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解释月平均工资规定
A. 《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1.是指应发工资。
2.经济补偿金总数超过当地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超过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经济补偿金总数不超过当地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B. 怎么理解劳动合同法经济补偿中的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1、税前及扣社保之前的工资;
2、不包括加班费;
3、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房补等;
4、12个月工资相加后除以12.
5、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47条。
C. 前12个月月平均工资在哪条法律上有规定 参考劳动合同法第47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根据1994 年12月3日劳动部颁发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十一条 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D. 解除劳动合同,12个月平均工资的解释,
劳动者本人月平均应发工资(不是实发工资,更不是基本工资),包括各类工资、各类奖金、各类补贴、加班费。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E. 劳动合同法的第四十七条的月平均工资怎么算
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12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月数)的劳动者本人月平均应发工资(包括加班费、奖金、补贴、津贴等)加起来,再除以12(不满12个月的除以实际月数)。
加班费也属于计时工资
F. 劳动法的第47条的经济补偿中的“月平均工资”是什么解释的
1、月平均来工资是指终止或源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当这个数目超过本地平均工资的三倍时,按三倍计算,且补偿年限不得超过12年。
2、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包括五项:底薪、奖金、补贴、津贴、加班费。
3、你的工资不是指你的底薪,也不是指你的实得工资,而是工资总额,它一般比底薪高得多(原因见第2点),比实得工资高一点(原因是:工资总额=实得工资+单位代扣缴的费用包括社保、医保、个人所得税+单位自行扣除的伙食费、住宿费、水电费、工衣费等等) 。
G. 关于劳动法中平均工资的解释及法律依据
根据国务院《抄关于袭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之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⒈计时工资;⒉计件工资;⒊奖金;⒋津贴和补贴;⒌加班加点工资;⒍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⒈生产奖;⒉节约奖;⒊劳动竞赛奖;⒋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⒌其他奖金。”因此,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等属工资的范畴,
H. 劳动合同法中月平均工资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I. 新劳动法如何规定辞职赔偿金里月平均工资包括的内容
《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就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规定如下:
1.《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劳部发〔1995〕309号)中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以上内容,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