓诺成性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也是当事人双方一旦承诺就必须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给付。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些规定要求,捐赠协议一旦签订,捐赠人就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Ⅲ 捐赠与捐助的区别是什么

捐赠是双方法律行为,例如某位孤寡老人将自己的财产捐赠与某位年轻人,要求年轻来履行赡养义务,如果年轻人接受了捐赠后部履行捐赠附带条件,老人可以依法收回捐赠;另如某出版集团向某乡文化站捐赠一批图书,要求定期向村民开放借阅,如果文化站部接受了后而不安要求履行,出版集团可以收回这批图书。捐助则是单方的自愿没有附带条件的。

Ⅳ 公司捐赠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本人以为:来

1。 该单位可以提起撤自销权诉讼,但撤销权不一定能行使。
公司的行为客观上导致其责任财产的减少,该单位有权提起撤销权诉讼,以保障自己的债权。但是,如果该公司提出证据证明其捐赠财产行为后仍有支付能力,可以认定对债权没有危害, 此时撤销权不得行使;
2。如果可以,捐赠财产应当返还;
3。慈善组织本属于受益人,只能要求赔偿因返还财产产生的损失,返还财产部分不算损失;

Ⅳ 捐款能否收回或按个人意愿使用

您好!捐款属于《合同法》规定的“赠与合同”的范畴。但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能撤销。所以,个人的公益捐赠不可以要回。

Ⅵ 请问捐赠协议是否是赠与合同,是否适用赠与合同的免除条款

你好,
捐助协议属于赠与合同,不适用赠与合同的免除条款。
我们先看法律上的规定,依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一般说来,只要赠与合同不存在后面的三种情形,赠与合同是可以撤销的。同时,《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和一百九十五条分别规定了赠与的法定撤销和义务的免除,符合这些条件即是具有一百八十六的不能撤销情形赠与合同用样可以撤销。

Ⅶ 赈灾捐献协议是否属于合同法调整的合同

  1. 赈灾捐献协议属于赠与合同,当然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2. 《合同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版合同是平等主体的权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3.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4.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Ⅷ 捐款和赠与的区别

捐款和赠与,大致是相同的。
捐款一般都是钱吧,赠与也可以是物。
捐款人,如果你已经把钱捐出去了,你就不享有那笔财产的权利了。

Ⅸ 是否所有的捐赠收入都要签订合同

您好!并不是所有的捐赠都要签订合同,汶川大地震时我们单位从上到下所有的员工都捐款了,没有一个是签订合同的。谢谢阅读!

Ⅹ 法律角度,捐赠与捐助的区别

区别:

捐助是单方自愿行为,无附带条件。比如说给灾区捐钱,可直接汇款到灾区,不需要对方意思表示为前提。

捐赠是捐赠人与受赠人成立一个合同(即双方法律行为,要求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由捐赠人向受赠人赠送财物的行为,可以附加条件。

(10)捐款合同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

第十二条 捐赠人可以与受赠人就捐赠财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和用途等内容订立捐赠协议。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

捐赠人应当依法履行捐赠协议,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

第十三条 捐赠人捐赠财产兴建公益事业工程项目,应当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对工程项目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作出约定。

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由受赠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并组织施工或者由受赠人和捐赠人共同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捐赠的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受赠单位应当将工程建设、建设资金的使用和工程质量验收情况向捐赠人通报。

第十四条 捐赠人对于捐赠的公益事 业工程项目可以留名纪念;捐赠人单独捐赠的工程项目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兴建的工程项目,可以由捐赠人提出工程项目的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境外捐赠人捐赠的财产,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入境手续;捐赠实行许可证管理的物品,由受赠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许可证申领手续,海关凭许可证验放、监管。

华侨向境内捐赠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部门可以协助办理有关入境手续,为捐赠人实施捐赠项目提供帮助。

第十六条 受赠人接受捐赠后,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据,将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第十七条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资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动和事业。对于接受的救助灾害的捐赠财产,应当及时用于救助活动。基金会每年用于资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

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积极实现捐赠财产的保值增值。

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发展本单位的公益事业,不得挪作他用。对于不易储存、运输和超过实际需要的受赠财产,受赠人可以变卖,所取得的全部收入,应当用于捐赠目的。

第十八条 受赠人与捐赠人订立了捐赠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如果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的同意。

第十九条 受赠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

第二十条 受赠人每年度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

热点内容
合同法第237 发布:2025-08-28 19:49:58 浏览:944
劳动法病假应扣除多少钱 发布:2025-08-28 19:34:08 浏览:787
赤裸刑法 发布:2025-08-28 19:33:06 浏览:295
东和劳动法在线 发布:2025-08-28 19:20:58 浏览:439
协调成员国商标立法第一号指令 发布:2025-08-28 19:14:31 浏览:725
山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28 19:13:57 浏览:197
法院败诉了 发布:2025-08-28 18:53:14 浏览:428
司法所长包村 发布:2025-08-28 18:50:59 浏览:930
新民法利率 发布:2025-08-28 18:50:17 浏览:584
劳动合同法笫二十如何理解 发布:2025-08-28 18:50:17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