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都什么情况下执行
❶ 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有哪些情形
人民法院接抄到当事人的执行申请袭后,应当及时按照仲裁裁决予以执行。但是,如果被申请执行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法定不应执行的情形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不予执行该仲裁裁决;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后,裁定不予执行。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国内仲裁而言,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包括: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3、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 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仲裁裁决,确认有以上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予执行的裁定,并将此裁定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委员会。如果人民法院发现仲裁机构作出的调解书确有错误,也应当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不能申请人民法院再审。
❷ 仲裁裁决的执行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仲裁裁决的执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时,另一方当事人(权利人)须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人民法院才可能启动执行程序。是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是当事人的权利,人民法院没有主动采取执行措施,对仲裁裁决予以执行的职权。
(二)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仲裁当事人在提出执行申请时,应遵守法定期限,
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超过了法定期限再提出申请执行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关于申请执行的期限,我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即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此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
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三)当事人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如何确定人民法院的管辖权,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应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即当事人应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
❸ 哪些情况下使用仲裁裁定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在处理与仲裁程序回有关事项时,主要在下述几答种情况下使用裁定:一、根据《仲裁法》第20条的规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经审查将以裁定方式确定该异议是否成立;
二、根据《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将以裁定形式驳回原告人的起诉;三、根据《仲裁法》第28条第2款的规定,
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将对该申请进行审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出相应的裁定;
四、根据《仲裁法》第60条和第70条的规定
,在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仲裁裁决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撤销或者驳回申请的裁定;五、根据《仲裁法》第63条、第64条及第71条的规定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时,人民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予以执行、不予执行、中止执行、恢复执行等裁定。
❹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
仲裁是一种倾向于协商的 法律解决手段。更体现了人性和谐的一面。 诉讼是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解决争议的手段,
❺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有什么关系
您好,根据您的提复问,答复如下,以供制参考 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做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❻ 哪些情况下使用仲裁裁定
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在处理与仲裁程序有关事项时内,主要在下述几种情况容下使用裁定:
一、根据《仲裁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经审查将以裁定方式确定该异议是否成立;
二、根据《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将以裁定形式驳回原告人的起诉;
❼ 民事诉讼法第262条中国关于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原则
也许是:不违反公共秩序保留性原则
而且民诉法没有第262条
❽ 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会抵触吗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回法律关答系的规范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做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❾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有什么关系
1.民事诉讼法抄是“调袭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做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❿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区别>简单说,抓重点的讲
民事来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自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啦!呵呵
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 1、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作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2、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作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