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社会治安法与处惩

社会治安法与处惩

发布时间: 2022-02-22 16:01:42

Ⅰ 《治安管理处罚法》具体说的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规范非刑事犯罪的行政违法行为的关于社会治安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仅是民事违法,必须进行公力救济的违法行为。

如:盗窃在500—2000元以下的财物的不构成盗窃罪,那么就适用行政处罚,进行治安行政拘留或行政罚款。依照的法律就是治安处罚法。(以前依照的是治安处罚条例,级别比法低,不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Ⅱ 什么是治安处罚 什么是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中国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法规对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所实施的行政处罚。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有三种:(1)警告;(2)罚款,1元以上,200元以下(3)拘留,1日以上,15日以下。

治安管理是治安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靠群众,运用行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介于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科科目下的公安类学科。

(2)社会治安法与处惩扩展阅读: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1)从处罚主体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实行"一元制"的处罚体制,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权集中由公安机关行使。

(2)从处罚程序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完全采用行政处理程序。

(3)从制裁的角度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作为较重的一种行政处罚,与刑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法定的制裁手段体系中,治安管理处罚属于中间制裁。

(4)从处罚的强制性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警察强制性。

治安管理的范围

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而进行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户籍管理工作、公共秩序管理工作、特种行业管理工作、民用危险物品管理工作、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消防工作、边防工作、外国人管理和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工作。

治安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措施的特殊强制性

管理主体的武装性

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管理活动的社会性

刑法处罚条例和治安处罚条例有什么不同

刑法处罚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大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的行为。

Ⅳ 扰乱社会治安罪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4)社会治安法与处惩扩展阅读:

案例:罗源法院宣判一严重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

昨日,罗源县法院对郑顺福等16名被告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作公开宣判,分别判处郑顺福等11名被告人1年2个月至1年9个月有期徒刑不等;判处林江等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因该案涉案人员多、社会影响面大,这是该院近年来审理规模较大的扰乱公共秩序案。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8月以来,罗源县碧里乡鲍鱼养殖出现大面积死亡,部分碧里乡村民认为鲍鱼死亡是因福建华东船厂、福州港罗源湾码头等沿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弃物造成海水污染所致。

为了索取鲍鱼死亡赔偿款,郑顺福、黄为乐等部分村民于2014年9月至11月间,到华东造船厂及三万吨码头实施打砸、阻止生产施工;对县政府、起步高速口进行围堵,抗拒执法人员执法。

其行为招致大量围观群众聚集,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安定稳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郑顺福、黄为乐等16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生产无法进行,并造成严重损失,其行为均已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被告人张强、江华善、等9人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其行为均已构成妨害公务罪;被告人吴忠铭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六合彩”收受投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均应依法惩处。据此,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

Ⅳ 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哪些原则

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理念、宗旨、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程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执法监督等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进步和变化。

一、立法宗旨上明确了惩治违法与保障公民权利的统一性、规范和保障警察权行使的一致性。

长期以来,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偏重于对危害社会治安违法行为的惩治和打击,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则总体建立在严厉打击和惩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基础之上。因而在办案过程中,民警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屡有发生。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在立法宗旨和价值目标的选择上,明确提出惩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保障人权并重、规范和保障警察权的行使并重。民警如果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上述立法宗旨和价值目标能够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摈弃旧的办案理念,就能有效地避免在办案过程中发生侵犯公民权利和滥用警察权的行为。

二、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增加,新增强制措施填补法律“空白”。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处罚种类仅有警告、罚款和拘留三种。《治安管理处罚法》则增加了吊销公安机关发放许可证的处罚方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现场处置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时,还可以采取取缔、现场管制、责令解散、强行驱散、强行带离现场、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禁止离开指定场所、收缴以及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罚款处罚幅度有所提高,治安拘留处罚的自由裁量幅度则有缩小。

除了对“黄”、“赌”、“毒”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处以3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之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罚款最高不超过200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变动,200元罚款显然起不到惩戒的作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因而较大地提高了罚款处罚的幅度:对“黄”、“赌”、“毒”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保留了3000至5000元的罚款处罚,对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则按照行为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分别规定了200元以下、200元到500元、500元到1000元、2000元、5000元等多个档次。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治安拘留的一般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治安管理处罚法》按照违法行为的不同种类、不同性质和不同情形,将行政拘留处罚细分为1至5日、5至10日、10至15日三个档次,避免行政拘留处罚跨度过大,有利于公安机关在适用行政拘留处罚时妥善处理自由裁量权。

三、治安管理处罚程序更趋完善。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处罚程序过于简单,对警察权的行使缺乏相应的限制性程序规定,以至过去滥用警察权的现象屡有发生。《治安管理处罚法》充实完善了处罚程序方面的内容,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查、裁决、执行和救济都规定了具体、细致的程序。

例如:增加了治安处罚的简易程序,规定人民警察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处罚决定。

又如: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程序,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赋予了当事人自主选择法律救济渠道的权利,使公民能自主选择相应的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应当受到治安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亦有增加。

一些新近出现的、老百姓普遍关心且反映强烈的危害社会的问题,首次纳入了治安管理处罚的范畴。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较为突出的治安问题,如强行乞讨、拉客招嫖、强买强卖、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招摇撞骗等扰乱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均明确纳入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按照国家尊重保障人权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增加了对于强迫他人劳动以及用暴力威胁他人劳动的违法行为的处罚。

五、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得到进一步加强。

《治安管理处罚法》专门增加了关于执法监督的一章内容,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处罚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特别是严格了执法程序。

一是严格了传唤的法定时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于传唤后的讯问查证时间规定为不得超过24小时,《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询问查证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二是严格了案件的办理时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对办案时限做出任何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则对此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期限,自受理之日起不得超过30日,案情重大、复杂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综上所述,《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对于已经实行了17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确实作出了重大的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施行,对于维持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民法在处罚方面与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就是这两者都是对违法行为的一种惩罚.
不同点在于民法在处罚方面一般表现为赔付、恢复原状、赔礼道赚等。而治安管理的处罚则是对财产或人身的一种强制要求,比如罚款或拘留。

Ⅶ 1、《社会治安处罚法》对于卖淫、嫖娼的处罚是如何规定的

分情况的,情节严重的就是犯罪,一般的就是治安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六条 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

第四条 对卖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强制集中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产劳动,使之改掉恶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二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因卖淫、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卖淫、嫖娼的,实行劳动教养,并由公安机关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卖淫、嫖娼的,一律强制进行性病检查。对患有性病的,进行强制治疗。
第五条 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五千元以下罚金。
嫖宿不满十四岁的幼女的,依照刑法关于强奸罪的规定处罚

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量罚基准执行:对卖淫嫖娼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卖淫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卖淫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卖淫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对具有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人员多次卖淫嫖娼、18周岁以上人员卖淫嫖娼2次以上等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收容教育;因卖淫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卖淫嫖娼的,实行劳动教养,并由公安机关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因具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以及70周岁以上人员实施卖淫嫖娼等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Ⅷ 治安处罚管理条例和刑法的区别是什么

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占管理处罚条例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但并没有达到刑事犯罪的高度,而刑法一定处理的事涉嫌刑事犯罪。

Ⅸ 治安处罚有哪些法律规定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是指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版会权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理惩罚。
根据2005年8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治安案件的管辖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Ⅹ 涉嫌聚众殴打他人 应该按照治安处罚法 怎么处理

涉嫌聚众殴打他人,按照相关规定会被处以拘留和罚款。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聚众打架是一类严重的违法犯罪案件,对社会治安社会安定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根据相关的案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打架情节较轻的,没有严重后果的按治安处罚法进行治安处罚。如后果较为严重的,我国的办案机关就会追究其刑事责任,进行相关的判刑。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如果案发前因为被害人有明显过错,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将被害人致伤,情节明显较轻,且案发后被告人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一般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犯罪行为所引起的附带民事赔偿,是属于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应具有惩罚性。我国对这类案件的处罚,去情节较轻的按扰乱公共秩序或寻衅滋事罪进行处罚。处以相关的罚款和相应的拘留,如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死亡的,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这类人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情节恶劣的将会处以死刑的判决。另外如果仅仅是故意伤害性质,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如果致人轻伤以上的,涉嫌“故意伤害罪”;如果是随意殴打他人的性质,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轻微伤以上、或者持械随意殴打他人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如果是双方聚众斗殴的,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犯罪,双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众斗殴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案件回访 发布:2025-07-15 17:59:33 浏览:757
财经法规日期总结 发布:2025-07-15 17:57:34 浏览:13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就业 发布:2025-07-15 17:42:36 浏览:168
法官妈妈网 发布:2025-07-15 17:41:32 浏览:820
社会与法广东一线2017 发布:2025-07-15 17:37:12 浏览:897
平等民法典 发布:2025-07-15 17:30:40 浏览:477
唐本道德经 发布:2025-07-15 17:19:14 浏览:29
南宁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5-07-15 17:18:25 浏览:289
公司法公司治理 发布:2025-07-15 17:17:46 浏览:219
外国人法规 发布:2025-07-15 16:55:10 浏览: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