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英文案例
⑴ 国际经济法案例、2001年10月10日,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发出信件称:A公司欲向B公司出售安哥拉一级羊毛300
2001年10月10日,甲国A公司向乙国B公司发出信件称:A公司欲向B公司出售安哥拉一级羊毛3000吨,单价980美元/吨,价格术语FOB,订立合同后三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要约有效期15天。该信件以平信方式寄出,10月15日送达B公司。B公司10月17日回复:完全同意。该回函B公司以快件方式当日寄出。但该回复因邮局传递失误于11月5日才送达A公司。由于这期间因未收到B公司的回复,A公司已于10月31日将该批货物买给C公司。因此,A公司未对B公司的回复作出任何答复。2001年1月,B公司根据A公司信函中的FOB条件租船,并将船名和装船时间通知A公司。A公司否认双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合同成立了吗?
⑵ 国内重大经济法案例
国内重大经济法案例之一是华为诉美国政府制裁案。
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国际经济法、贸易法、国家安全法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华为作为中国的一家知名科技企业,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制裁,这引发了国内外对于经济法、国家安全、贸易保护等问题的热议。
在这个案件中,华为向美国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美国政府撤销对其的制裁,并赔偿因其制裁所造成的损失。华为认为,美国政府的制裁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是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同时也损害了华为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国家安全法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问题十分复杂。在这个案件中,国内外法学界和商界都对于美国政府的制裁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认为其行为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也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贸易规则。
最终,这个案件虽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但是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经济法、国家安全、贸易保护等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也促进了各国之间加强经济法律制度的合作和协调。
⑶ 国际经济法 案例分析
1、双方争议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双方都是公约的缔约国,争议内容属公约管辖范围。
2、该合同成立于2007年4月17日,4月5日属于中方要约,4月11日属美方反要约,4月15日是中方收到新要约的时间,中方承诺到达时间4月17日即为合同成立时间。
3、根据FOB术语规则,由买方负责自费办理货物的运输和保险手续并交付费用。所以中国出口公司没有义务办理该批瓷器的运输保险。
4、根据FOB交货条件,以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作为买卖双方划分风险承担的责任,越过船舷以前属于卖方责任,越过船舷后属于卖方责任。
⑷ 国际经济法的案例题,求解答!在线等!
1、一份CIF合同,买卖一批化工原料。合同规定“6月份装船”,“凭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方式付款”。卖方向银行提交的单据中,包括6月30日装船的提单。经银行审核,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的内容相符,银行已接受单据并支付货款。但是买方收到单据后,发现货物的实际装船日期是7月1日,买方由此拒绝收货,并要求卖方退回货款。试问:
⑴买方拒收货物的理由是什么,能否成立,买方能否要求退款?
⑵买方收到单据后,发现提单是伪造的,他是否有权利要求银行负责?
2、一份CIF合同,出售一批散装农产品,从亚洲某港口运往伦敦。合同规定“按CIF条件交货,凭单据支付货款”。当货物运到时,卖方只提交一份提货单,但没有保险单。买方以卖方未提交保险单为理由,拒付货款。但卖方认为这是一份CIF合同,或者到货合同,既然已经到货,买方应当付款。试问在上述情况下,买方有无拒绝付款的权利? 为什么?
3、2008年2月香港某公司A(买方)与中国某公司B(卖方)签订了关于买卖新型自行车的合同。合同约定的标的是试生产中的第一批全部数额自行车1000辆,交货日期为2008年3月31日至2008年7月31日,分批交货。合同签订后,B又与加拿大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以较高价格将该批试生产中的第一批全部新型自行车出售。2008年3月3日,B电告A,称生产厂家为了对该批新型自行车进行技术完善,将进一步改进生产线,故第一批货物的装运只能延迟到2008年9月。A因已获知B已将货物转售给C而拒绝了B关于延期交货的要求。B也没有交付合同项下的货物。问
⑴B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
⑵针对此种情况,A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⑸ 国际经济法案例,麻烦各位帮忙
第一题: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由此可知,乙不能抽逃出资,丁可以转让股份给非公司股东。所以:
(1)甲正确(2)丙错误(3)丁可以转让股份(4)丙可以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
第二题:
(1)FOB术语即离岸价格,根据该术语,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自该点承担货物灭失或毁损的一切风险。泰国公司已经提出货物合格的证据,其在装运港即完成交货义务,大米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泰国公司不必承担责任。
(2)CIF是指FOB+运费+保险,卖方承担运费和保险,但是风险仍然是在装运港即转移,CFR是指FOB+运费,卖方只承担运费,风险也是在装运港转移。所以如果是CFR术语,大米的损失仍由买方承担,如果运输方存在过错,可以向运输方追偿。如果是CIF术语,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损失。
⑹ 娉ㄥ唽浼氳″笀銆婄粡娴庢硶銆嬭冭瘯棰樺瀷鍙婅瘎鍒嗘爣鍑嗘槸鎬庢牱鐨勶紵
銆婄粡娴庢硶銆嬫槸娉ㄥ唽浼氳″笀鑰冭瘯涓闇瑕佽板繂鏈澶氬唴瀹圭殑绉戠洰锛屽緢澶氱殑鐭ヨ瘑鐐归兘闇瑕佸弽澶嶈儗璇靛姞寮鸿板繂銆傝儗涓嬫潵鐨勭煡璇嗙偣杩橀渶瑕佸拰棰樺瀷棰樺共鐩哥粨鍚堬紝鎵嶈兘鎷垮埌楂樺垎銆傞偅涔堛婄粡娴庢硶銆嬭冭瘯涓閮芥湁浜涗粈涔堥樺瀷锛熺浉瀵瑰簲鐨勫垎鍊煎拰棰樼洰鍗犳瘮鏄澶氬皯锛
娉ㄤ細銆婄粡娴庢硶銆嬭冭瘯棰樺瀷鍙婂垎鍊
缁忔祹娉曠殑娉曞緥鏉℃捐緝澶氥佸唴瀹圭悙纰庯紝鏄灞炰簬鍋忛噸璁板繂鐨勭戠洰銆備絾鏄鐢变簬涓嶅规槗璁板繂锛屽緢澶氳冪敓瀵逛簬杩欎釜瀛︾戜細鎰熷埌澶寸柤锛屽叾瀹炶繖涓瀛︾戠殑鏁翠綋瀛︿範搴斾互鐞嗚В涓轰富銆佽板繂涓鸿緟銆傝冪敓鍙浠ョ粨鍚堢浉鍏虫堜緥澧炲己娉曟潯鐨勭悊瑙h板繂锛岀揣鎶撹冪偣銆佹湁鐨勬斁鐭锛屽仛鍒伴珮鏁堝囪冦
銆婄粡娴庢硶銆嬮樺瀷涓庡垎鍊硷細
鍗曢夛細24棰橈紝鍏24鍒嗭紱
澶氶夛細14棰橈紝鍏21鍒嗭紱
妗堜緥鍒嗘瀽锛4棰橈紝鍏55+5锛堣嫳鏂囷級鍒嗐
銆婄粡娴庢硶銆嬪備綍鍒烽橈紵
瀵逛簬瀹㈣傞橈紝鐢变簬瀹㈣傞樺彧闇瑕佽冪敓鍒ゆ柇瀵归敊鎴栬呯粏鑺傜殑璁板繂锛屾棤闇琛ㄨ堪鍏蜂綋娉曟潯锛屾墍浠ュ缓璁鐢ㄧ紪鍒舵濈淮瀵煎浘鐨勬柟寮忓嶄範锛屼笉鐢ㄨ板繂娉曟潯鑺傜渷澶嶄範鏃堕棿銆
瀵逛簬妗堜緥鍒嗘瀽棰橈紝灏遍渶瑕佸ぇ瀹惰〃杩板叿浣撴硶鏉°傚彲浠ラ噰鍙栦功闈㈣瑷鈥斺斿彛澶磋瑷鈥斺斾功闈㈣瑷鐨勮板繂鏂规硶锛屽厛灏嗘硶鏉$殑涔﹂潰璇瑷鐢ㄥ叧閿瀛楁硶鎻愮偧锛岀劧鍚庡啀鐢ㄥ彛澶磋瑷鎻忚堪銆傞殢鐫缁冧範娆℃暟鐨勫炲姞鍜岃板繂鐨勫姞娣憋紝鍐嶅皢鍙eご璇瑷鑷杞鍖栦负杈冧负涓撲笟鐨勬硶寰嬭瑷銆傝櫧鐒舵垜浠娌℃湁鍔炴硶瀹屽叏绮剧‘鐨勭敤涔﹂潰璇瑷澶嶈堪涓嬫潵锛屼絾鏄涓昏佸叧閿璇嶇瓟瀵逛簡锛岃鍙ラ氶『锛岃〃杩版g‘锛屼篃鍙浠ュ緱鍒嗐
⑺ 国际经济法有哪些经典案例
一、国际经济法的三个层次
私人之间跨国商事交易关系——跨国钢材进出口合同——违约
政府与私人之间跨国经济管制关系——美国政府保障措施——关税
国家之间跨国经济交往关系——GATT/WTO多边世界贸易协定体系——保障措施条约
二、三个层次的法律问题
进出口当事人是否有效?是否是不是违约?出口方如何得到救济?进口方如何抗辩?涉及哪些法律?
美国政府的保障措施决定是否符合其国内法?受到影响的国内国外当事人是否可以提出申诉?涉及哪些法律?
中国是否可以向美国提出质疑?是否能够从国家间争议角度解决?涉及哪些法律?
三、三个层次的法律解决
首先,看合同是否成立,涉及到中美合同法规则和国际合同公约,可以认定合同已经有效成立,那么,进口方的行为就属于违约,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但是,进口方可以抗辩,主张美国政府行为构成情势变更,这样,就可能免责。
其次,美国政府采取进口保障措施是基于其1974年贸易法第201条款,其中规定外国进口导致美国相关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其威胁则有权进行调查,如果进口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可以由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建议,由美国总统决定是否采取进口保障措施。因而,美国政府的做法是有国内法依据的。至于外国受到影响的私人当事人,根据美国法律,却没有申诉权,所以,无法从美国国内法寻求救济。
⑻ 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
不需要,因为FOB术语下,风险划分以船舷为界,越过船舷就不是卖方的责任了。
B公司找保险公司和承运方进行赔偿。
⑼ 国际经济法案例,请帮忙解答一下!
()卖方对火灾损毁货物不承担责任。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A5,B5,在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的情况下,买方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但以该项货物已正式划归合同项下,即清楚地划出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本案中,卖方备好货物后将其单独存放于上海港码头标准仓库。由于承运人船期安排的原因,指定船舶于8月20日到达上海港装货,此时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于买方。
(2)卖方对变质货物承担责任。根据CISG
第三十五条
(1)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2)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货物除非符合以下规定,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
(d)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保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
(3)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不符合同,卖方就无须按上一款(a)项至(d)项负有此种不符合同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1)卖方应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对风险移转到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同情形,负有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同情形在该时间后方始明显。
部分货物因包装不符合同约定而发生变质,卖方违反了35条规定的义务,应当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