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行政法中的复议维持
A. 行政复议维持,提起行政诉讼,针对原机关和复议机关怎么列请求
1)对行政复议不服只可行政诉讼。一级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专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属服,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向复议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制度。
2)对复议机关的维持决定可以提起诉讼。因为复议维持原行政行为也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第五条,第十四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对行政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可以将行政复议机关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 提出了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行政判决书怎么写
、一般认为针对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
具体的根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一条第二款第(五)项规定“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行政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不属于重复处理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第(五)项规定来看,它所明确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复处理行为是指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上面所提到申诉在行政诉讼层面上一般是指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知道案件情况的其他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而行政复议则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即行政申诉与行政复议并不是一回事。行政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处罚决定,并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一条第二款第(五)项中所规定的“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
3、根据《行政复议法》第5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25条第2款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除法律、法规规定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不得提起行政诉讼的以外,相关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作出的维持原行政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仍然不服时,可以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最初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 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时如何确定行政诉讼被告
《行政诉讼抄法》第二十六条公袭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D. 行政法行政复议问题
复议机关可以是县政府和市土地局,所以A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版
(1999年4月29日九届人大权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同日公布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E. 行政诉讼法 复议维持中以程序违法为由的确认违法为何被算作复议维持
在我国,行政复议程序使申请人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对处理决定的再次审理,是行政复议合法、高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行政复议程序是行政复议申请人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的各项步骤、形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
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分为申请,受理、审理、决定四个步骤。
行政复议程序违法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赔偿
4月27日电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介绍,原行政行为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当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因复议程序违法给原告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将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回答记者提问。
其表示,新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对此,《解释》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二是人民法院应当在审查原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同时,一并审查复议程序的合法性。
三是原行政行为被撤销、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给原告造成损失的,应当由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承担赔偿责任;因复议程序违法给原告造成损失的,由复议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四是对追加被告、举证责任、判决方式等也作出相应规定。
F. 行政法关于复议的一个问题
---有点乱吧,复议的话一般是找上级机关,而且被申请人一般都是行政机关或者授权的组织,如果是对法院你不服,一般是申诉或者是上诉。
G. 关于行政法中行政复议的证据规则
这个原则的意思就是说,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行为之前就应该有全部做出决定的证据,而不能够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后再去寻找证据。
H. 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谁是被告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内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容行政机关是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职权变更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两个机关都是被告,这是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
I. 关于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先和你说说他们的性质和区别。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其它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注意: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注意: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是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的活动。
简单来说: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与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两个并行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有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救济功能。但两者有着区别,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度,是在行政诉讼之前进行的。而行政诉讼是司法救济,由人民法院作出诉讼裁决,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也被称作“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两者比较而言。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申请了行政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进行诉讼的。
行政诉讼不受理的案件有:1、国家行为。2、刑事司法行为。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4、抽象行政行为。5、驳回当事人对行正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6、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7、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8、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9、行政调解行为。10、法定行政仲裁行为。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6条第2款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同时进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符合规定。你只要分清两者的区别,什么类进行什么诉讼就好了。行政复议不服再进行行政诉讼就行了。
J.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期限是2个月,而《行政诉讼法》里规定的复议期限是60天,两者有何分别,怎么适用
法律间实际上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明显的不吻合,尽管可能是一个意思。复议期限2个月,是不含法定假日的。另,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可以再延长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