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232条合理期限是多少

合同法232条合理期限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1-15 11:19:02

❶ 《合同法》232条中的合理期限有明确规定吗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司法解释或者新的法律对于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很专大程属度上靠法官的自由裁量。。。

“合理期限”,在《合同法》中前后使用共计六处之多,分别出现在第二章(合同的订立)第23条;第四章(合同的履行)第69条;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94、95条;第七章(违约责任)第110、118条。

对法律不能精确规制的合同期限,各国立法均面临同样的课题,表述方式也不相同。《德国民法典》表述为“适当的期限(见第283、326条)(P57、P56),《日本民法典》表述为“相当期限”(见第524、541条)(P94、P97),我国台湾地区表述为“相当期间”(见《中华民国民法典》第157条)(P21),我国《合同法》采用“合理期限”。

❷ 出租合同到期后,出租人不再继续出租,在到期前多长时间通知承租人为宜

一般提前一个月到两个月比较合适。

❸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一条中,合理的期限是多少天啊

一般是一个月,但根据情况不同可以适当的调整通知时间。

❹ 出租合同到期后,出租人不在继续出租,在合同到期前多长时间通知承租人为宜

这个法律是没有详细规定的,具体到实践中,应当给承租人一定的时间去准备,这个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在合同法中有不少合理期限的规定,一般来讲双方可以协商,协商不成可以由法院来根据交易的习惯来确定,如果没有交易习惯就由法院判决了。因为合同是个意思自治的产物,只有在协商不成的时间才由国家强制力介入

❺ 合同法合理期限

  1. 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2. 经当事人催告之情形:

    (1)在法律无规定,当事人也无约定的情况下,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催告后合理期限的长短,不能说这不是一个立法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为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该解释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应当在解除权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2)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属于一种除斥期间,即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的预定存续期间,权利人于除斥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则丧失该权利。解除权的行使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因而法律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在当事人未约定、法律也无规定的情况下,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除斥期间作出了规定,如仅从学理上探讨,把适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司法解释所体现出来的原理,扩张到整个合同法领域也并无不妥。那么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合理期限可以参照法释[2003]7号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为三个月。

  3. 从催告权的本意来看,在当事人催告的情形下,非解除权人可以为解除权人指定行使解除权的期限,逾期不行使解除权的,解除权即消灭。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中也均明确规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为权利人指定行使的适当期间,解除权人不在此期间届满前表示的,解除权消灭。合理期限这一除斥期间不宜过长

  4. 行使解除权实际上是对违约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一种较为严厉的惩罚,其后果是导致双方合同法律关系终止,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或终止履行。而债权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为了防止债权诉讼时效过期而债权人还掌握着较为严厉的解除权情形的发生,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应短于作为承担一般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之两年的时间,否则对债务人将明显不利,也会对诉讼时效制度造成冲击,导致合同关系极不稳定,这与法律平衡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公平理念及价值观也是相违背的。

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2条内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2条内容是: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专或者约定不明确属,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❼ 《合同法》的第232条和236条分别是甚么呀

第二百三十二条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版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权确定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人。
第二百三十六条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❽ 合同解除催告合理期限是多久,有什么规定

合同解除催告合理期限是三个月。合同解除催告规定:《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564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自解除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或者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热点内容
骗取失业险有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7 09:01:18 浏览:232
劳动法公司破产补偿标准 发布:2025-08-17 08:59:48 浏览:180
中医手法治病绝招 发布:2025-08-17 08:57:36 浏览:593
法院ji 发布:2025-08-17 08:36:37 浏览:166
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发布:2025-08-17 08:31:29 浏览:857
人性化法院 发布:2025-08-17 08:27:57 浏览:381
预期违约合同法解释 发布:2025-08-17 08:22:09 浏览:622
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发布:2025-08-17 08:20:50 浏览:709
贵阳晟和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5-08-17 08:14:01 浏览:502
与经济法有关的事例 发布:2025-08-17 08:02:22 浏览: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