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107条之规定
上面的问题合同法优于民法适用
甲方可以拒绝
② 合同法107条在民法典第几条
合同法第107条
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释义】本条规定了违约的基本形态和承担违约责任的种类。违约,即违反合同。现实中违约形态表现多样,不少学者对此都有归纳,如有的将债务不履行分为拒绝给付、给付不能、不完全给付、迟延给付四种状态,有的则强调预期违约、根本违约、部分违约。这些归类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难免有所疏漏。本文从分类入手,阐述违约形态,以适用各种违约现象。违约行为从不同角度可做多种分类。1.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按照违约行为是否完全违背缔约目的,可分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完全违背缔约目的的,为根本违约。部分违背缔约目的的,为非根本违约。同样一个违约行为,可能导致根本违约,也可能是非根本违约。例如,顾客买二米五布料,商店仅裁了二米三,短二分米的布。如果消费者买布的目的是做一套西装,二米三布料不够置装用,商店构成根本违约,如果消费者买布的目的是做一幅床单,虽短二分米,但不影响使用,商店则构成非根本违约。2.合同的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按照合同是否履行与履行状况,违约行为可分为合同的不履行
③ 合同法第107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具体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按照违约行为是否完全违背缔约目的,可分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完全违背缔约目的的,为根本违约。部分违背缔约目的的,为非根本违约。同样一个违约行为,可能导致根本违约,也可能是非根本违约。
(3)合同法107条之规定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的订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④ 《刑法》19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07条、207条,两高司法解释《决定》第10
1、这是诈骗,请别上当受骗。必要时,建议你报警。
2、理由如上:(1)法律告知专的用词错误,若真的是属涉嫌贷款诈骗,那派出所发出的应该是拘留通知书。(2)贷款诈骗,属于刑事犯罪,其依据是刑法及刑事诉讼法,而不是合同法。(3)若是犯罪,报案的主体是受害人或者其他知道犯罪事实的人。此处该所称其将报案,那是主体错误。(4)案件的侦查是公安机关的义务,是相关人员报案后才会进行的。而不是由他搜集好证据再去报案。(5)财产保全是向法院申请的。(6)强行抓捕的用词错误,法律上用语是逮捕,这是由公安机关决定的。(7)整个逻辑错误,若真的有问题的,当事人一般是先稳住犯罪嫌疑人,然后再去报案。这样才有可能抓到人。如果事先通告,那分明是告诉对方准备走人。
⑤ 现在正式通知你,根据我国《刑法》第193条、第224条;《合同法》第107条
你可能是网贷,没有还钱,这是商家,吓唬你的,不要理他,
连基本的法律知识都不懂,也来吓唬人
涉嫌诈骗还用通知吗,早跑了。公安局直接上门了
这些人就会吓唬人,别理她就可以,及时还清既可以,以后不要借高利贷
⑥ 合同法第110条和第107条,这两个法条都是说违约责任的,但是违约是否能导致合同直接解除呢
合同解除是有相关规定的,如:
法定解除权的产生(合同法第94条)
1.不可抗力 2.迟专延履行 3.预属期违约 4.根本违约
特别法定解除权(有名合同中对解除权的特别规定,任意解除权,不需一方的违约事实)
①合同法第268条,承揽合同的定作人;(单方+赔偿损失)
②合同法第308条,货运合同的托运人;(单方+赔偿损失——交付货物给收货人之前)
③合同法第410条,委托合同的双方;(双方+赔偿损失)
④合同法第232条,不定期租赁合同的双方(双方+无赔偿损失)
违约解除权:一方违约,非违约方有解除权
(1)合同法第69条,不安抗辩权人有解除权(注意前提)
(2)合同法第167条,分期付款买受人未付款达总额1/5以上时,出卖人有解除权
(3)合同法第203条,借款人违反贷款用途时,贷款人有解除权
(4)合同法第224条第2款,承租人擅自转租时,出租人有解除权
(5)合同法第233条,租赁物危及安全、健康时,承租人有解除权
(6)合同法第253条第2款,承揽人擅自转包时,定作人有解除权
(7)合同法259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承揽人催告无效的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07条和108条是讲述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七条 【民事责任的免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注释:
本条是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
不可抗力属于法定的免责事由,指不履行合同或法律规定的义务而致人损害者,依法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事由。不可抗力具体是指当事人不能预料、知道了也不能 克服、不能避免的客观情况,是当事人的意志不能左右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可抗力的范围可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发生不可抗力的一方当事人负有及时通知对方 并证明不可抗力发生事实的责任。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也就无从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当有其他特殊法律例外规定的,从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
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
关联法规《合同法》第60、91-106条
供参考
⑧ 《合同法》第107条属于什么案由
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
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属于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