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教师长期脱岗劳动法

教师长期脱岗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03-02 21:07:08

⑴ 劳动法规定脱岗怎么处罚

脱岗是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劳动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不过公司根据劳动法授权制定的劳动规章与管理规定肯定有相关处理方式,按公司规定处罚。

⑵ 公立医院开除事业编的长期脱岗的职工,参照《公务员法》还是《劳动法》还是其他什么法律求迅速解答。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回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答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合伙合作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实践中事业单位人员的构成是由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人员;一般劳动者。由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一般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实行聘用制的人员部分适用。《劳动合同法》"附则"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将实行聘任制的工作人员交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来来决定,部分适用于事业单位,扩大了调整范围。

因此,你的情况属于那一种情况,我也无法确定。如果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的话就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如果是实行聘用制的人员,那么部分适用劳动合同法。

⑶ 跪求;关于劳动法[脱岗]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应该怎么处理

你的情况达不到解除劳动合同,即开除的情形,属于违法行为,即使单位解雇你,也需提前以形式告知你,并负经济赔偿。祝您好运!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具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劳动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
(1)劳动合同的解除适用于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只有在生效以后,才存在解除,无效劳动合同不发生合同解除。
(2)劳动合同解除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劳动合同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约束力,非依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主要有协商解除和法定解除。
(3)劳动合同解除使劳动关系向将来消灭。即劳动合同一经解除,劳动合同尚存的权利义务不再履行。
劳动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单独解除合同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第29条规定,只是对依据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其实,除了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的情形外,其他情形单位都不能单方面解除合同。否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⑷ 教师擅自脱岗两年如何处理

教师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解聘或辞退:
(一)工作敷衍塞责,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侮辱学生,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的;
(三)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有损教师形象的;
(四)在国家教育考试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五)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称职的;
(六)连续旷工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
(七)其它不履行法定的教师义务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所列情形,造成损害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⑸ 长期脱离劳动岗位, 比如三四年。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是否自然终止有没有相关规定

楼主,你这问题感觉要分情况看的。
劳动合同如果没到期,劳动关系仍然存在专。劳动者无过属错的情况下:这期间,劳动者一直没干活(如生病),企业一般会按待岗处理,给劳动最低生活保障(例如我们公司是630/月),外加五险一金,工资支付岗位工资的70%。一般,每一个企业都会有工资支付方面的管理文件,具体待遇标准可能有所差异。

如果是劳动者擅离岗位,且一离开就是四五年,企业可能早就解除劳动合同了。如果遇到2的企业,没有及时解除劳动合同,且劳动合同未期满,这时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企业还是应当支付劳动者工资、最低生活保障、五险一金。只是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已经是违约在先,企业可以要求违约金或者赔偿损失。但劳动合同法里面 只规定两种情形下才能适用违约金(劳动者违反了约定的服务期、保密义务),其他形式的违约金是不允许的。但感觉企业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

⑹ 按照人事条例公职人员脱岗一天怎样处理

清理对象
1.擅自离岗人员。未按规定和程序办理批准手续擅自离岗,离岗时间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之内累计超过30天的人员。
2.长期脱岗人员。以请事假名义长期脱岗,脱岗时间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之内累计超过30天的人员。
3.因公(私)出国(境)逾期未归人员。因公(私)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超过15天的人员。
4.停薪留职人员。停薪留职在外从事经商、办企业或参与营利性活动的人员。
5.内部待岗人员。单位(学校)违反政策规定、没有报教委批准,私自办理人员内部待岗,并为其发放基本工资和缴纳保险,且长期不在单位上班的人员。
6.其它情况人员。因病长期病休的人员、因历史遗留问题和聘任制改革在编不在岗人员。
处理办法
1.办理病休(病退)。规范病休管理,严格执行病休政策。对确因病不能坚持工作的人员,需本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持三甲医院有效证明,报人保局审批教委备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长期病休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办理长期病休。
2.执行改革政策。因历史遗留问题和聘任制改革在编不在岗的人员,按原规定执行。
3.责令辞职或调离。对无故不返回工作岗位、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教职工,所在单位可责令其主动辞职或调离本单位。
4.辞退。对擅自离岗、长期脱岗、逾期不归、停薪留职、内部待岗职工,对拒返回单位工作,又不辞职和调离的,所在单位应对其予以辞退,并按照程序办理相关辞退手续,将其人事档案转入户口所在地街道或市、区人才中心。

⑺ 教师脱岗进修两年退休时这两年工龄扣除了,有这方面的明文法规吗

教师属于由于工作需要经行政上调派到各类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照发原工资的,其学习期间及调派学习前后的连续工龄,才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不属于带薪学习的,学习期间不能计算为工龄。

⑻ 事业单位脱岗多久可以开除

事业单位的职工,看其身份。

如果是公务员或者比照公务员的身份,则依据为《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
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如果是非公务员身份即所谓的一般职工,则依据是《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⑼ 教师下班回家吃饭被视为“脱岗”。学校这种做法侵犯了教师的哪些权利

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

热点内容
我国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 发布:2025-09-23 17:11:23 浏览:360
公安有司法权吗 发布:2025-09-23 17:03:32 浏览:996
迈向和谐行政法 发布:2025-09-23 16:40:08 浏览:167
社区文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3 16:34:27 浏览:241
包装买房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3 16:34:26 浏览:893
司法拍卖商铺交易税费 发布:2025-09-23 16:31:35 浏览:474
大庆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23 16:27:43 浏览:780
金牙律师 发布:2025-09-23 16:25:59 浏览:617
四川大学法硕非法学 发布:2025-09-23 16:25:57 浏览:590
浅谈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发布:2025-09-23 16:23:40 浏览: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