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是实务还是经济法
1. 递延所得税是怎么一回事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和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确定下来了(纳税申报表汇算清缴算出数据),但是,里面的时间性差异如何在账面上体现呢?所以,就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调整,将理应归属于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挪后,将应归属于本期的所得税费用提前,所以,就有了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另外,可以从所得的角度考虑,我资产增加了,费用减少了,负债减少了,总净资产理应增加。但是,税法上不确认这种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是确实的,那么,我就该为这种增加多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资产减少了,费用增加了,负债增加了,总资产相应就减少。可税法不确认这种减少。但确实是减少了,税法暂时不确认,以后也要确认,这种减少,就会让我以后少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 递延所得税如何理解企业实务中如何做账,请高手详细通俗些答,不要复制。
递延所得税分资产和负债,最简单的说:资产,就是说,你现在交税了,但这些税你本来可以不交的,但已经交了,怎么办,就是等着以后年度在应该交的税里面扣掉,就是少交,但交了的这部分就像应收账款一样,属于你的资产,所以叫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样负债就是说,本来这些税你要交,但你现在因为某些规定你就暂时没交,要等到以后年度交,现在你是不是欠税务局钱了,是不是负债啊,哪就叫递延所得税负债,
这个在实务中的具体做账你要看规定,应该可以扣除多少,哪些是可以抵扣的,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3. 递延所得税的产生主要是由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什么差别造成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是对应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和应纳税时间性差异的,和应该交给税务机关的税金没有关系。
年底先计算应交所得税,然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差异就是所得税费用
4. 中级会计实务中提到了递延所得税,请问考试中只要提到所得税
如果经济法题目中出现所得税的题目是不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的。我今年5月份考的中级,是不考虑的。
5. 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实务题,有疑惑,也在网上搜了,但感觉不对,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第一年:账面折旧=39.6
税法折旧=(200-2)*5/15=66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0-39.6=160.40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00-66=134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一年新增差异160.4-134=26.4
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26.4*25%=6.6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
贷:应交所得税 2993.4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6
第二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60.4-39.6=120.8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134-(200-2)*4/15=81.2
第二年产生暂时性差异120.8-81.2=39.6
第二年新增差异39.6-26.4==13.2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3.2*25%=3.3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
贷:应交所得税 2996.7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3.3
第三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8-39.6=81.2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81.2-(200-2)*3/15=41.6
第三年产生暂时性差异81.2-41.6=39.6
第三年新增差异39.6-39.6=0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为0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
贷:应交所得税 3000
第四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1.2-39.6=41.6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41.6-(200-2)*2/15=15.2
第四年产生暂时性差异41.6-15.2=26.4
第四年新增差异26.4-39.6=-13.2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13.2*25%=-3.3
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3.3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3.3
贷:应交所得税 3003.3
第五年: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2
第四年产生暂时性差异2
第四年新增差异0-26.4=-26.4
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26.4*25%=-6.6
转回原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6.6
分录:
借:所得税 30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6.6
贷:应交所得税 3006.6
6.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属于发些科目,我该如何理解他们呢
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7. 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实务
再次纠正一楼:无论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都不会影响所得税的。相应还是该记资本公积。话分两头说:
一。公允价值上升100:(假设转回时的税率为25%,并非现在25%,二楼说得对) (下面分录后括号内是模拟税务官的话语)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0 (资产增值暂摆在你账上)
贷:资本公积 75 (你就公积75吧,另25是将来我给我的)
递延所得税负债25 (欠我国家也不能漏记账噻)
上述分录如果分两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00
贷:资本公积 100
借:资本公积 25 (并非所有的递延税款都对应所得税,你想纯赚100哟,当然不行,冲回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二。下降100 (暂时性,不确认减值)
借:资本公积 75 (你只亏得了75,我还帮你承担了25呢,尽管是将来的事)
递延资产所得税资产 25 (将来用以抵其他收入该交的税款25嘛)
贷:可供出售金额资产 100 (你先把资产价值减下来,抵税的事,到时候再说)
我们要注意,国家是不请自来的第三方,无论企业的盈亏,都不是企业自个儿的事,赚了A,只得到A乘(1-所得税率),A乘所得税率是国家的,亏了B(因为后可期可补),只亏得了B乘(1-所得税率),国家帮你承担了B乘所得税率。
所以上面例子,上升100,你就公积75吧,另25是给国家准备的。资产可以在你账上,欠国家也不能漏哈,下降100,所有者只承担75,另25国家在将来(你真正按现在这个价处理该资产时)会让你少交25.
从上述来看,无认如何,也是影响不了本期所得税了。
8. 递延所得税是实务还是经济法
实务和会计都有
9. 递延所得税谁能通俗的举例给我解释下啊看书老是理解不了。。谢谢
延所得税是当合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上的利润总额出现时间性差异时,为调整核算差异,可以账面利润总额计提所得税,作为利润总额列支,并按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作为应交所得税记帐,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递延所得税。
按这种核算方式,合营企业需设置“递延所得税”科目来进行核算,在时间差额完全自行消失以后,本科目的余额也将为零。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9)递延所得税是实务还是经济法扩展阅读: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