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有没有专门的合同法
『壹』 外国人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合同后是否可以签订无固定
外国人是在我国境内工作的,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合同后,只要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网页链接第十四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贰』 关于外国人工作签证与劳动合同的问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也就是说,只要用人单位在境内,不论它的国籍是外国还是中国,也不论劳动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同样不论该劳动合同的订立地、履行地、变更地、解除或终止地在国内还是国外,一律适用《劳动合同法》。
2、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22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经贸部发布),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关于贯彻实施《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若其劳动合同是和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驻地法人)直接签订的,无论其在中国就业的时间长短,一律视为在中国就业;若其劳动合同是和境外法人签订,劳动报酬来源于境外,在中国境内工作三个月以上的(不包括执行技术转让协议的外籍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视为在中国就业,应按《规定》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发证机关办理就业许可手续,并办理职业签证、就业证和居留证。所以,在中国境内依法办理了就业许可的外国人也适用劳动合同法。
3、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其权利义务是否属劳动合同法调整,关键看该外国人是否取得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就业许可证,未取得就业许可证的,实践中一般视为非法就业。
『叁』 中国关于外籍人员在华工作务工规定
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三条规定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外商投资企业聘雇外国人,无须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可凭合同、章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本规定第十一条所规定的文件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申领许可证书。
第十四规定条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不得直接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许可证书。
第十五条规定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3)外国人在中国有没有专门的合同法扩展阅读: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可免办就业许可和就业证:
1、由我国政府直接出资聘请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或由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出资聘请,具有本国或国际权威技术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确认的高级技术职称或特殊技能资格证书的外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并持有外国专家局签发的《外国专家证》的外国人;
2、持有《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海上石油作业工作准证》从事海上石油作业、不需登陆、有特殊技能的外籍劳务人员;
3、经文化部批准持《临时营业演出许可证》进行营业性文艺演出的外国人。
『肆』 外籍人士在国内签的合同有效吗
目前中国国际形象日益增长,经济发展飞速,结合目前社会合作愈发紧密的背景,很多外国朋友卖简开始考虑来中国进行投资和生活,目前在我们的经济生活当中,为了维护各方的权益,都需要签订民事合同,那么,外国人在华签民事合同条件都有什么呢?接下来,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外国人在华签民事合同条件
外国人在华签订民事合同需要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所以外国人在华签民事合同合法成立的合同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合同当事人应当是精神正常的成年人;
2、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是真实的,不存在被欺诈、胁迫等情况;
3、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序良俗。如贩卖人口的合同则不能生效;
4、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若合同内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则此类合同无效。
此外,只要是合法成立的合同,成立即生效,不需要办理任何公证、批准或登记手续。除了以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担保,必须经房管局等不动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才生效的情况外,几乎所有合同都在成立的时候生效。
二、外国人能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由《劳动法》创设,旨在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避免用人单位“消费”劳动者黄金年龄后抛弃劳动者。该制度创立后,出现了一些用人单位为逃避法定义务,故意将劳动合同一运悄年一签,损害员工权益。此背景之下,《劳动合同法》重建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重建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范中悄裤,增强了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凸显了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宗旨。
理论上而言,《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排斥外国人就业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3条规定:“劳动合同,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律;难以确定劳动者工作地的,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劳务派遣,可以适用劳务派出地法律。”外国人在华就业,应适用中国法律。故有观点认为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和外国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外国人签署的股权代持协议的效力如何?
首先,法院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判断股权代持涉及的行业领域的合法性(是否涉及行政部门审批也是重要判断因素),如果涉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或禁止类(《外商投资法》也有相同的规定),或者投资合同是需要审批才生效的的话,无需置疑地认定其投资行为无效。其次,法院认为该股权投资行为为合同行为,需要符合投资领域涉及的实体法律(包括但不限于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的规定。例如在上述第二个股权转让纠纷案件中,法院认为代持协议违反了《证券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而无效。第三是法院会审查该股东是否实际出资、以及其他股东是否知晓、认可该股东的股东地位,在第一个案例中,法院通过上述事实认定了外国人的股东身份。
以上就是整理收集的关于外国人在华签民事合同条件的法律知识,外国人在华签订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只要是精神正常的成年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可,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