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经济法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1-20 02:49:48

『壹』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如下九个特点:
1、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
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2、消费需求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3、投资需求
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4、出口和国际收支
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5、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
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6、生产要素
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7、市场竞争
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8、资源环境约束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9、经济风险
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贰』 什么是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一个主要特点

中国经济新常态定义:

在增长速度换挡、结构改革阵痛、社会矛盾愈发尖锐时期,集中体现为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过去一段时期高增长相较而言现实相对较低增长率的社会经济形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1、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这是由潜在增长率的换挡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变化所决定的。总需求各个构成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上升,投资与净出口的贡献将有所弱化;相应的,中国储蓄—投资关系也将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目的从旧常态扭曲的“为生产而生产”切实转向“为普罗大众消费而生产”。实行这一转变,要求从单纯强调做大蛋糕到“做大”与“分好”蛋糕并举,改善居民、企业与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关系。

2、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的创新驱动型增长,即增长主要源于供给面的积极变化,而非人为需求拉动的增长。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将从过去侧重于需求面的管理转向侧重于供给面的管理;增长与资源配置的机制更加市场化,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资源的直接配置或行政干预,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极大地降低腐败机会。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仅表现为“量”的新常态,更应当指资源配置机制的新常态,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让资源在市场信号的引导得到相对更有效的配置。这意味着,新常态中的经济灵活性将会有所提高。

3、增长与资源配置机制的市场化,不仅要求推动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放松对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限制,实行更加严格、公平、公开透明的产权和市场参与者的司法保护,而且要求适当降低政府所得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安全性、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需求上升,完善货币政策机制要求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三方面因素意味着,未来政府债券总量可能会明显上升,国债期限结构也会更加多元化。

4、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常态,将宏观政策的“稳”与微观政策的“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即是要保持政策定力,“少折腾”甚至“不折腾”,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宏观审慎政策,这决定了货币政策在未来一段时期均可能具有“点、面”结合且“以点带面”的特点。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国将使中国美元本位的货币供给机制得到弱化,提高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央行的信用独立性,这将决定货币政策操作将不会像“旧常态”那样以紧缩和冻结流动性为主。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常态将为中国货币政策打开新的空间,也为存款准备金比率缓慢有序地降到正常水平创造了积极条件。

5、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乃至最终基本实现市场化的总体水平。利率决定机制的变化将迫使央行逐步放弃存贷款的利差管理,利率水平将能够更好地反映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也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真实资本回报率和风险状况。但受潜在增长率和资本边际产量下降的影响,中国未来利率的总体水平可望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中国经济旧常态的特点:

1、经济增长率的持续性上升;
2、高储蓄—高投资是其第二个重要特征,同时也为经济增长率持续上升提供了资本供给上的保障;
3、人口红利贡献巨大;
4、经济旧常态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上升,经济、金融和地方财政均有房地产化的倾向;
5、扭曲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6、在货币层面,旧常态表现为货币供给机制的高度美元本位化的同时,走的是高信贷、高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

『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2015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即便是7%的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国家统计局表示,“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将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

2、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

3、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

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4、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二是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后者又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从更多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产业、产品、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深入。

(3)经济法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扩展阅读: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就是要‘激活力’,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就是要‘补短板’,把该做的事做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就是要‘强实体’,把该给的政策给足,夯实发展的微观基础。”

《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

而《人民日报》的三篇评论恰为人们清晰呈现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整体面貌和未来趋势,正如评论中所说,“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有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学会适应新常态,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

『肆』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及意义

  1. 新常态主要特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伍』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进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过坎?风险确实有,但没有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我们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了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简言之,就是要放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比如我们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陆』 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网络: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1][2][3][4]
中文名
经济新常态
特点
经济结构的对称态
特点之二
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特点之三
增长无极限
特点之四
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模式

『柒』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abd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7)经济法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扩展阅读: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具体特征体现在: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3、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中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阵痛:

1、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

2、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

3、房地产调整阵痛;

4、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热点内容
法律顾问刑事辩护 发布:2025-08-15 17:56:55 浏览:458
澳大利亚公司法律体系 发布:2025-08-15 17:46:58 浏览:262
涉外法规汇编 发布:2025-08-15 17:45:51 浏览:217
经济法休假天数 发布:2025-08-15 17:43:05 浏览:399
杨欣律师 发布:2025-08-15 17:39:53 浏览:518
怎么样东莞市维正法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发布:2025-08-15 17:37:03 浏览:66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8-15 17:33:14 浏览:119
司法鉴定十级标准 发布:2025-08-15 17:26:47 浏览:295
12小时连班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15 17:26:00 浏览:804
艾滋病防治条例自几日起施行 发布:2025-08-15 17:12:30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