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法的规范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回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答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行政方面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规只不过是行政法的渊源(或者说表现形式)之一,行政法律规范则是行政法的内容。
⑵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规范化的规范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长期时期中形成,并由行政法学者概括归纳出来的,是学者们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来的一些较为普遍使用的规则,但不同学者因其概括、归纳方法不同,对基本原则的表述和对基本原则规范化的标准认识不同,以及各国行政法本身的差别很大(这种差别远大于各国民法、刑法),因此要抽象归纳出若干共同的有一般原则是非常困难的。
但行政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总有共性的东西来遵循,也总会有一个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的基本精神把数量众多,易于变动的行政法规范贯穿起来。而且这也是现代行政法发展的需要,因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行政法的制定、执行和遵守,规范行政行为和提供行政争议解决基本原则,体现行政法的基本精神实质,是行政法的具体原则和规则存在的基础;反应着行政法价值目标,是行政法理论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现代各国行政法也纷繁复杂,行政基本原则也各执一说,比较混乱,不利于行政法的施行和发挥行政法的控权功能,实行法治,所以行政法基本原则要规范化,也可以先非特别理性的先法定化,在以后的实践中来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已有的行政法治基本原则包括四方面内容:A行政合理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责任行政原则。
其中行政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则可以规范化。首先,对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它要求A,依法指必须一句宪法、法律、法规、规章;B,政府必须依法的明文规定行政;C行政行为必须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合法;D,行政行为必须依法接受相对人的监督。依法行政原则符合行政法控权的价值取向。而且从我国相关行政法来看,对行政合法性原则都有相关的总则性和规定和具体规定。并且合法性原则从其内容来看,吸收了越权无效原则,行政权责一致,程序法定原则,法律保留,法律优先原则的精神内涵。所以具备了规范化的条件。
其次,合理性原则。其要求正当性,平衡性和情理性。首先从各行政法条里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于行政合理性的具体规则,例如行政处罚显示公正,可以判决变更的规定等。其次,行政合理性原则包含了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效益原则、行政公正原则的基本内涵。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更为外延性扩展内涵让其具备规范化的条件。
如果能规范化,行政法治化运行将会更加公正,合理,有效。它将作为体现行政法价值目标的基本准则,贯穿于行政法律规范之中,对于加强和完善行政法治具有重要意义。A,指导功能。它直接为次级规范的产生提供依据,作为练习行政法价值目标和行政法具体规则的枢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知道行政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法的整体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B,解释功能。在具体规范出现瑕疵时,运用规范化的基本原则进行解释,会更统一,不会产生混乱,而不能即使解决行政争议。
C,协调功能。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更加为准确理解、适用和遵守行政法律规范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发现并纠正行政法体系中的不协调现象,保证行政法体系的完整、有序及协调。
另外还有补缺功能。
⑶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什么
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行政权。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版组织法权、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论行政法的规范扩展阅读:
中国行政法的产生: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至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个时期,制定和颁布了相当数量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令等,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及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事务的管理任务、规则和管理方式作出相应的规定。
为新政府进行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规范。虽然立法、司法、行政职能没有严格地区分开来,全部统一在“中央人民政府”之下,虽然在法规范制定过程中党政合一、政府主导的现象比较突出。
但是,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显然受到了重视,并且,大量的法规范乃至相关的命令、指示、决定等,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遵守和普遍的执行。
⑷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具体要求是什么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严格依法进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渊源表现为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三,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的正义就是对程序施加了道德标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义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能够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
(五)诚实守信原则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行政机关的诚信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该原则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法》第八条中。该条规定如果行政机关因不诚信的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依法负补偿责任。
(六)权责统一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享有法定职权时,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⑸ 论述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内容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内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容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作为法治原则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盖了对行政法关系所有主体的要求。由于
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我们谈及行政法治原则时,经常更突出地强调其对行政主体的要
求。事实上,
“
公民必须守法
”
,
“
依法监督行政行为
”
等也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内在要求。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
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⑹ 论述行政法的特点有哪些
行政法有下列五个抄特点: ①行政袭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 ③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④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⑤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其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⑺ 为什么说行政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它是怎样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
1.行政法来的宗旨和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自保障个人自由权利,制止国家行政机关干预或限制个人自由和权利。
2.行政法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独立的司法权对行政行为予以司法审查,从而达到其限制和控制行政权的目的。
3.行政权的范围必须受到严格限制,其管理只限于国防、外交、财政、治安等少数领域,最大可能地排斥自由裁量权。
⑻ 简述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法的关系
行政抄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不是具体的法典,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一般称某某法,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效力低于行政法,一般称某某条例。
⑼ 试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彻于行政法之中,指导行政法的制定和实现的基本准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既包括行政法的实然状态的原则,又包括行政法的应然状态的原则。包括以下原则:行政法治原则、适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基本原则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在法律规范空白和出现漏洞的时候,作为共同理念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任何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实施都不得与其相抵触。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行政法的应然状态,又要体现行政法的实然状态,而行政法的应然和实然不过是政府与公民关系或者说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的理想和现实的反映,同时行政法又要承担规范和改造现实以一步步向理想趋近的责任。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
第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并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
第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通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调整、规范。
第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执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
第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
(9)论行政法的规范扩展阅读:
原则理解:
(一)依法行政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或称合法性原则,是各国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在于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或者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实施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要客观、适度,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三)程序正当原则
程序正当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决定,尤其是不利决定时,必须遵需正当、公开的程序。
(四)诚信原则
诚实信用,基本内涵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和信赖保护两个方面。
(五)高效便民原则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应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
(六)监督与救济原则
所谓监督原则,即监督行政的原则,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行政活动有权进行监督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