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不公平待遇
① 现在的劳动法对单位不公平!!!只能针对大型企业,对个体太不公平!!应该另制一套!!
订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公示,如犯就依规章制度进行处罚,首先如果员工想投诉单位也必须有理,如单位已做到履行所有法律规定,员工也无法投诉。
② 劳动合同法对于我们小公司一点不公平,公司2014年招了一个刚毕业的学
挺同情你的,遇人不淑呀,现在有少部份人就是人渣,社会的败类,老兄得时时提防着呀
③ 关于劳动法解雇员工赔偿金 因为和领导说了一下不公平的待遇被领导开除 这个该怎么办
违法解除合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主张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赔偿金。
劳动者向领导反应不公平待遇,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即使所反应的不是客观事实,也应当向劳动者说明,劳动者并不是捏造事实,向社会传播,不存在违法违纪之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属于违法解除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八十七条规定,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经济补偿金二倍即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两个月工资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 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 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④ 现在劳动法太不公平了,劳动部门不了解情况就下结论拿着国家工资坐在办公室不出,乱下结论,到哪里投诉
1、劳动部门的行政决议有异议可以去该部门的上一级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具回体投诉部门要根据具答体情况确定,因为劳动部门科室较多,需按职责范围进行申诉;
2、目前各地方劳动部门均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二三线城市更为问题严重,劳动者如切身利益收到损害,建议在劳动监察部门没能解决的情况下去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司法力度相对而言会有所加强。
⑤ 如果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怎么办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别人选择什么你不能阻止和改变,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可以选择的。就好像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一样,为什么在同样的一天24小时的生命中,有人成了奥运冠军邓亚萍,有人成了商业奇才比尔盖茨,有人成了伟人周恩来,有人成了无名氏,有人成了阶下囚,还有人沦为乞丐。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不平等的待遇但又无能为力时,是因为你的心里平衡被打破了,你可能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如果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这种不公平背后的原因可能你就不会如此困扰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有没有想到那些比自己更加不幸的人,如果可以你是否认为自己比他们更幸运,选择看上面还是看下面,这是你的选择。
所谓不平等一定是你和别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得到了不同的回应,其实个体之间一定是存在差异的。举个例子说,在一个公司里,按时考勤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业务人员的考勤一般都比较松散和自由,如果你是一名内勤人员,就必须循规蹈矩甚至分毫不差,这是不是不平等呢?当然是,但是这种不平等背后是有原因的,业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出现“加班”,因为他们有些工作必须在你下班后才能完成,如果你理解了这个差异,就自然不会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了,因为你在双休或是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能他们正在冲销量。如果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同样杀了人的罪犯不一定都会判死刑一样,杀人也要分故意杀人还是自卫杀人,你说是吗?
作为员工,你的老板或者上级有时候是会隐藏一些信息的,所以你不必因为这些不平等而烦恼,因为你不需要比较,你只需要判断他对你的反馈和处理是否公正恰当就可以了,如果你认为他对你的处理是不恰当的(而不是因为和别人比较没有得到别人的待遇),那么你可以完全可以用正当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利。
最后,我还要送给你一句话,做一名快乐的工作者。
⑥ 我们以得到不公平待遇为由集体辞职和劳动法有什么抵触吗
没有得到合理的工资、休假待遇可以提出辞职,与劳动法没有抵触。
⑦ 关于一个劳动法的问题 不公平的待遇哪位能给个详细的建议
应该明确岗位,待遇,合同期限,不过既然你都签了,就没办法了,谁让你签了,不爽可以走人,不过现在经济危机,劝你还是老实猫着吧,问问前几年来的同事,问问他们当时都什么情况。
⑧ 劳动法中有关于员工应享受公平待遇的规定吗
是有的,《劳动合同法(2012年修订版)》中规定劳务派遣的劳动者享有与单位其他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被派遣劳动者也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的权利。
⑨ 劳动法对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有什么相关解释
同工同酬,法律是有规定,你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就其本质讲,同工不同酬是身份社会的遗毒,是契约社会的身份印记。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说过,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在身份社会中,身份等级关系是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基础。身份等级越高,所能分配到的法律权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本质上要求打破身份和等级观念,契约和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式,身份不再是权利地位不平等的标准和印记。而同工同酬则是消除身份印记的重要标志,是契约社会的体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同工不同酬在中国却异常普遍。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身份等级观念,许多人包括执法、司法官员对因身份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现象都习以为常。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认同感,是消除同工不同酬的一大障碍。而更大的障碍则是法律的缺陷和漏洞,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劳动法》虽然规定分配要体现同工同酬,但由于目前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即使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也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处理办法。对违法者无以制裁,同工不同酬又能给单位带来直接利益,哪个单位能不趋之若鹜?加之严重失衡的劳资关系,维权可能丢饭碗,同工不同酬于是泛滥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⑩ 公司对待员工不平等,这样违反劳动法吗
有的人工资几万,有的人工资两千,难道这也是不公平吗?是的,这世界对有能力的人和没能力的人是不一样的,对勤劳的人和不勤劳的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