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法律和经济法的认识
『壹』 经济法的认知
今年开了《经济法》这门课,因为高中有上过经济法课,所以对经济法还是很感兴趣的,其实我对法律都感兴趣拉,以前的理想就是做个律师。我们的经济法由刘锋老师教授,蛮喜欢老师的。下面就我谈谈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
先说说对经济法的认识把。
刚开始经济法律给我的印象往往是比较实质性的意义,比如哪些经济行为或事情可为或不可为,哪些行为或者事情符合规定,哪些行为或者事情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对经济法的总体还是比较模糊的。
后来知道经济法产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经济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市场秩序失衡,从而要求国家公共权力的介入以维护公共利益、稳定市场秩序、促进效率与公平。经济法包括企业法 、公司法 、证券法、 合同法、 票据法、 企业破产法、 而三资企业法是重点等的内容。
但是总感觉经济法跟民法差不多,经过学习经济法知道了,经济法和民法都以一定的财产关系为调整对象,其作用都在于保障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经济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知道了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两者的关系曾经是模糊不清的,以往法院的经济审判庭审理的多数是民事案件,以至于法院将经济审判更名为民事审判庭,让一些人认为经济法存在,这是一个误解。现在看来,经济法与民法的个性大于共性。他们是具有不同法律理念和法律制度的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尽管法律从整体上来说是用来维护和平衡效率与公平这两大价值,但作为经济法这一独立法律部门有其所侧重的追求价值,即经济法总体上追求的价值是:可持续的社会整体效益。
由追求价值便引出了经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民主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公正原则。
『贰』 如何理解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
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和辅助渊源如下:
1.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为经济法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2. 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主要规定基本的经济关系和原则。
3.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1)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为执行法律和履行宪法规定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需要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2)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1) 部门规章:由各部委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具体细化和实施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2) 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法律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用于管理自治地方的自治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
6. 特别行政区的法: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体系是依据中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建立的,具有特别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这些渊源共同构成了经济法的法律框架,为经济活动的规范和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叁』 学经济法学的感受和收获怎么写
学经济法学的感受和收获示例:
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但我还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
它使我对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更正了自己以前许多错误的观点,对我自身的经济法律知识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同时也是法律社会的背景下,这样的一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经济法中的《公司法》和《合同法》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从我个人说起,我自己比较喜欢了解一些新闻,获取一些当前国内外的大事和报道,更喜欢对事件有深层次的了解。但是由于我个人知识的限制,我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如果事件涉及到经济法律知识,我就更不能做到从深层次了解经济现象了。
仅仅通过不到十八周的经济法课的学习就想获得足够的法律知识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还是可以发自内心的大声说:我收获很多,因为它让我收获了一种意识,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要把经济法学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门新学科,它与我们以前了解的民法、行政法等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对经济法的概念、作用范围、具体实施等认真分析与比较。
经济法专业毕业以后主要从事的工作
有考法检系统公务员的,有到公司当法务的,还有念完博士教书的,也有转行做市场营销的。这是我们院经济法专业毕业生的大致情况。
其实念法律的要想在法律这一行做下去,而且还能做得好的话,要看个人能力了。如果活动能力强,专业基础也扎实做律师也几年就出来了,要是理论功底深厚,那可以努力成为知名法学家。其它庸庸碌碌,水平一般的,基本都转行了。
『肆』 对经济法的理解与认识
1.经济法产生的直接根源是自由放任的商品经济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市场秩序失衡,从而要求国家公共权力的介入以维护公共利益、稳定市场秩序、促进效率与公平。
2.由于经济法是国家利用其公权力对市场经济主体以及运行的调控、管理、监督、引导,所以经济法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即一方为国家相关主管机关,另一方为经营者(包括市场被管理主体和中介组织,其中中介组织又同时具有市场主管机关授权的监管职能和接受管理的义务)。
它们之间是调控和被调控、监督和被监督、管理和被管理、引导和被引导的关系,是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的关系。
3.由于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有宏观和微观两的领域(例:相关经济法对经营者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管理就是微观方面的管理;而相关经济法对市场运行的管理便是宏观方面的管理),所以经济法可具体分为:宏观调控法律关系;国有参与法律关系;涉外管制法律关系;市场监管法律关系。
4.由于经济法所调敏蠢整的上述对象和范围不同于其它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所以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5.尽管法律从整体上来说是用来维护和平衡效率与公平这两大价值,但作为经济法这一独立法律部门有其所侧重的追求价值,即经济法总体上追求的桥腔陪价值是:可持续的社会整体效益。
6.由追求价值便引出了经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经济民主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公正原则。
7.结合综上所述,故经济法的概念为:经济法是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及其 *** 主管部门为了修正市场运行的缺陷、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而履行各种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市场主体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另外,有关经济法之性质的争论,即公法、私法抑或公私混合法,本人认为已无现实意义,皆因当今行政权力之扩张于社会生活各领域。
社会圆哗本位法律观念的回归,所以,本人认为于现实中再讨论这一性质问题已毫无意义。
)
楼主,此问题实在太大,以上仅为概括叙述,并加之一些个人观点,所以不详之处欢迎指教。
不胜感激!
『伍』 谈谈你对国际经济法的认识。(求高人解答,字数在一千字左右,谢谢了)
一、国际经济法理解的分歧
国际经济法作为新兴的法律体系,自二战后出现以来,对其性质及范围的理解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国际法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即经济的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间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法突破了传统法律体系,融合了国际法和国内法、公法与私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学部门。
二、国际经济法的性质
国际经济法具有其特有的规范特点。它既包含国际法部分,也包含国内法部分,反映了国际经济交往的私人性和跨国性特征。国际经济法与国际法的区分标志之一是国际经济交往的私人性。国际经济关系大多发生在私人之间,因此,仅靠国际法来调整是不够的。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或政府的行为,而私人交易所遵循的规则很难进行全面地规范。
三、国际经济法法律性之欠缺
国际经济法作为规范国际经济的法律,其法律性存在不足。首先,它缺乏体系性,形成一个松散的体例。其次,它缺乏确定性,表现在法律形式上、用语的不确定性、各国市场及其法律的不一致性、法律解释机关的不确定性以及政治因素和国家实力在国际法中的重要地位。
四、WTO与国际经济法
WTO是在GAT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旨在克服GATT的不足并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WTO在适用范围、法律地位、规则普遍适用、规则形成以及贸易公正性等方面对GATT有重要发展。WTO的争议解决机制是其成功的重要支柱。WTO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和权利义务上仍存在不平衡。
五、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法中的地位相对被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仍落后于政治秩序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身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建立,争取有利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发达国家应履行在协议中的承诺,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环境,制定新的贸易规则时应有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
『陆』 经济法和法律有什么关系
经济法是法律的一个来部门法,但是,源学界还是有一定争议。其法律性质类似于刑法、民法、社会法、行政法。
实际上经济法与民法有交叉,比如:公司法、合同法等涉及经济领域的法律既属于民法,也属于经济法。
经济法与行政法也有交叉,又有一个说法是,经济法也可称为经济行政法。比如:税法既是经济法,也是行政法。
经济法也有被归类到社会法的说法,由于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现象较为普遍,故社会与政治、经济的界限模糊。比如:劳动合同法,既是经济法(关于经济性质的合同内容),又是社会法(规制劳动关系),其中的一些规定又可以说是行政法(关于劳动行政机关的法条)。
##############
你如果要官方性的标准语言,是如下表述: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柒』 对于经济法的认识
1.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梁册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2.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经济法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学家关于经济法的概念,主要见于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术文献中。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存在我们看来属于经济法的法律规范,但它们不注重法律部门的区分,没有民法的概念,更没有经济法这一概念。
4.经济法概念在我国出现得较晚。1979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二次会议的官方文件橡枣提出:“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各种经济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经济法确立为姿蠢我国法律体系中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法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