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合同法113条
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专,给对方造成属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贰』 如何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天津李律师:违约责任按照合同越定赔偿违约金。没有越定的以其直接损失为限。大家有问题可以直接打我手机咨询,号码是我的用户名。
『叁』 怎样理解“合同法”第122条
请求权基础不同
违约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是合同义务,
其构成要件是
合同义务
违约行为
因果关系
损害后果
侵权的基础是民事权利,违反的是法定义务,要件是
主观过错
侵权行为
因果关系
损害后果
当然侵权要件在不同法律体系还有细微差别。
『肆』 合同法,下面的条文,如何理解
你说的是《合同法》第75条规定吧,“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回一年内行使。答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前者是短期除斥期间,适用于债权人知道撤销事由的情况;后者是长期除斥期间,适用于债权人不知道撤销事由的情况。除斥期间一旦届至,撤销权人无权就债务人侵害其债权的行为请求法院撤销。
此处的一年和五年的规定属于除斥期间,因此不适用于延长,中止和中断的规定。法律规定的这“一年”和“五年”的时间区别,就在于债权人是否知情,如果债权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撤销的事由,应该在一年内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不知道其事实,法律保护的最长期限也只有五年。是从发生可撤销的事由之日起计算,否则债权人的撤销权就因此消灭。
『伍』 合同法第113条适用行政诉讼吗
当行政机关作为平等主体与你签订合同时,当然适用合同法之相关规定啦。但如果是行政诉讼,所以双方之间不是平等主体,应适用行政诉讼相关规定。但诉讼中判断相关合同效力等问题,可适用合同法。
『陆』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是什么损失
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的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例如,汽车修理厂与出租车司机约定10日修理好损坏的夏利车,汽车修理厂迟延3日交付,司机开出租车每日可获利润200元。3日的可得利益为600元,汽车修理厂违约,应赔偿600元的间接损失。 可得利益的求偿需坚持客观确定性,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主观上是可能的,客观上还需要确定的。因违约行为的发生,使此利益丧失,若无违约行为,这种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厦迟延10日交付,商厦10日的营业利润额即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偿不能任意扩大。对此,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条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原技术合同法也有相同规定。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原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法律采取预见性限制赔偿范围的随意扩大。预见性有三个要件:一是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二是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三是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的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例如,旅客言飞机误点使其耽误了一笔买卖,要求赔偿。该买卖是否耽搁,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是无法预见的,故此间接损失不予赔偿。
『柒』 评析合同法113条,谢谢,有相关论文亦可~~
该条规定是违约的赔偿损失,承担赔偿损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四:1、违约行为;2、损害事回实;3、因答果关系。4、主观过错,或者虽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赔偿。
赔偿范围:可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双方约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本人理解就这些...
『捌』 关于合同法231条的理解
楼主看法条很仔细。 不可抗力当然是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了。 法律适用里有一条原则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楼主如能运用这条原则,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