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属于
⑴ 安全生产法规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生产法》共7章114条,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容简略归纳如下。
(1)三大目标《安全生产法》的第一条,开宗明义地确立了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措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需要实现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此确立了安全(生产)所具有的保护生命安全的意义、保障财产安全的价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功能。
(2)五方运行机制(五方结构) 在《安全生产法》的总则中,规定了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总体运行机制,包括如下五个方面:政府监管与指导(通过立法、执法、监管等手段);企业实施与保障(落实预防、应急救援和事后处理等措施);员工权益与自律(8项权益和3项义务);社会监督与参与(公民、工会、舆论和社区监督);中介支持与服务(通过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方式)。
(3)两结合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明确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这种体制是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公安消防、公安交通、煤矿监督、建筑、交通运输、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专项监管相结合的体制。其有关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相应地表明了我国安全生产法的执法主体是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和相应的专门监管部门。
(4)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安全生产法》确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分别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
(5)四个责任对象《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我国安全生产具有责任的各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府责任方,即各级政府和对安全生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从业人员责任方;中介机构责任方。
(6)三套对策体系 《安全生产法》指明了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三大对策体系。①事前预防对策体系,即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三同时”、保证安全机构及专业人员落实安全投入、进行安全培训、实行危险源管理、进行项目安全评价、推行安全设备管理、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严格交叉作业管理、实施高危作业安全管理、保证承包租赁安全管理、落实工伤保险等,同时加强政府监管、发动社会监督、推行中介技术支持等都是预防策略。②事中应急救援体系,要求政府建立行政区域的重大安全事故救援体系,制定社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源的预控,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③建立事后处理对策系统,包括推行严密的事故处理及严格的事故报告制度,实施事故后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事故经济处罚,明确事故刑事责任追究等。
(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六项责任 《安全生产法》特别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作了专门的确定。确定如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并如实反映生产安全事故。
(8)从业人员八大权利《安全生产法》明确的从业人员的八项权利是:①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②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③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④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⑤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⑥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⑦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⑧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9)从业人员的三项义务《安全生产法》明确了从业人员的三项义务:①自律遵规的义务,即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②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要求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③危险报告义务,即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时,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0)四种监督方式 《安全生产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确规定了我国安全生产的多种监督方式。①工会民主监督,即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②社会舆论监督,即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③公众举报监督,即任何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个人做出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行为时,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④社区报告监督,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有权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11)88种违法行为 《安全生产法》明确了政府、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中介机构可能产生的88种违法行为。其中生产经营单位及负责人30种,政府监督部门及人员5种,中介机构1种,从业人员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有2种。
(12)十三种处罚方式《安全生产法》明确了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方式: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有降级、撤职的行政处罚;对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令改正、责令退还违法收取的费用的处罚;对中介机构有罚款、第三方损失连带赔偿、撤销机构资格的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有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经济罚款、责令停止建设、关闭企业、吊销其有关证照、连带赔偿等处罚;对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行政处分、个人经济罚款、限期不得担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降职、撤职、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处罚;对从业人员有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的处罚。无论任何人,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⑵ 安全生产法规从事什么的劳动
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很多种类型,具体如下:
《食品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节约能源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
《工伤保险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属于扩展阅读: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的法制化管理,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保证企业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⑶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等法律与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的关系
HSE管理的三个目的:抄
1、不出事;2、不违法;3、持续改进
要做到不违法,必须先知道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HSE管理涉及到哪些法律行为,所有就要去搜集,譬如劳动法有明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条款,安全生产法有明确事故上报的条款,环境保护有三同时,消防法有消防设施检测等。如果不去收集、辨识、摘录,你就不晓得什么时候违法违规了,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可能在责任追究方面会更加的严格。
⑷ <安全生产法><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专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属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⑸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主要内抄容包括:《安全生产袭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本书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和与矿山企业密切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紧密结合,以工学深度融合、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为工作思路,提炼出矿山企业典型的事故案例,以这些案例的分析作为工作任务和载体,并围绕这些工作任务和载体来介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及其应用,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特色,强调学与做的统一,注重实务。本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全面,能够给读者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真正有效的帮助。本书既是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教材,也是对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等有实用价值的学习用书。
⑹ 劳动法属于经济法还是社会法为什么有的说属于社会法,有的说属于经济法呢谢谢
《劳动法》不属于经济法,属于社会法。劳动法和经济法是两个专独立的法律部门,同时都属隶属于民法,都是民法的一部分。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社会法包括:
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保护法,矿上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职业病防治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失业保险条例,安全生产法等。
⑺ 安全生产法属于经济法类吗
不属于的,安全生产法属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一种
⑻ 劳动法是一部专门的安全生产法律吗
不是。
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⑼ 请问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哪些属于社会法
劳动合同法属于社会法。
参考资料:
已经颁布的社会法法律法规(18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1978年)
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决议(1981年)
附: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2006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2001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2年,2005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1993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6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0年)
⑽ 安全生产法规是什么法规,不是什么法规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二、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条例、规定、办法、决定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3)《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三、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发布的规章、指导性文件
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发布的规章、文件
1)《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2)《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
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4)《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
5)《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原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
6)《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3]108号
7)《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8)《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安监总应急〔2006〕229号
9)《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1号令)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6]3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