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学科带头人

经济法学科带头人

发布时间: 2022-03-21 11:48:24

A. 胡雪梅的人物经历

1986年毕业于江西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获民商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于厦门大学法学博士后站从事研究工作,获民商法学博士后证书。2002年1月-2003年1月,以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访问留学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以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访问留学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任兼职律师。原系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副主任、经济法暨民商法专业硕士生导师、民商法学科带头人暨民商法硕士点负责人,并兼任南昌大学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为江西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南昌市仲裁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5年,以紧缺人才身份引进进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民商法重点学科带头人,并兼任校图书馆馆长。2012年,引进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工作,系该校三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伦理与法律委员会委员、经济法学科带头人。

B.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分别是谁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01货币银行
02国际金融
03证券投资

初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2德语
③304数学四
④812金融学基础

金融学院下设货币银行、国际金融、保险、证券期货四个系和公司金融教研室。现有在编教师5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正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学院还聘任多所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师和银行、证券、保险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任教,扩大了学术交流范围。学院对优秀的教师与学生实行奖教奖学金制度,并选派优秀师生赴境外访问与交流。学院下设金融学、保险、金融工程和信用管理专业以及银行与国际金融、保险精算、公司金融、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等专业方向。
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中外合作项目):培养能熟练运用外语,从事金融理论和实务的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信用管理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货币经济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银行信贷管理、银行会计学、项目投资与评估、银行法、国际贸易、金融工程、信托与租赁、金融数学、保险学原理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也可在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金融学(公司金融):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公司金融专业知识、通晓企业经营经营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运作两个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熟练掌握各种融资机制和金融工具、了解现代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协调沟通与组织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运用到公司金融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公司治理、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并购与重组、金融工程学、衍生产品与企业风险管理、公司价值评估、财务报表分析。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等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管理工作;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可以在金融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从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金融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职业道德责任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优秀素质、将来从事金融行业的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的投资与管理人才。该专业是在原金融学专业的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学方向的基础上设置的。它一方面保持了上海财经大学原来培养证券投资领域优秀人才的优势,另一方面又适应了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而对金融产品创新提出的更高要求。

主要专业课: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固定收益证券、资产组合管理、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金融计量学、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金融计算与编程、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时间序列分析、结构化金融产品等。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国家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咨询机构、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从事金融产品设计、投资管理、资本运作、金融稽查等工作。

保险:培养从事保险公司业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保险学原理、精算数学、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再保险、社会保险,非寿险精算、保险经营管理、保险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保险公司、其它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及保险监管机构从事保险实务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保险(保险精算):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在保险专业主要课程的框架下,融入(准)精算师资格水平的培训和考核内容,为最终成为中国精算师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参照国际精算师协会颁布的教育指南,包括保险学原理、精算数学、利息理论、风险理论、随机模型、生存模型、金融经济学、财务与财务报告等。

毕业生适合到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险部门从事保险精算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信用管理:本专业培养具有信用经济学和信用管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企业信用管理、金融机构信用管理、资信调查与评估、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操作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熟悉国际商业活动与风险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专业课:信用管理概论、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与评估、银行信贷管理、信用信息与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经济学、企业价值评估、金融计量学、信托与租赁、投资学、保险学、国际金融、公司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经济法等。

本专业毕业生将来能够从事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够参与信用管理中介机构的产品开发与服务,亦能运用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管理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还适合担任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信控经理,从事商业风险管理。

C. 漆多俊编的经济法学好还是杨紫煊 编的经济法好

漆多俊: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2005年《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收录的著名法学家之一。湖南祁阳人。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

漆多俊经济法学它系统论述了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各主要法律制度,展示了经济法的完整体系;按照市场、调节机制与法律同步演变的规律和逻辑思路,清晰地揭示国家经济调节机制和职能产生的必然性,揭示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产生的社会根源、本质和体系;在论述经济法一般规律基础上,分析了各主要国家经济法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中国经济法产生、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在论述经济法基本原理后,按照经济法的体系构成,分别论述了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调控法的原理和基本法律制度。《经济法学》在阐明经济法理论观点的同时,对国内外法学界的研究成果和各种主要观点作了客观介绍和评说,并特别注意总结我国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经验,介绍了新的立法

杨紫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会员,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届特邀咨询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七届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顾问。

杨紫煊经济法学共分为经济法总论、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三编,从三个方面分为28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
自出版以来,我国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又取得了不少新成就,经济法学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经济法制建设新成果、新经验和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新水平

D. 湖南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李步云:著名法学家,法治、人权领域权威,“法治三老”之一,首倡“依法治国”。
杜钢建:著名法学家,法治、人权、宪政领域新兴权威。原任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屈茂辉:著名民法学家,湖南大学法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法学院院长 ,民商法学科学术带头人。
李良栋:著名民主理论研究专家,湖南大学民主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原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政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王晓晔:著名法学家,国内反垄断法权威,湖南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原任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经济法教研室主任。
张智辉:著名法学家,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秘书长等。
邱兴隆:著名刑法学家,“三湘刑辩第一人”、主张废除死刑。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
刘定华:经济法专家,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
段启俊:刑法学专家,湖南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黎四奇:经济法专家,湖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石柏林:法理学、行政法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宪法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湖南法理学会副会长。
王远明:经济法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诉讼法学会副会长。
郑鹏程:经济法专家,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湖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谢佑平:著名诉讼法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人才。 醒龙奖学金:由湖南醒龙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湖南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邱兴隆及其夫人捐资50万元人民币设立。主要面向湖南大学法学院有志于刑法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学子,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旨在通过奖励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培养众多刑事法律方面的优秀人才。
研究生奖学金:主要面向研究生,分为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总覆盖70%以上。其中科学学位研究生全部享有奖学金、专业学位推免生全部享有奖学金。

E. 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的学科带头人

林一鸣,校长助理兼旅游学院、商学院院长、教授。
美国协和大学MBA,高级职业经理人。从事管理工作近二十年,历任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经理、总经理、中国区行政总裁。国家商务部《中国饭店业侍酒师资质条件》行业标准起草人之一;中国饭店业首批经营管理大师;香港餐饮与酒店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饭店协会专家委员、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3H培训法创始人,幸福学倡导者。
现任中国饭店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及专家委员会委员,法国受斯科菲葡萄酒学院客座教授;德国克尼格礼仪学院中国地区特聘顾问,香港酒店及餐务管理协会名誉会长,香港国际美食促进会品牌管理首席顾问。
张发明,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教学副院长,硕士,副教授。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主编市场营销相关专业教材2本、参编2本。在研的课题有:北京市教育科学委员会“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职高专 “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曾在企业从事营销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营销实战能力。社会兼职:北大时代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奥维营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顾问。
任广新,管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硕士,副教授。
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和IT行业工作经验,管理专业校级精品课实施负责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编《工商管理综合实训》、《渠道建设与管理》教材;参与的科研项目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资助经费类青年专项课题《高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及北京吉利大学校级科研课题《“311”教育体系的研究》。
于家姝,专业基础教研室主任,硕士,副教授。
毕业于吉林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教学及研究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当代法学》、《当代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主持北京吉利大学《商学院经济法概论课程改革方案》科研基金项目。
姚一雯,市场营销系主任,硕士,副教授。
2010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编纂教材6本,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8项,1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和3门校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曾获 “北京市高职研究会教改课题一等奖”、 “200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等称号。
李敏,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硕士,副教授。
经济学硕士,国际货代员、报关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篇,出版专著11本,主持科研项目5项,参与2项,负责校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建设。多次获校级、院级优秀教师称号。
朱冰,博士后,副教授。
长期在高校从事财政金融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国软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金融市场学》教材副主编,参编《现代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和《财政与税收》教材三部。
蔡春霞,博士生,副教授。
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论文《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抽样调查限额的确定及抽样框和抽样方法的探讨》获全国市场调查与分析统计教学研究二等奖,参与的北京市高职研究会课题《数量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获北京市高职研究会二等奖。
罗建,硕士,副教授。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计算机系统工程师。曾在国企、科研机构、外企任计算机系统工程师、客户服务经理、高级技术顾问、产品市场经理、商务市场经理、渠道市场经理等职;曾参与编写《机关行政管理学》、《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市场营销》、《实战营销案例教程》等著作,在国内主流媒体发表几十篇文章。
吴英华,硕士,副教授。
毕业于吉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承担教学督导工作并撰写论文多篇,主编《汽车经贸专业英语》教材一本;在加拿大工作学习期间,曾担任加拿大BC省中加商会会员、加拿大BC省语益协会部门负责人、加拿大BC省麦克思韦国际学校督导、ESL助理和国际文化交流使者。现任商学院专职教师。
张贵平,副教授。
中共政策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会计师。曾担任原林业部林化产品基地企业——国营宜黄化工总厂法人代表兼书记、江西电视职专宜黄(军)分校校长、江西省市场学会副秘书长,曾是江西省政府创业指导专家组首批成员、江西电视台“创业路上不孤单”、“创业有道”节目首席创业指导师并被《今日家庭报》、《都市消费报》、《民生》杂志等诸多新闻媒体誉为“助人创业的创业者”。
刘建军,博士。
曾经在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多年,有两年海外工程施工管理经历,在中国科学院机关从事过管理工作,主讲《数量方法》及《管理数学入门》课程。

F. 徐冬根是谁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民盟上海市委法制委员、《跨国法评论》主编、《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年刊》编委、曙光学者,上海市凌云永然律师事务所律师。

G. 徐崇利的经典语录

在中国,国际经济法可以说是法学中最年轻的学科,应改革开放之运而生。陈安老师是中国国际经济法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与北京大学的芮沐、中国人民大学的刘丁、武汉大学的姚梅镇、复旦大学的董世忠、南开大学的高尔森和上海社科院的周子亚等老先生一道,开创了中国国际经济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始创之时,人才匮乏。包括陈安老师在内的一批老先生于1984年在江西庐山开办了中国国际经济法讲习班,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国际经济法人才。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名享中国法学界的学者,包括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曾华群教授和廖益新教授。这次讲习班被后人誉为是推动中国国际经济法事业起步和发展的“黄埔军校”。
早在1981-1983年,陈安老师就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讲学,为系统地将国际经济法学科引入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回国后,陈安老师组织学术团队,结合中国实际,精研国外最新成果,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87年在国内首次推出了国际经济法系列专著——《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和《国际海事法》。这套专著以及后来出版的《国际经济法总论》为学界提供了系统化的国际经济法知识,对构建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通过这套专著的撰写,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也初步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团队。至今,学术梯队的完整性仍然是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的优势所在。
1992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界公推陈安老师担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副会长、会长,这是学界同仁对陈安老师学术地位的高度承认。自此,在陈安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的工作更上层楼,成为推动中国国际经济法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全国性学术平台,并经中国民政部注册登记成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其法人住所和秘书处设在厦门大学。17年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年会成为了汇聚海内外学科精英进行学术研讨的盛会。
1998年以来,陈安老师又亲自担任主编,主持出版了《国际经济法学刊》(原《国际经济法论丛》),连续11年未有中断。现在,学刊已成为汇辑国际经济法领域优秀学术著述的另一重要的全国性学术平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国际经济法综合性学术集刊。2006年,学刊首批入选CSSCI学术数据来源集刊。在国际上,学刊也已逐步成为一个反映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动向和水平的学术品牌。
30年来,陈安老师为中国国际经济法事业的发展笔耕不辍,始终立基于中国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立场,开科立派,致力于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学科。此次80华诞汇集出版的《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共5卷300余万字,记载了陈安老师对中国国际经济法事业的巨大学术贡献,也展示了一个老知识分子毕生以知识报国为己任的辉煌学术历程。
对于我们来说,最宝贵的学术基业是陈安老师开创的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在京城之外的诸多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中,能够白手起家,将一个学科发展成全国领先的法学学科,迄今恐怕也只有厦门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学科。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上世纪80、90年代,全国高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国际经济法又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法学学科,出国、从商、为官者众多,甘于在高校“坐冷板凳”者寥寥。因此,在全国的绝大多数高校中,都没能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法学术团队。同期,厦门大学的国际经济法学科虽然也经历了大量的人才流动,但在陈安老师的苦心经营下,始终保持着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团队,这是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起步和发展的根基。本人就是在陈安老师的感召下,1990年从上海社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母校任教,加入这个学术团队的。
从某个角度上讲,创业维艰,守业更加困难。当下,全国法学学科竞争激烈,学科建设不进则退。如何守护和提升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的学术地位,已成为交到年轻一代团队成员手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凝练队伍,居安思危,潜心学问,团结协作,奋力进取,才能使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科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长久不衰的中国国际经济法学术重镇。

H. 肖国兴的人物简介

肖国兴,男,1957年出生,山西省人,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新疆大学政法系本科毕业,哲学学士;1988年西北政法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曾任郑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经济法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经济法学科点带头人,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首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环境法所兼职研究员,福州大学兼职教授,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中原工学院兼职教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I. 胡光志的介绍

胡光志,男,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重庆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民建重庆市委常委 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 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代法学》编辑。

J. 宁波大学法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浙江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郑孟状教授为宁波大学副书记、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青年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民法学科负责人张炳生教授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联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色专业(法学)负责人、宁波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经济法学科带头人郑曙光教授为第三届浙江省中青年法学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学联合博士生导师。经济法学学术方向负责人蔡先凤教授,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才,美国佛蒙特大学法学院(VermontLawSchool)访学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负责人俞德鹏教授,兼任宁波市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宪法教学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董茂云教授为宁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原任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学科带头人刘满达教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国际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贸促会/国际商会调解中心宁波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
截止2014年2月,全院共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业教师68人,行政教辅人员19人。专业教师中,法律系5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公共管理系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学院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大多获得国内外名牌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多名教师曾出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际名校,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此外,宁大法学院还从法学界与法律实务界聘请了一批高水平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宪初教授,宁波大学包玉刚讲座教授孙宪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陈甦教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金彭年教授等海内外知名学者。法学院客座教授如应松年、姚建宗、孙南申、常依龄、张少瑜等每年都不定期来院交流。除此之外,每年来法学院做讲座的海内外知名学者更是不计其数,这对于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术兴趣,健全学生学术人格均不无裨益。

热点内容
行政法案例判决书 发布:2025-07-02 04:02:59 浏览:192
淘宝司法拍卖北海 发布:2025-07-02 03:59:50 浏览:879
行政前台部门规章制度可复制 发布:2025-07-02 03:58:04 浏览:61
道德古语6 发布:2025-07-02 03:52:37 浏览:167
劳动法关于加薪 发布:2025-07-02 03:51:56 浏览:751
劳动法的案例视频 发布:2025-07-02 03:32:17 浏览:990
劳动部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发布:2025-07-02 03:25:34 浏览:707
劳动法自离怎么扣工资吗 发布:2025-07-02 03:16:25 浏览:682
五亿女法官 发布:2025-07-02 03:12:52 浏览:521
劳动法哪一 发布:2025-07-02 03:12:43 浏览: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