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以下哪种法律不属于经济法

以下哪种法律不属于经济法

发布时间: 2025-05-02 23:37:56

经济法包括哪些法律

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经济法,是指规范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或调控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经济法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有关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以及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等。二是有关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方面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三是有关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法律,如对外贸易法等。四是有关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和发展方面的法律,如农业法、铁路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五是有关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六是有关经济活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的法律,如标准化法、计量法、统计法、测绘法等。

㈡ 经济法包括哪些法律

经济法具体都包括哪些法律?

经济法包括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法律。

二、经济法的分类

经济法是对社会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1、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投资法等。

2、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金融法、保险法、房地产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等。

3、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和产品质量法。

4、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方面的法律有财政法、税法、计划法、产业政策法、价格法、会计法和审计法等。

三、经济法的主要特点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与传统的相邻法律部门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2、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5、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凡是涉及到经济活动都受到经济法的制约,经济法包括了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这些法律的目的在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行为作出调整,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稳定、高速的发展。对这些法律没有遵守的个人或组织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㈢ 经济法包含哪些法律

经济法包含的法律有:公司法、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经济法是一个包含多个法律领域的广泛概念,其涉及的法律种类繁多。以下是关于经济法包含的主要法律的详细解释:

1. 公司法:是规范公司设立、运营、解散等各个环节的法律,旨在保护股东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2. 证券法:主要规范证券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交易等,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了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如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反垄断法:旨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经济自由和消费者的利益。

5. 知识产权法:主要保护人们的智力成果,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以上只是经济法包含的部分法律,除此之外,经济法还包括很多其他法律,如企业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这些法律共同构成了经济法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㈣ 《劳动法》到底属于经济法还是行政法规

劳动法是社会法的一种,属于经济法范畴,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一部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比行政法规的效力高,所以不属于行政法规。劳动法和经济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同时都隶属于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2、劳动法与经济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些经济关系的调整是为了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加强经营管理,显然与劳动法的调整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是不同的。

(2)两者的主体不同。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双方之间的关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经济法主体范围广泛,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3)是实现经济自由和发展的保障;经济法主体地位不对等,具有层级性,又是保障经济秩序和稳定的需要;经济法主体角色的变动性,则充分体现了经济生活对各种经济主体之间和谐互动的一种需要。

(4)两者的原则不相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劳动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等;经济法的原则主要有平衡协调原则、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等。

(4)以下哪种法律不属于经济法扩展阅读

经济法的特点: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2、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5、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热点内容
理财业务员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3 11:33:04 浏览:892
中级会计经济法冬奥谁讲得好 发布:2025-05-03 11:32:57 浏览:371
劳动合同法中月工资 发布:2025-05-03 11:28:34 浏览:759
经济法运行的机理 发布:2025-05-03 11:25:38 浏览:701
法治理念新闻 发布:2025-05-03 11:16:16 浏览:9
中级法院下级 发布:2025-05-03 11:14:03 浏览:458
浙江省高院婚姻法 发布:2025-05-03 11:08:13 浏览:701
经济法有关名词解释 发布:2025-05-03 11:06:10 浏览:803
教师道德差 发布:2025-05-03 10:43:17 浏览:992
有兴趣学习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03 10:32:57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