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期末考试
1. 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的重点,快要考试了😭
你好,思修一般都是开卷考,到时候直接翻书就可以了,考点一般不会变,大概归纳如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P13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内涵。P40
3.经济全球化形式下弘扬爱国主义。P48
4.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6.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22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P101
8.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4
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P80-81
10.法律的含义及其本质。P176
11.培养社会主义法制思维。P200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12.理想的含义P21,特征P22,与空想的区别P22
13.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14.集会游行示威法原则,目的,内容P138
15.法制与法治的区别P182
16.集体主义的原则P105
17.继承权的分类P221
18.什么是民事权利P221
19.信念与信仰的关系P23
20.什么是证据,证据的特征P199
21.享乐主义人生观内容P70
2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125
23.跟军人离婚需要的条件P172
24.爱情的本质P164特点
25.人生的目的是什么P65
26.法的作用P134本质176
27.国家主席的权利P216
28.治安管理处罚种类P137
29.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区别P228
30.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的区别P233
31.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P233
3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105
33.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6—78
34.结婚的条件P170离婚的规定P172
35.法人的分类,法人成立的条件P220
36.依法执政的内容P18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P185
1.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核心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心理健康指的是?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生活同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导向功能。
8.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爱国
9.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10.信念是?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1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3.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概括为?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15.人生观包含哪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包括?第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第二,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第三,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第四,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此外,谦虚谨慎、务实求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尊师敬业等也为人们熟悉和实行。
17.在我国,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
18.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1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有?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20.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1.被继承人死后,所欠债务怎么处理通常公民所欠税款或债务,并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财产继承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财产继承应该是全面的继承,既继承财产,也继承财产方面的义务,这种继承又称“概括继承”或“总括继承”。所以,在公民死亡后,死者的遗产继承人应负责代替死者交税或偿还债
2.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的题型
对于大学生来说,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是需要掌握的,从而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建设法律知识体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期末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期末试卷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75 C.1982 D.1954
2. 中学生某甲,1992年4月5日生。2006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不负刑事责任
3. 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
4. 下列有关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代理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B.代理人必须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
C.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
D.代理人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独立作出意思表示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6. 被告人甲实施盗窃时,因被他人查觉而未得逞,仓皇逃跑。甲的行为( )。
A.是犯罪预备 B.是犯罪未遂 C.是犯罪中止 D.是犯罪既遂
7. 我们应当确立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金钱拜物教的人生目的
C.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人生目的 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8. 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A.罚款 B.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9. 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这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方面称为( )。
A.环境监测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0. 某作家写了一本小说,他对这本小说所享有的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 )。
A.作家终生及其死后20年 B.作家终生及其死后30年
C.作家终生及其死后40年 D.作家终生及其死后50年
11.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
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2. 甲贪污了所在单位的30万元现金,后来甲到检察机关自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甲的犯罪行为()。
A.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3.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
A.生活理想的内容 B.职业理想的内容
C.道德理想的内容 D.社会理想的内容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发生分歧。只要本着宽容互让的原则,不在小事上纠缠,友谊就能渡过难关,长存下去。这说明()。
A.友谊就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B.友谊需要以谅解的态度来护理
C.友谊需要互相利用的等价交换 D.友谊不过是庸俗卑劣的“人情交易”
15. 王某拾到李某丢失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 )。
A.合同之债 B.不当得利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期末试卷多选题
1.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属于人生观范畴的有( )。
A.人为什么活着 B.怎样生活才有价值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如何 D.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E.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矛盾
2.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下列选择是指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有( )。
A.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E.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3. 下列有关理想与信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的精神状态
B.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C.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而且还能够变为现实
D.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E.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
4. 协调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 )。
A.诚信 B.平等 C.尊重 D. 竞争 E.互助
5.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 )。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E.拘役
6. 对于爱情,人们曾做出了各种诠释。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理想是爱情成长的内在根据
B.爱情在人生中占最高的地位
C.性爱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础
D.爱情是纯粹生理欲望的放纵
E.责任是爱情的构成要素
7.下列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
A.尊老爱幼 B. 男女平等 C. 夫妻和睦
D. 勤俭持家 E. 邻里团结
8.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等环节。
A.法律制定 B.法律公布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E.法律遵守
9.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公民甲持刀抢劫公民乙的财物。乙在争夺甲手中所持刀具时,将甲撞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乙的行为不属于()。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杀人 E.过失致人死亡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期末试卷简答题
1.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分)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5分)
3.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4分)
4.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有哪些?(5分)
5.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主要包括哪些?(5分)
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期末试卷答案
选择题:
1.D
2.D
3.A
4.A
5.B
6.B
7.C
8.A
9.C
10.D
11.D
12.A
13.D
14.B
15.B
多选题:
1.ABE
2.CE
3.ABCD
4.ABCE
5.ABCD
6.ACE
7.ABCDE
8.ACDE
9.ABE
10.ACDE
简答题:
1. 理想和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超越现实而幻想未来。(2分)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2分)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2分)
2. 爱国守法(1分)、明礼诚信(1分)、团结友善(1分)、勤俭自强(1分)、敬业奉献(1分)
3.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分)。首先,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1分)。其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1分)。第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1分)。
4. 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条: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1分)。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1分)。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1分)。结婚的禁止条件有两条: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1分)。二是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结婚(1分)。
3. 七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政治期末考当前,坚持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因为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坚持就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无规则不成方圆”,是人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B.公共生活需要有规则
C.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时时有规则 D.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2、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法律对每个公民的保护和约束作用 B否认我国是正在建设中的法治社会
C.把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 D.否认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3、从2006年元月18日起,某省博物馆、科技馆向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自我保护
4、“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我”不敢摘花的主要原因是 ( )
A. 法律的力量 B. 纪律的力量 C. 道德的力量 D. 制度的力量
5、七年级学生许某,为了寻开心,多次拨打”119”谎报火警,致使消防部门多次白白出动消防车和消防干警.许某的行为应该受到的处罚是 ( )
A.纪律 B.规则 C.校规 D.法律
6、“青少年经验少,自我保护缺不了。自尊自爱作防护,公共场所不露宿。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保平安……”这首小诗说明 ( )
①青少年只要会自我保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青少年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青少年要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公安机关在抓获15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时,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扩大知情面。这体现了( )
A、对未成年犯罪的理解和宽容B、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C、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D、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8、不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的部门有 ( )
A.公安机关 B.市政府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9、自尊的重要表现是 ( )
A.珍惜 B.肯定 C.知耻 D.快乐
10、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 ( )
A.个性 B.荣誉 C.感受 D.人格
11、下列选项属于自信表现的是 ( )
A.“某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
B.“你能把老师布置的这次全班演讲会组织好吗?”“能!”
C.自我评价时,要以人为镜,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比
D.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得到周围人赞许的目光时,感觉很自豪
12、 “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 )
A.自古英雄多磨难 B.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C.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D.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13、 “卓越人物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的这句话表明卓越人物具有( )
A.坚强的意志 B.丰富的情感 C.正常的智力 D.健全的情绪
14、 《尚书》上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因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我们青少年在学业上功亏一篑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 B.优柔寡断,丧失时机
C.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D.意志松懈,未能坚持到底
15、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我国公民中 ( )
A.未满14周岁者 B.未满16周岁者 C.未满18周岁者 D.未满20周岁者
16、 陆先生在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时,以“资本家”三字为公司冠名,他的申请被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驳回,陆先生一纸诉状将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告上法庭。陆先生状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诉讼属于(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司法诉讼
17、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行政违法性 D.刑罚当罚性
18、 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诗句中能体现磨砺意志的是 ( )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9、“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马克思的这一名言说明的道理是( )
A.经历挫折的人肯定能成功 B.挫折是财富,挫折越多越好
C.挫折乃成功之母 D.遇到了挫折,要学生自我疏导
20、自立人生少年始,下列选项体现自立的是 ( )
A .小林代表本班参加运动会比赛时对同学说话“我一定能行”B. 小丽在同学面前炫耀新买的手机
C小敏害怕同学说闲话,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 D.小明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
21、“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体现的是 ( )
A、自尊 B、自负 c、自强 D、自卑
22、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占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B、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若不加以改正就可能滑向犯罪深渊
23、 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会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该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法律是 ( )
A.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 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4、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25、 “是挫折使骨头坚如燧石,是挫折使软骨变成肌肉。”这一外国格言表明
A.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B.挫折是生活中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
C.正确对待挫折,挫折也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D.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二、非客观题
1、2008年4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宣判,以受贿、滥用职权两项罪名判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案例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些特征和作用?(6分)
⑵上述案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某一天,一位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问:“我儿子淘气你就劝他退学?”
镜头二:一名男生来到网吧门口正犹豫着,只听老板对他说:“请走后门”。
(1)上述二个镜头中的有关人员分别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哪些规定?(3分)
(2)如果你遇到这些情况,你应该怎么做?(3分)
3、 材料一: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受了数不清的磨难。贫困逼得他行乞,双耳失聪对他打击更加沉重。但他不甘沉沦,振作起来,终于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某市一重点高中学生填报高考升学志愿时,在前面两个志愿填报了我国的两所著名大学,在第三志愿上却填写了长江大桥,即如果考不上这两所著名大学,他将从长江大桥上跳下葬身鱼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同样是面对挫折,为什么 会在材料中两位主人翁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6分)
4、2011年3月29日,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的他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用生命的余热,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最后,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坚强意志的重要性的理解。(6分)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5、“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雷庆瑶,3岁因遭电击失去双臂。她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双脚穿表、做饭、吃饭、写字、缝补衣衣裳、骑自行车、游泳、绘画等,并先后获得华表奖优秀儿童女演员奖等多项荣誉。她说,虽然身体这样,但是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减轻别人的负担,用自已的行动证明我自已也是一个有用的人。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雷庆瑶同学遇到了什么挫折?(1分)她战胜挫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种方法,3分)
(2)你从雷庆瑶的事迹中得到什么启示?(至少从四个方面回答,4分)
下一页分享>>>七年级下册政治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4. 刑法知识期末考试的相关题目是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相关的刑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刑法考试的相关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选择题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属于( B )。
A. 司法解释 B. 立法解释 C. 论理解释 D. 学理解释
2.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 D )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C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C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B )的犯罪。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犯罪既遂是指( C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C.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实现
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C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9.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 B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0. 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
为( C )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
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11. 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
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 想象竞合犯 B. 结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
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13. 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 A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
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4.我国通常采用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B )
A. 犯罪行为的次数
B.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C.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的个数
D. 犯罪结果的个数
15、林某因犯强奸罪被判有其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7月1
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为( )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多选题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 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3.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 C )。
A. 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 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 刑法的“避险不适时”是指 ( AC )
A.事先避险 B.事中避险
C.事后避险 D.假想避险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B.对普通中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对一些轻微罪行,可不予追究。
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
E.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适用本法。
5.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 AD )。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说话,便慌忙逃离
6、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5万块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ABCD )
A.此债务必须是在法院判处没收丁某财产之前所负的债务
B.必须经债权人汪某等5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C.汪某等5人与丁某之间的债务必须是正当的债务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简答题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
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
(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
(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
3.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1分)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分)
4.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分)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2分)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