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政法是依据什么制定的
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根据来《国务院关于<企业财自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批复》(国函[1992]178号]的规定,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本规则的开头。
本规则的制定法律依据当然是《立法法》第四章第二节第71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所以本规则的制定是由财政部制定。
❷ 1、会计行政法规,是会计制度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
1)通用业务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各行业共同行业务如货币性资产、应收账款内等业务的处理。
2)特殊业务容会计准则。主要解决如外币业务、租赁业务等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3)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规范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则。
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引言(准则范围)、定义(某准则涉及的概念)、一般确认原则、一般计量方法、一般报告原则、一般提示事项、附则(解释权和生效日期)七个部分。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❸ 《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对吗
正确
会计规章是以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为依据制定的。
❹ 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依据是
我们知道,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分为四个层次,顶层为《会计法》回,《会计法》是会答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其次是会计行政法规,它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再者是会计规章,它是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最后是地方性会计法规。
由以上可知选A,并不需要像楼主说的那样用排除法,稍微看了一下书就知道。
❺ 会计行政法规是
目前会计行政法规主要有两部:第一部: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内;第二容部: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并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1、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仅次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3、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会计基本法。
❻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根据( )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版告行为,保证会计权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具体内容包括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计量和财务报告。这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明确规定。此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的,属于部门规章的范畴,部门规章必须要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订。
相关法律性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令第33号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7月23日根据《财政部关于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决定》修改)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❼ 会计法律体系的四个层次分别由谁制定 作用 法律文件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会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
(一)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它是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
(二)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会计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都属于会计行政法规。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制定,主要包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会计规章
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2、会计规范性文件
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比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四)地方性会计法规
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授权的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律制度。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❽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什么
目前会计行政法规主要有两部:
第一部: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第二专部: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颁布并属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1、会计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过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仅次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3、会计行政法规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会计基本法。
❾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和会计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低于《会计法》和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法是做为法律来理解,是所有会计法律法规的最高准则。其制定机关必须是立内法机容关,即人大。也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制度的依据。 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施行的,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包括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制定依据是上述两者。 从上述的制定部门的权力大小,就可以看出了。
❿ 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一、《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二、说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2、第四条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
3、制定出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背景。
(1)多年来,我国在政府会计领域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等。这一体系是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预算会计标准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能如实反映政府“家底”,不利于政府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二是不能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不利于科学评价政府的运营绩效;三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能提供信息准确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新《预算法》也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14]63号,以下称《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3)制定出台《基本准则》,是财政部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