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苏维埃民法

苏维埃民法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52:26

1. 斯图奇卡主要著作

斯图奇卡在法学领域贡献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其中包括1921年出版的《法和国家的革命作用》,这部作品探讨了法律在革命中的作用。接着,他在1927年至1931年间编撰了《苏维埃民法教程》的三卷本,深入剖析了苏维埃时期的民法体系。1931年,他又发表了《为革命化的法律理论而斗争的十三年》,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法律革命化理论的见解。此外,他还撰写了《苏维埃法的革命作用》,同样在这一年面世。1964年,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法学理论选集》问世,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进行了精选和解读。

斯图奇卡还担任了《国家和法网络全书》的主编,这部权威性的网络全书分为三卷,第一版在1925年至1927年间发行,紧随其后的是1929年至1930年的第二版,对国家和法律知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2. 劳动合同制的中国的劳动合同制

在中国,实行劳动合同制有较长的历史。在中华民国时期,1929年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民法债篇第482条规定“称雇佣者,谓当事人约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限内为他方服务,他方给付报酬之契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1933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草案)》等,都对劳动合同做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劳动部制定了《关于建筑工程单位赴外地招用建筑工人订立劳动合同的办法》。196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改进临时工的使用和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各单位招用临时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劳动合同制未能认真实行。1979年以来,在改革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各地区、各部门在国营企业招收的新工人中试行了劳动合同制,取得了较好效果。
1986年 7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宣布从198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具体内容是: 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人,其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与本企业同工种、同岗位原固定工人保持同等水平。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按照国务院1986年 7月12日发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享受待业保险待遇。年老退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退休养老社会保险待遇。
在国营企业工人中实行劳动合同制,是中国劳动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它有利于克服固定工制所带来的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实现企业和工人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选择,保持企业工人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企业之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增强企业活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苏俄民法典 产生背景及其主要特点

《苏俄民法典》 1922年10月31日由全俄中央执行
委员会第九届第四次会议通过,1923年1月1日
起施行。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关于民事立法方面具有代
表性的法典。共436条。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债、继承各
篇。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系,保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保卫
国家财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对调
整社会经济关系及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根据
1961年12月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的《苏联和各加盟
共和国民事立法纲要》,俄罗斯联邦于1964年10月1日
颁布并实施新的《苏俄民法典》。取代1922年通过的《苏俄
民法典》。新的《苏俄民法典》共8编,42章,569条。包括总
则、所有权、债权、著作权、发现权、发明权、继承权,以及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权利能力、外国民事法律、国际条约
和国际协议的适用。

4. 俄罗斯购买土地是永久的么

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欧美、日、澳、俄罗斯等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化,个人拥有土地永久使用权,自然也就永久拥有土地上面的建筑的使用权,购买的土地就是永久的。
俄罗斯联邦土地他物权法律制度评介
一 引言
俄罗斯联邦的土地他物权制度,经历了暂时完整到从民事法律中完全消亡又逐渐完善的过程。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俄罗斯沙俄帝国时期存在的物权制度被作为私有制的剥削制度而废除。但在1922年苏俄民法典中物权编仍占据具体民事制度的首位,其中规定的他物权主要是地役权、抵押权。随着苏联国民经济中私人资本主义成分的逐渐排除及最终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和1936年宪法的颁布,苏联民法理论界逐渐形成了所有权以外的其他物权是私有制之下的特有现象的观点。到了1964年民法典中,物权这一术语甚至从民事法律的篇章和规范名称中消失,代之以所有权制度,他物权也不存在了。这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那个时代"国家对土地的专有权、简化和被合并的'计划——组织式'财产流转方式,对于法律形式来说不需要像他物权这样复杂的法律范畴。"
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实行,俄罗斯联邦的土地法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单一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多种所有制所取代,他物权法律制度开始在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联邦重建。在1993年宪法原则的指导下,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所有权和他物权"编详细规定了土地的终身继承占有权、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地役权等他物权类型。2001年10月25日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土地法典》(以下简称土地法典)第四章则对上述土地他物权的取得、实现、限制和保护等予以了规定。
显然,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在联邦宪法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同时,以社会利益和私人利益相结合作为调整土地关系的出发点,形成了合理使用土地、保护非土地所有权人利益的土地他物权制度。
二 土地他物权的类型
(一)土地永久使用权
土地永久使用权,是土地使用人对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无偿永久使用的土地他物权。
1.权利的取得
从民法典的规定来看,土地永久使用权的取得有三携御种情况:第一,国家机关或者自治地方机关以作出决议的方式提供给公民和法人。根据土地法典规定,俄罗斯联邦、俄联邦各主体、地方自治机关对属于自己的土地有权实施管理和处分,国家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授予土地永久使用权的决定,是导致土地被划出并成为土地权利进行登记的根据。 2 第二,可以因取得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不动产所有权而取得。当土地使用人同时是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不动产所有权人的,他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处分该不动产。而土地上的不动产所有权发生变更时,根据民法典和土地法典的规定,该土地永久使用权的主体变更为不动产购买者。第三,可以因法人改组而取得。民法典规定了土地永久使用权可以基于法人合并、加入、分立、分出、改变组织法等形式在权利继受的程序内进行移转。
2.权利客体和权利主体
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的规定,俄罗斯的土地所有制由国家辩源岩所有制、自治地方所有制和公民、法人所有制构成。只有国有和自治地方所有的裂耐土地才能成为永久使用权的客体。
除了土地法典生效前拥有该权利的公民外,目前可以成为权利主体的只能是:(1)国家和市政事业机构。当代俄罗斯民法继承了苏维埃时期的特殊民事主体理论,国家被认为是除了法人和公民之外的特殊的、独立的权利主体。市政事业机构,是财产所有权人根据管理职能、社会文化职能或者其他非商业性职能而创设和拨款的,没有会员,并且由所有权人承担补充责任的具有限制物权主体资格的非商业组织。(2)联邦国有企业,是为了生产限制流通的产品、对于保障联邦和其他公有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以及为了保障俄联邦安全所必须的产品和类似目的而建造的具有业务管理权的商业组织。(3)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是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分别以俄联邦、联邦各主体的名义和地方自治机关的名义,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和行使财产权利和人身非财产权利,产生并履行财产义务和人身非财产义务,在法院起诉和应诉的机关。
3.权利的内容
享有土地永久使用权的人,在法律文件和关于提供土地使用的文书所规定的限度内,对该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如果法律没有其他规定,土地使用权人有权自主将土地用于提供土地的目的,其中包括为此目的在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
使用人为自己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归自己所有。但也有例外,例如,享有业务管理权的联邦国有企业,不论是依靠预算还是被允许实施的行为取得的收入所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即使是为了自己修建的,对该不动产仍然不享有所有权。
4.权利的终止
土地永久使用权可以在两种情况下终止:
一种情况是土地使用人自动放弃。使用人可以发表放弃声明,说明自愿放弃行使属于他的权利。被放弃使用权的土地,原属国有的,由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各主体进行管理和处分,原属于自治地方所有的,由自治地方实施管理和处分。
另一种情况是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被征收,而被强制终止。使用人在利用地块时应注意维护土地的正常状态,并且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这是使用人对土地的最基本的义务。如果不按照土地的专门用途以及土地所属类别利用地块,或者采用使农业用地肥力严重减退或生态状况严重恶化的方式利用地块,以及经常不缴纳土地税的,可以被强制终止使用权。国家或自治地方机关根据规定程序对土地实行征收也可以导致使用权的终止
(二)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
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国家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占有、使用并可以依法继承的土地他物权。
1.权利的取得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公民依照土地立法规定的根据和程序取得国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土地的终生继承占有权。土地立法由土地法典、联邦法律和根据土地法典及联邦法律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的法律构成,土地关系也可以由俄罗斯联邦总统令调整,但不应当违反土地法典和联邦法律。
2.权利客体和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是国有或者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这与永久使用权没有区别。它们都是在公有土地上基于公共政权机构的规范性文件产生的。
从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的名称看,显然只有公民可以获得该权利,因为通过继承移转财产上的权利只可能发生在公民(自然人)死亡之后。拥有土地终生继承占有权的公民被称为"土地的占有人"。
3.权利的内容
占有人享有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并可以依法继承。
在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土地的占有人可以在该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不动产,并对该建筑物、构筑物和不动产享有所有权。这为土地占有人长期占有和使用国有或自治地方所有的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据。土地占有人可以稳定地在该土地上发展农业、副业、畜牧业和果园等。
除了根据继承移转外,土地终身继承占有人不得出售、抵押土地,也不得实施导致或可能导致土地转让的其他法律行为。
法律依据
《俄罗斯联邦宪法》 第九条 在俄罗斯联邦,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作为在相应区域内居住的人民生活与活动的基础得到利用和保护。土地和其他资源可以属于私有财产、国有财产、地方所有财产和其他所有制的形式。

5. 家庭暴力的法律对策

家庭暴力法律最新规定:

1、根据《婚姻法》第43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受害人要求依法处理的,公安机关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机关要求处理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置。

2、《婚姻法》第43条第3款规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爱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欧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五)写恐吓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胁迫或者诱骗不满十八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节目,摧残身心健康的;

(七)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

6.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四次调整分别是,

十月革命后至今,苏俄共产生过3个民法调整对象理论。第一是不对称平行线说,即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与财产关系有关的人身非财产关系,这种民法调整对象理论的历史开始于1922年《苏俄民法典》,但它无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正面规定,仅从反面规定民法调整对象,在第二条里面规定排除三种关系不调整,即“土地关系、由雇佣劳动所产生的关系、家庭关系,都由专门法典调整”。第一个家庭关系与商品经济无关,第二个土地关系也与商品经济无关,因为在十月革命后颁布了法令规定全部土地都归国有,所以不存在私人土地所有权,土地只能划拨,属于公法关系;第三个是劳动关系,强调劳动保护也有很多属于公法调整,所以也排除在外,其它传统部分仍然由私法来调整。到了1950年代,苏联民法学界开始正面讨论民法调整对象问题,得出的结论体现为布拉都西和坚金分别主编的《苏维埃民法》的典型表述,前者谓:“苏维埃民法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与此相关系着的人身非财产关系”。后者谓:“苏维埃民法的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财产关系”,不过也“调整某些人身的、非财产的关系”。

7. 劳动法最早颁布出台时间

法律分析:劳动法最早属于民法的范围,十九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法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脱离民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劳动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厂使用9岁以下的学徒,并规定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同时禁止做夜班。 十月革命后,1918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劳动法典,并于1922年颁布了新的《苏维埃劳动法典》。 早在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工农兵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合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条例》等一系列劳动法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热点内容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经济法 发布:2025-07-15 21:06:45 浏览:264
法律图书馆行政诉讼法 发布:2025-07-15 21:06:04 浏览:744
社会与法频道普法栏目剧听见梁山 发布:2025-07-15 21:05:17 浏览:375
幼儿园卫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15 20:43:56 浏览:567
用工风险防范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5 20:10:56 浏览:283
社会法怎么产生的 发布:2025-07-15 20:06:25 浏览:880
济南融冠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15 20:04:33 浏览:474
道德经喷绘 发布:2025-07-15 19:56:41 浏览:920
试论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5 19:47:53 浏览:592
西南政法经济法分数线 发布:2025-07-15 19:20:16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