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律主体关系指的是什么

行政法律主体关系指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10 06:40:56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急急急急!!在线等!!!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相对人即第三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该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被授权组织。

❷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既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其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而客体则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主体关系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❸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的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
(权力活动与非内权力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容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即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的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而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❹ 求行政法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

简要概括:

1、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主体:如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体。又如行政复议中的上级行政机关等

4、行政主体:行政机关不等于行政主体,除行政机关外,一定的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依照法定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

一、行政的概念

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两层含义:

(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关系概念和分类

(一)行政法关系:指经过行政法(实体、程序)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主要有两类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人)。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

(一)行政主体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行政相对方也是行政法上权力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主体。

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第一、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

第二、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较多的权利,承担较少义务,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较少权利,承担较多义务

❺ 行政法中 行政主体和行政关系主体概念是什么有什么具体区别

在中国行政法学领域,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版权并独权立承担责任的组织。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❻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包括什么

行政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他社会公权力组织。
如果说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就还包括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相对人。

❼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包括组织和个人。

具体来说,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个人则包括国家公务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行政法主体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关人。

(7)行政法律主体关系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行政职权的组织,是行政权的归属者。

3、行政主体有权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国家并独立行使职权。

4、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参加诉讼。

❽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什么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行政法主体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认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主体,或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也有人认为,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监督主体。在这层意义上,行政法主体是指受行政法规范的调整,享有行政法上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学术界之所以会存在对同一概念的如此分歧,主要源于各自视角不同。后者的特点在于强调了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及该关系中的监督主体,虽然没有跳出“行政法律关系”的范畴,与前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从表述的角度看更为明确和全面,尤其是在探讨“行政主体”这个概念时,采用后者的观点更有利于在与行政相对方相对应的关系上把握之。简而言之,行政法主体中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包括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的一方主体。

❾ 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关系

行政法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版承担者,具体包权括执掌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即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
因此,行政法主体的范围大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是行政法主体的一种,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❿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主体有什么区别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主要是指国家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相对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热点内容
法院首问 发布:2025-09-29 09:20:35 浏览:942
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的义务是 发布:2025-09-29 09:15:30 浏览:1
劳动法关于福利 发布:2025-09-29 09:07:28 浏览:242
民事诉讼法的诚信原则 发布:2025-09-29 09:07:28 浏览:812
工行规章 发布:2025-09-29 08:47:14 浏览:253
英国向香港送法官 发布:2025-09-29 08:47:04 浏览:478
民法典是人民利益的保障 发布:2025-09-29 08:44:53 浏览:875
2016cpa经济法变化 发布:2025-09-29 08:41:08 浏览:891
劳动法退休规定工龄30 发布:2025-09-29 08:39:44 浏览:975
基层司法所待遇 发布:2025-09-29 08:33:37 浏览: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