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十九世纪俄国婚姻法

十九世纪俄国婚姻法

发布时间: 2022-01-20 02:18:58

① 果戈理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主要作品是什么

果戈里,十九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死魂灵》,五幕喜剧《钦差大臣》等。

果戈理在小说《死魂灵》中涉及三个问题:人类的教育问题,人在社会上的生存问题及社会的腐败问题。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

一个作家的使命感与责任心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其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文学作品在关照现实的同时,也可以反作用于现实社会。

果戈里对现实洞悉之敏锐与深邃,实在是十九世纪一位不可多得的作家。

② 19世纪前期俄国盛行的制度是什么

十九世纪前期俄国盛行农奴制,奴隶主掌控着大批奴隶,这对于俄国参与世界竞争,提高生产力不利。

③ 19世纪俄国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

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自由劳动力缺乏,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1860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十九世纪俄国婚姻法扩展阅读: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

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

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④ 俄罗斯婚姻法规定抚养权

俄罗斯人婚后对于抚养权分配义务:在俄罗斯对于婚后抚养权没有明确的规定抚养权是内按照什么规定,一般抚养容权是按婚前俩人制定的协议走,没有的话夫妻共同承担抚养义务。根据《俄罗斯联邦家庭法典》对于离婚后夫妻双方的财产分配规定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突显出共享、平均的原则。规定中称,如果夫妻双方间没有约定,分割共同财产或权利义务是双方均等,但为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或为夫妻一方值得考虑的利益,特别是如果另一方无正当理由未获得收入或者损害家庭里一直陪夫妻共同财产的,法院有权不执行均等的原则判处。同时,对于夫妻一方的债务只能以该方的财产偿还。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解除婚姻关系。后专指通过法律手续解除夫妻关系。

⑤ 十九世纪末俄国政治制度是怎样的

苏联是俄罗斯和周围一些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联盟.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在此之前是社会主义,之后是资本主义.

⑥ 关于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并回答解放运动最关心的问题。如“谁之罪”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通过文学形象给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国还没有组织严密的进步政党,领导解放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肩上,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实际上担当了解放运动领导者的重任,也给十九世纪俄国的进步文学与批评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其中,“多余人”的形象系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高。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其后有比乔林,别里托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奥勃洛莫夫,而奥勃洛莫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通过多余人形象系列,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革命性的丧失,提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批判了造成多余人的封建制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不同的人物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各具性格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4.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与法国文学相比,俄国文学更具道德感和宗教感,人物往往似肩负着十字架的圣徒,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负罪感,在精神领域艰难地跋涉。这就出现了拉赫美托夫式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彼尔、列文和忏悔式贵族聂赫留道夫等形象。在他们的身上还表现出明显的禁欲倾向。

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
(一)贵族革命时期:
政治论争:斯拉夫派,西欧派,民主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前的文学: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
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诸条件:现实的反农奴制的斗争;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比乔林的形象。
自然派: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派。其形成背景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发表之后,一批青年作家纷纷仿效之,形成了所谓“果戈理派作家”,而反动文人由诬蔑他们是自然派。别林斯基接过这一称呼,勇敢地捍卫自然派,并指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自然派遂成为文坛的主流,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赫尔岑,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1.斗争激烈,创作繁荣:
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谢德林 《外省散记》(1856)
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
美学方面的成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博士论文《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是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这里,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作出了唯物的、民主的阐释。
2.多余人已去,新人辈出: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英沙罗夫是新人的先驱,但他是保加利亚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反抗异族压迫,而当时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国内的阶级压迫,因此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既对《前夜》中英沙罗夫身上的新人特征予以肯定,又呼唤俄国的英沙罗夫的出现,从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导致屠格涅夫与革命民主派的决裂。
巴扎罗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他出身平民,埋头实干,性格坚强,能言善辩;反对农奴制,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社会;思想激进,崇尚民主;重实验,尚实用科学,讲唯物。
通过巴扎罗夫与贵族自由派巴威尔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政治倾向之间的斗争,客观地表现了巴扎罗夫在精神上压倒了他周围的贵族,显示了“民主主义对贵族的胜利”。
作者由于其贵族自由主义立场,过分强调了巴扎罗夫身上的缺点和内心的矛盾(漠视社会问题,怀疑论,对妇女和艺术的错误看法),称其为“虚无主义者”,并为他安排了一个早亡的结局。
对巴扎罗夫这一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不满意,前者不满巴扎罗夫精神上的胜利,后者不满作者的贵族立场,以对造成对革命民主派的歪曲。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与不抱任何幻想的坚决斗争)。
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
3.对黑暗王国的诅咒: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老爷们》展示了地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表现了对旧制度的抗议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揭露专制社会的丑恶也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内容。
(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此时的俄国文坛是三分天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颓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绥拉菲莫维奇,魏烈萨耶夫,安德烈耶夫,库普林
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1905年革命后,批判现实主义阵营的分化公开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动阵营,同颓废派合流;库普林倾向于自然主义;绥拉菲莫维奇转向无产阶级;阿托尔斯泰仍站在民主主义立场。
颓废文学: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内容颓废,但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有意义。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

⑦ 俄国19世纪末社会现状

一、政治

这是俄国政治制度转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进程,国家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从传统的管理组织向借鉴西方经验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行政体制的转变。19世纪70年代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近代政治体制: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但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掌握,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地阻挠着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极其艰辛,而上层统治者还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二、经济

1、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一战前夕,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
4、1903年,俄国封建落后,各种矛盾突出。
5、俄国发展依赖外国资本,资本主义发展不独立。

三、农业

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民在改革后处境依然艰苦。他们的政治被压迫,经济上仍然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的利息和各种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各种税务的重压。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但买卖土地,还进行贷款。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多数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但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物质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

四、文官制度

国家官员制度渐趋完善,最终确立了官员制度的基本运行原则,建立起国家官员的选拔、晋升、管理、培养、监督和社会保障等一整套制度。

(7)十九世纪俄国婚姻法扩展阅读

尼古拉二世登基的时代,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变革时期。从19世纪末起,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得到完善,尼古拉二世的资本主义改革造成了俄国国内不小的社会矛盾。

而俄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大量农民破产,社会矛盾激化。面对这些情况,他从维护统治的角度出发,继续对内改革,对外扩张。

尼古拉二世积极推行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政策、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 还在远东之行时,中国和朝鲜的领土与财富已为皇太子尼古拉所垂涎。

九十年代,俄国开始修筑横贯西伯利亚大铁路。

尼古拉为这条铁道奠基,并当了修筑这条铁道的名义监督。

这表明他企图通过铁路加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控制、在远东争夺霸权的迫切心情。

登上皇位后,他更是野心勃勃。他已经是“全俄皇帝和专制君主,兼波兰国王、芬兰大公等等”,却还梦想给自己再加上“中国皇帝”、“日本天皇”等等称号。

⑧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俄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你说的时间应该是俄国农奴制度后的俄国生活状况。
首先,农奴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
在农业方面,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明显地表现在农民阶级的分化上。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工业方面,资本主义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随着资本主义在工农业中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铁路的修建也迅速增长。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但此时,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

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外交政策

1815年滑铁卢战役结束,法国拿破仑帝国崩溃,由于沙俄一直是反法同盟的盟主,又击败过拿破仑,所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称为欧洲的救世主,声望极高。在法国经历拿破仑时代后的内乱,普鲁士也没在战败中恢复过来,哈布斯堡的奥地利由于连续的战败,在德意志诸邦中声望大跌。在欧洲大陆中俄国从声望和实力上看都是20年代的第一强国,其政策是向东扩张,控制巴尔干半岛,蚕食奥斯曼土耳其,获取更近大海的出海口。向西继续稳固统治,控制西伯利亚。出兵帮助镇压各国革命。可以说,拿破仑战争后,克里米亚战争前,是沙俄的黄金岁月。

⑩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改革

俄国历史上发生了农奴制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热点内容
法律顾问刑事辩护 发布:2025-08-15 17:56:55 浏览:458
澳大利亚公司法律体系 发布:2025-08-15 17:46:58 浏览:262
涉外法规汇编 发布:2025-08-15 17:45:51 浏览:217
经济法休假天数 发布:2025-08-15 17:43:05 浏览:399
杨欣律师 发布:2025-08-15 17:39:53 浏览:518
怎么样东莞市维正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8-15 17:37:03 浏览:66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8-15 17:33:14 浏览:119
司法鉴定十级标准 发布:2025-08-15 17:26:47 浏览:295
12小时连班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15 17:26:00 浏览:804
艾滋病防治条例自几日起施行 发布:2025-08-15 17:12:30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