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的磋商是
『壹』 什么是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版;国家与他权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范围,国际上和国内都学说不一,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广泛和狭窄的两种概念和范围。广义的泛指调整国际经济交往的法律。其范围包括一切关于超越国界并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交易和交往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不论进行交往和交易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或机构、国营金融机构(如国家的中央银行),还是个人、法人或跨国公司。它也不区分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和私法。狭义的是国际公法的一个特殊部门。凡国际贸易、经济交易中涉及的私法问题(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等)和国内法问题(如关于进出口管理的国内立法等)都不属于国际经济法的范畴。
『贰』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问题……
适用公约,案例中毋庸置疑的是卖方已经完成交货,一切风险已转移给买方,卖方不专需要承担责任。属卖方投的平安险应是最低险种,买方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合同条款注明提高保险范围。
你提的应该是学校的案例吧,记得去年给你解答过案例,怎么今年还没有财富值呢?呵呵,真正的国际贸易中哪有C公司这样的大头啊,C公司应该要求适用价格条款中的货交承运人类。
『叁』 国际经济法 处理
1.合同不成立。因为合同得成立需要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而承诺必须符合镜子原则,即与要约条件完全一致,不能有任何实质性变更或修改。案例中将发货时间进行了修改,显然不是合格的承诺,而是构成了反要约,所以合同不成立。
2.(1)构成不可抗力。因为对于发生地震缔约方无法控制,在缔约合同时显然无法预知,并且对于这种障碍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克服或避免后果。
(2)是否能够直接解除合同要看受理案件的法院是否支持实际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如果支持,就必须实际履行而不得采取其他金钱赔偿等其它方式,反之则可以。(这个答案拿不准)
3,(1)可以,因为信用证业务是纯正的单据业务,实际中货物的履行问题不影响信用证货款的支付,只要符合单证相符原则。
(2)不可以,银行已经合格的履行了自己的审单义务,无任何过错,实际履行的准概况不影响信用证的流程。
4.(1)违反了不歧视原则。
(2)为保护本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可以实施相关的卫生及动植物检疫措施,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符合GATT第20条序言的规定,即“不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换言之,GATT第20条并不反对一定程度的歧视的存在,但是这种歧视必须不是“无端的、不正当的或对贸易造成变相限制的”。
5.(1)是卖方,即中国甲公司。
(2)可以,因为信用证支付的基本原则就是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原则,实际中有任何不相符,都可以拒绝收单付款。
(3)卖方违约,故买方可以选择要求卖方实际履行、要求卖方损害赔偿、要求减价等等。
6.(1)承运人要承担责任,因为承运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存在巨大的过失,不能免责。
(2)这要看托运时是否存在明显的过失。就题目中已知信息来看,不存在什么过失,应该不负责。
你这题目有点多啊,错的我都想上课了。
『肆』 国际经济法主体包括哪些
(1)个人。个人作为一般的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2)法人版。包括法人、法人集团、权跨国公司等,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3)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上具有法人资格,有些国际组织的决议、规定、原则、制定的标准合同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各国遵守的原则和准则,成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之一。(4)国家。国家是一个特殊的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签订各种合同、条约和协议,并以国库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除了直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之外,国家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主体,还具有其他主体所不具有的特殊职能,即对经济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伍』 国际经济法:保护国际投资的国际公约是哪4个
保护国际投资的国际投资法体系不止四个公约,它是由调整国际投资关系的国内内法规范和国容际法规范综合形成的一个法律体系,由5个方面构成.
一是资本输出国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规范.
二是资本输出国关于对外投资的法律规范.
三是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间的双边投资协议.
四是国际投资的多边条约.主要包括:<<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以及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下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贸易总协议>>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等.
五是国际惯例.
『陆』 国际经济法的意义是什么
调整关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主版体包括国家、国际经济权组织、跨国公司、法人和自然人。调整对象是受国际经济法规所约束的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各国而言)或对外经济关系(相对一国而言)。法律渊源主要包括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判例、国际经济组织的章程和决议,以及一国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立法。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经济诉讼法。
『柒』 广外 商英(国际经济法)
学的是外贸英语,函电磋商之类的。一般从事的是与国外客户交流的业务员 这个专业重要的就是英语,如果英语厉害的话在外贸行业是混得好的,所以就业完全不用担心,至于前景,怎么说呢,外贸行业这两年有些下降。。但是没有外贸 国家根本就不能发展。所以这个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简称广外,坐落于有“花城”美称的广州市,学校入选“2011计划”、“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向联合国提供高端翻译人才的全球19所大学之一、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成员,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1981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学校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14年10月底,学校占地总面积2292亩,有北校区、南校区、大朗校区等3个校区,固定资产总值约29亿元;学校辖21个教学单位和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61个本科专业;有在编专任教师115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1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818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2000多人。
『捌』 一个关于国际经济法的问题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简称ICSID)是依据《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华盛顿公约,ICSID公约)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解决国际投资争端的仲裁机构。
ICSID受理案件的范围,需要阐明三层含义:
(1)可以受理的争端限于以一缔约国政府(东道国)与另一缔约国国民(外国投资者)直接因国际投资而引起的法律争端(有些法人虽然具有东道国国籍,事实上归外国投资者控制,如争端双方同意,也可视同另一缔约国国民)。除此以外,不受理其他当事方之间的争端。
(2)必须是因“投资”而引起的“法律争端”。秘书长、调解委员会或仲裁庭有权确认一项交易是否属于“投资”的范畴。而“法律争端”则是指“关于法律权利或义务的存在或其范围,或是关于违反法律义务而实行赔偿的性质或限度”的争端。
(3)争端双方出具将某一项投资争端提交“中心”调解或仲裁的书面协议,是“中心”有权登记受理的法定前提。任何缔约国随时可以通知“中心”其同意交由“中心”管辖的争端的范围。但“中心”每一项具体争端的管辖权仍取决于缔约国的具体表态和书面同意。凡当事双方已经书面同意提交“中心”管辖的争端,任何一方不得片面撤回其同意。除东道国有权要求优先适用当地救济外,此书面同意可排除任何其他救济方法及投资者母国提供外交保护的权利。
(主要参考北大《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通)
『玖』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体系是什么谢谢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体系:
国际经济法,是泛指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就其广义的内涵而言,是各国统治阶级在国际经济交往方面协调意志或个别意志的表现。
国际经济法是巩固现存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变革旧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国际经济法的作用:
(一) 依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中的成员,中国国民(自然人或法人)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正在积极参加国际经济贸易交往,发展国际经济关系。这样,就必须运用国际经济法的统一行为规范指导、调整和约束这种国际经济关系。对于该法律规范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才会有效地做到“依法办事”,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和经济建设。
(二) 依法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中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要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公平互利,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面对众多在经济上处在强者地位的国际资本竞争对手和合作者,中国受到歧视、愚弄、欺骗、刁难和坑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在进行涉外经济活动中,争议和纠纷也常常发生。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涉及到争议的实质问题及其法律规定,也涉及到诸多的法律程序以及谈判的原则和标准等等。只有掌握和熟悉了国际经济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关知识,才能去打“国际官司”,从而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中国的合法权益。
(三) 依法维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合法权益
目前世界上共有180多个独立国家,其中140多个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国际经济旧秩序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严重障碍。同时,即使已经争取到的若干合理的国际经济法规范,也不断受到少数发达国家的挑战和抵制。例如,1974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美国是当时投反对票的 6个发达国家的为首者。事隔多年,美国仍然有不少政界、法律界人士否认该宪章具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指责众多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联合斗争和努力是“多数人的暴政”,公然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行动采取“自卫”措施。这种力图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和积极创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将会长期进行下去。因为实行国际经济交往,说到底,各国都是为了谋求各自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必须通晓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规则和发展趋向,以国际经济法为手段,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除旧布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不断完善涉外经济立法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特别是从法律上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以促进外商踊跃来华投资或对华贸易。并且,为了适应WTO规则的要求,中国也在加快制定、清理和修订有关对外经济贸易法律、法规,在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国外先进技术、国外资本、国外商品的引入。所有这些调整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立法,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也要与国际上通行的国际经济法的有关规范实行接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广泛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些规范的基本内容,认真加以借鉴,不断建立和健全我国涉外经济法规范体系,并加速立法步伐。
(五) 促进法学学科发展
国际经济法是新兴的边缘性学科,迄今尚未形成举世公认的、科学的学科体系。①在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的研究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要在积极学习有关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国内实际,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体系。
『拾』 关于国际经济法
你好。从你提问的方式中我觉得你对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理解可能有点偏差。
1、你说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是我国法律中规定的涉外贸易合同成立时必须具备的两个要件。而合同合同只须实质要件。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买卖)公约》和一些欧美国家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只需要具备了实质要件买卖合同就成立。
2、实质要件指的是:买卖双方必须就合同条款达成协议,合同才能成立。意思就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在跨国贸易中就是指卖方的要约被买方接收,就是买方对卖方的要约作出了承诺。这也是“如果承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时买卖合同不成立,承诺变为新要约”的原因,因为买卖合同不具备实质要件。
3、形式要件在中国国际货物买卖相关法律中指的是合同的形式。在中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当然,书面的形式很多的,信件、电报、传真都可以。《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法》中货物买卖合同可以不是书面的,中国政府在签署该条约时对该条款作出了保留。以上就是形式要件的意思——合同必须是书面。在中国,承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必须具备a意思表示一致,b合同是书面形式。
至于什么关系就不解释了。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当面签订的合同的效力和采用要约承诺方式成立的合同的效力是一样的。正是因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方和卖方往往不在一个国家,所有无法当面签订合同,只能采用你发要约我作出承诺的方式来签订合同。
当面签订的合同,双方签字合同马上成立。而要约承诺方式的合同需要承诺作出合同才成立,中间有时间差。
中国经典的国际货物买卖法教材是已去世的冯大同教授主编的《国际货物买卖法》,此书已绝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