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
『壹』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法》是调整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的专门法律,其颁布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保险法》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2)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人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强化了政府责任,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等,使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稳定、规范。特别是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要配套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等,带动社会保险法制化建设进人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3)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贰』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哪些重要意义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53240
『叁』 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
他们颁布社会保险法肯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啊,当然也为了挣钱了。
『肆』 美国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的意义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间制订的15 项重要立法中 , 有关金融的法律占 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 , 允许尽快复业。从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 1929 年危机爆发前的 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 ,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 ;4月19日 , 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 30 亿美元纸币 , 并使美元贬值 40.94% 。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 , 对稳定局势 , 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在解决银行问题的同时,还竭力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这两个法 律成了整个新政的左膀右臂。罗斯福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垄断,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阶级矛盾。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 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 , 他们的贡献将是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救济工作。 1933 年 5 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 1700 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的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 18 岁到 25 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万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个营地劳动。到美国参战前,先后有 200 多万青年在这个机构中工作过,他们开辟了 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平均每人每期干 9 个月,月 工资中拿出绝大部分作赡家费,这样在整个社会扩大了救济面和相应的购买力。对于千千万万依赖州、市养活的人们,罗斯福还敦促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救济机构,合理划分联邦政府和各州 之间的使用比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用来直接救济贫民和失业者。新政期间,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 ( 政府先后拨额 40 多亿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资近 10 亿美元 ) ,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 , 先后吸引了 400 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 50 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 2300 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 180 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 1000 座飞机场、12000 多个运动场、800 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是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从 1935 年开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社会保险应该负责“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一生。为此,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法律规定,凡年满 65 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养老金。关于失业保险,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保险金的来源 , 一半是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 1 %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这个社会保险法,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受到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
1937 年5月24日 , 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受到广泛注意的关于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认“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从事农业或工业,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们知道,当我们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 就业的时候,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由国会没有对法案采取行动, 1937 年 10 月 12 日,罗斯福再次提出,直到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过。这就是《公平劳动标准法》 ( 又称《工资工时法》 ) ,它的主要条款包括每周 40 小时工时,每小时 40 分最低工资;禁止使用 16 岁以下童工,在危险性工业中禁止使用 18 岁以下工人。关 于最低工资的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日后陆续有所调整。这些社会立法,虽属社会改良的范畴,但对广大人民特别是工资劳动者甚有好处。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 万美元纯收入和 4 万美元遗产征收 31 %, 500 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 %;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 %,根据 1935 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 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 %, 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 %。
到 1939 年,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 1933 年的 742 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亿美元,失业人数从 1700 万下降至 800 万 , 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
诚然,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 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伍』 指出1935年美国制定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一、《社会保险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1935年美国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有其内外背景:
从外部背景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美国成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呈现出跳跃式发展,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为英国的2倍,法国的3倍多,占世界第一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比英法德日四国总和还多,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工业产值已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总值的48.5%。黄金储备占世界的89%。尽管美国在经济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社会福利立法方面却明显落后。早在19世纪末,为缓解劳资矛盾,西欧一些国家制定了社会保险法案。进入20世纪,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制定保险法案,相比之下,美国在社会保险立法方面进展甚微,甚至赶不上美洲乌拉圭和智利,这种保险立法落后状况促使美国政府考虑进行社会保险立法工作。
从内部背景看,有三个因素促使美国加快社会保险立法进程。一是工业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是美国出现经济繁荣,受惠的主要是大资产者,但却给老年工人极大冲击,由于长期应用的技术遭到淘汰,老年工人面临失业和重新寻找工作的局面,而且找工作也很难。,促使美国考虑社会保险问题。二是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1900年老年人比例是4%,1932年增加到6%,他们在选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为了缓解劳资矛盾,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民,千方百计争取他们以保证共和党的统治地位。三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加速了美国社会保险法案立法进程。大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创伤主要落在美国无产者身上。他们大量被逐出工厂和农场。经济危机使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继续大跌,人民排队挤兑,银行纷纷倒闭。失业大军生活贫困,老年人处境更为悲惨,他们没有养老金,少部分人靠过去的积蓄或投奔亲友,多数靠乞讨、捡垃圾为生,有些人甚至从事偷盗活动,从而使美国的阶级矛盾急剧尖锐化。为了减少社会贫困化的程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便提上了美国统治阶级的议事日程。
在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美国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大力推行“新政”,首次系统地提出福利保障社会化主张。1934年6月29日,罗斯福任命一个经济保障协调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的全部问题,和为此制定一个立法的纲领”,经过一番紧张工作之后,1935年1月15日,经济保障委员会向罗斯福报告建议:第一,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第二,发展一项制度,使人们可以把工作损失和医疗费用编入预算;第三,保证给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构以合理适当的报酬;第四,在专家主持下给予新的奖励来提高医疗质量。众议院在讨论社会保障立法时,争辩异常激烈,虽然困难重重,众议院7260好社会保障议案仍在4月19日以372票对33票获得通过。5月20日,众议院财政委员会提出报告,众议院随后审议了社会保障议案并通过。8月8日和9日,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HR7260号《社会保险法》,8月14日,罗斯福签署生效。
二、《社会保险法》的特点
美国社会保险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法者在制定该法时试图避免同欧洲相似的保障范围与水平。他们认为自力更生是美国人的美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充分体现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美国具体情况,尽可能不破坏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为了不违背社会保障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原则,立法者表达了一种强烈愿望,那就是限制人民对财富再分配的渴求,反对每月支付给老年人固定给付金,力求被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基本对等、给付金总额与筹集的保险金相等。
二是建立由联邦政府主办的老年保险,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办的失业保险。
三是为了安抚对社会保障措施持批评态度的人们,联邦政府强调他们的立法是有节制的,政府从来没有保证为百分之百的人们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给将来文明社会造成浪费和奢侈,以至于损害文明社会。事实上,社会保险法不是一个致富的计划,不会为人们提供最充分的保障,只能对美国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条件,或者说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达到一般生活标准的人们是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待遇的。
三、《社会保险法》的成就和不足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格局,在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是它使美国开始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1935年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险是自助和个人负责,1935年《社会保障法》颁布以后使得国家在人民福利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安定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二是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为美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是在此法基础上修订补充,形成了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缓和了阶级矛盾,美国开创福利国家的办法也为其他国家效法。
但以此同时,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也同样存在一些不足:
该项法律的主要缺点是社会保障照顾面不广,既没有把农场工人、家庭仆人、商船海员以及教育、宗教与慈善机关雇员包括在内,也没有解少数民族和因长期失业而急需救助的贫民问题。即使是退休金制度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一是约有25%的劳动力享受不到这种福利,包括农场工人、家庭仆役和医院、餐厅工人。妇女和有色人种也被排除在外。
二是养老金来源是对雇员和雇主的工资征税,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保险计划,而非由政府保证公民在进入老年时享有一定的生活标准。三是要到940年才能支付第一次养老金。在此之前雇员和雇主的工资存放在华盛顿,人为地造成在急需扩大消费之时却减少了购买力的局面。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第一部保障法律,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虽然不尽完美,但它终究奠定了美国现代保险制度的基石,是美国当代完善的保障系统的源头。
『陆』 《社会保险法》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部调整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的专门法律,《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 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保险法》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2. 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人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强化了政府责任,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等,使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稳定、规范。特别是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要配套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等,带动社会保险法制化建设进人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3. 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柒』 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有什么影响
当时由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受到严重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动荡内,罗斯福事实新政,力图拯容救美国经济,社会保险法的颁布,规定了政府实施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弱势群体提供救济,缓和社会矛盾,实际上当时美国的主义制度受到严重威胁,社会保障法的颁布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从此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捌』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色
在美国,雇主被要求扣缴联邦所得税及一半的社会保障税和医疗保险税。雇主与雇员所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与医疗保险税构成了联邦社会保险税。在某些地区,雇主还被要求扣缴州所得税甚至是市所得税。此外雇主还被要求缴纳州、联邦失业税。
社会保障税与医疗保险税又被称为联邦社会保险税,从雇员的工资中直接扣除,雇主同样须为雇员缴纳相同比例的联邦社会保险税。
对于社会保障税,2007年度,雇主须从雇员工资(不超过本年度的工资限额)中扣除6.2%并自身负担相同比例,雇主与雇员缴纳的总额占雇员总工资收入的12.4%。2007年社会保障税的工资限额是97,500美元。一旦工资收入超过此限额,雇员或雇主当年都不需就超过部分再缴纳任何社会保障税。
对于医疗保险税,2007年度,雇主须从雇员工资中扣除1.45%并自身负担相同比例,雇主与雇员缴纳的总额占雇员总工资收入的2.9%。与社会保障税不同的是,雇主与雇员就实际工资所得缴税,作为缴税基数的工资收入没有任何上限。
此外,每个雇主都须缴纳州、联邦失业保险税,联邦失业保险税的缴税标准是雇员工资收入的6.2%,但通常只征收0.8%,这是因为联邦政府允许已缴纳州失业保险税的雇主享有5.4% 的税率抵扣。失业保险税的税基至少包括雇员年收入的前7000美元。关于税率每个州有不同规定,所以雇主需参考其所在州的州政府关于税率及最大工资限额的规定。美国许多州要求新参保企业最初按平均税率缴税直到其雇佣历史形成。比如,印第安纳州要求新参保的企业雇主最初3年按2.7%缴税。总体来说税率水平依据各种因素调整,如前雇员是否提出失业津贴的要求等。
『玖』 社会保险法颁布有何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颁布《标准化法》的重要意义是: ①《标准化法》是制定标准,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依据。《标准化法》规定,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对于那些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强制执行,违反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我国制定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目的是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有利于贯彻依法行政方针,推进政府采购规范管理;二是有利于加强采购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有利于政府采购调控宏观经济政策功能的发挥;四是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企业经营发展;五是有利于强化财经纪律和促进反腐倡廉;六是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内企业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