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社会学答案
① 法社会学法社会学和社会法学的区别
法社会学是通过社会法的方法来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代表人物如涂尔干、埃利希、韦伯和庞德等。他们强调法律的社会化,主张从社会结构、行为和利益关系中理解法律。庞德的法哲学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他反对形式主义法学,倡导法律的社会功能性和实用性,关注法律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和保障,视法律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法社会学的框架灵活,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和关注点。
另一方面,社会法学在现代大陆法系国家中兴起,特别是针对社会性问题的法律,如反垄断法、环保法等,它们既不属于公法也不属于私法,因此被称为“社会法”。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法作为新兴法律门类,尤其关注公民的社会权利保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社会法旨在平衡社会关系,通过法治手段确保社会公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的社会法体系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这些法律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劳动权益、妇女权益、残疾人权益等。尽管社会法的概念和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其在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实现社会解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1)2016年法社会学答案扩展阅读
法社会学是以社会法的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埃利希、韦伯、霍姆斯、庞德等。
② 法社是什么专业
法社是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法社会学。由于学科内支派繁多,对它尚无确切的定义。
概述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法社会学。由于学科内支派繁多,对它尚无确切的定义。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③ 简述埃利希的“活的法律”的理论
2004年4月自学考试《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题简答题第3题
3.简述埃利希的“活的法律”的理论。
校解析答案 :埃利希法律社会学的特点在“活的法律”理论中得到了体现。他认为:活的法律的科学意义,不限于对法院所适用的、供判决之用的规范,或对成文法的猛让内容有影响。活的法律还有一种独立的价值,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
(1)埃利希法律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强调对“活的法律”的研究。所谓“活的法律”,是指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是指社会秩序本身的法律,是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起帆老作用的法律。
(2)埃利希所说的“活的法律”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现代法律文件”,即“商业法律文件”,在法律实施中占有主要地位;第二,对生活、商业、惯例、一切联合枝轿局的直接观察,它起源于社会实际,是法律的真正渊源。
④ 埃利希的法律思想是什么
问:试述埃利希的法律思想。
校解析答案: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是法律社会学的奠基者,又是自由法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法律的自由发现和自由法学》和《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等。埃利希的法律思想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法律社会学。
埃利希认为,法律的发展重心不在自身,而在社会,这是法律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他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闷态歼,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他指出:“社会学就是具有相互关系的各种人类的联合的总和”,人类最初的联合形式是通过氏族和家族,这两种形式又无法确定谁先谁后出现的问题闭并,但对它们的起源和发展,都可以根据“社会化”或“社会连带关系”的原委加以解释。
可见,埃利希通过所谓的各种联合,妄图调和阶级矛盾和斗争,宣扬阶级合作。
(2)法律和国家的关系。
埃利希在“法律发展的重心在社会本身”的前提下,对法律的概念、法律和国家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歪曲解释。他认为,国家制定的法律只是法律中很少的一部分,而早在国家产蚂冲生之前,法律(包括立法和司法活动在内)就已存在,从而否认国家制定法律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的要素。
埃利希把法律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制定的法律,即“国家的法律”;另一类是“社会秩序”本身,它指各种社会规则,除了法律以外,还有道德、宗教等。法律不同于其他社会规则之处在于:法律的对象是社会舆论认为最重要的事件,法律比其他规则要以更明确的用语加以表达。埃利希认为,法律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法律先于国家,立法和司法活动也先于国家。社会既然是各种人类的联合,而通过这种联合,使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则形成某种关系。所以,社会规则(包括法律)就等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这些规则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上述观点混淆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个要领,掩盖了国家与法律的阶级性。
(3)自由的判决方法。
埃利希不同意传统的观点,认为“把法律作为国家官员作出决定或供法官下判决的根据”的说法没有道理,他指出,作为这种根据的规则只不过是法律中的一小部分。法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人们间的争端,因为法律是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埃利希提出两种判决方法:一是传统的“技术主义的判决方法”,二是“自由的判决方法”,这是他所推崇的,即法官进行判决时,不是根据成文的法律,而是根据法官自由发现的法律。他的理论,为破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法治原则进行辩解。
(4)“活的法律”。
“支配生活本身的法律,尽管这种法律并不曾被制定为法律条文”;活的法律的意义,不限于对法院所适用的、供判决之用的规范有影响,或对成文法的内容有影响。“活的法律”有种独特的价值,它实质上是指社会秩序本身的法律。这不同于国家的法律。正是这种“活的法律”构成了法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成为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础,研究法律首先必须从确定这种法律开始。
⑤ 法社会学的法社会学
涂尔干、韦伯等人强调法律的社会化,反对将法视为国家的唯一产物,认为应当从组织化社会内,或容社会本身,或人们社会行为中去探寻法的真谛。
庞德的法哲学的核心的社会利益说,认为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明确反对纯粹逻辑推理的僵化的概念主义或形式主义法学,认为法哲学要从单纯历史的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庞德的社会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理论,他提出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纲领,启示人们关注社会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效果,关注法律的作用而不是实际内容,并且注重法律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联系。庞德认为,法律是发达政治组织化社会里高度专门化的社会控制形式,即通过有系统有秩序地运用这种社会的暴力而达到的社会控制。在这一意义上,法律是一种“社会功能”或“社会控制”,是协调利益冲突的手段;法律的作用就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各种利益,尤其是社会利益;提出法的功能性概念来取代逻辑性概念,主张“有用即是真理”。
法社会学的结构没有统一的安排,因为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实在是一个大框架,几乎所有与法律有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放在其中,究竟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比较合适,完全取决于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和注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