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调解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调解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1-11-25 08:06:03

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调解与司法解释调解的不同

在新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调解书申请再审没有明确的时效规定,但在《最高人民专法院关于适用〈中属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当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一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申请再审,应当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㈡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

看问题,估计你是说的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吧。因为普通的民商仲裁是不会有调解协议的。如果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存在违法法律规定等情形的,可以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㈢ 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和解多少条规定

第二百三十条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回议内答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㈣ 民事诉讼法里面对和解(非调解)的法律规定

1、目前已认可了调解笔录的效力,已经是一大进步。关于和解协议,既然进入诉讼程序内,双方都有对法律的规容定有所认知,了解各自的权益,避免签订可能后续无约束力的协议。故撤诉前,应当要求法院根据和解协议制定笔录或者出具调解书,从而保障自己的利益。
2、和解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存在的积极价值的。法官参与了,就不叫“和解”了,就变成调解了。

㈤ 民事诉讼法常识:诉讼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您好,【诉讼调解的原则】:诉讼调解的原则包括调解自愿原则、调解合法原则、调解保密原则和调解灵活原则。
1、调解保密原则
诉讼调解往往涉及到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即使不构成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有些当事人通常也不愿意对外公开。为了有利于案件的调解处理,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既保障诉讼调解的活动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又确保调解有关的事项包括调解协议的内容也不对外公开,甚至当事人还可以在调解协议中订立保密条款以保证其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不被公开。
2、调解自愿原则
诉讼调解制度的基础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诉讼调解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正是来源于当事人调解的意思自由。诉讼调解程序的设置,目的就是为当事人相互妥协与让步,实现自我权利以友好解决纠纷提供机会和条件。因此,在整个诉讼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对调解的启动、调解的方式、调解协议的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以及调解书的签收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3、调解合法原则
调解合法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即程序合法和实体合法。程序合法是指调解活动要符合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定的程序,须在程序上保障当事人自由真实地缔结调解协议的公正性。实体合法是指调解协议必须合法,也就是调解协议内容的公正性和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既使调解协议的内容符合当事人自己的真实利益需求,又使调解协议的内容不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调解灵活原则
是指诉讼调解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当事人的处分原则可以灵活安排,对调解启动的时间、调解的地点、调解的方式、主持调解的人员、调解协议生效的方式、是否制作调解书,等等,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诉讼调解的方式是采取背对背式还是面对面式,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或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另外,当事人在订立调解协议时为调解协议的履行可以设定担保,当事人就部分诉讼请求达成调解协议的,法院可以就此先行确认并制作调解书。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㈥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当写明什么

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在法院的调解写,达成协议的。那么,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规定,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㈦ 民事案件庭外和解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民事诉讼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或者一方让步,以解决双方的争执的活动。亦称和息。在中国,和解与调解不同,和解是当事人之间自愿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第三者参加;调解是在第三者(可能是群众或者群众组织,也可能是人民法院)主持下成立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团结互让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十分关心群众的团结,无论在苏区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还是解放区,都一贯倡导用和解的办法解决争执,并预防争执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提倡。

(7)民事诉讼法调解的规定扩展阅读: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 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八条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

(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

(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

(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

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㈧ 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调解规定》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可以根据案件的难以程度和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调解,包括诉前调解、立案条件、庭前调解、书信方式调解等。

1、诉前调解。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社会化调解。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6、开庭调解。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7、送达调解。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热点内容
新都桂湖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9-18 19:51:05 浏览:229
智能司法库 发布:2025-09-18 19:37:16 浏览:461
铁岭微法院 发布:2025-09-18 19:30:36 浏览:554
法治领悟名言 发布:2025-09-18 19:26:42 浏览:832
微信说的话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8 19:13:46 浏览:52
公司法律顾问是什么 发布:2025-09-18 19:08:43 浏览:45
英国垄断法规 发布:2025-09-18 18:59:54 浏览:800
霍童法院 发布:2025-09-18 18:53:58 浏览:837
行政法案例教程心得体会 发布:2025-09-18 18:46:26 浏览:44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考讲义 发布:2025-09-18 18:42:50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