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冲突应用
㈠ 关于法律法规冲突的问题
1、法律法规有其内在的效力层级,效力高的法律法规具有优先效力,与其相抵触的低效力法律法规无效,不能适用。
2、相同效力层级的法律法规的效力问题,需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报请相关国家机关裁决。
《立法法》
第八十七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八十八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九十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
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第九十一条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第九十二条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第九十三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九十四条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第九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㈡ 简述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表现形式
1、范围不一致,表现在各个方面,主体范围、适用事项范围、行为幅度范围,权利义务内容范围等方面的不一致。
2、条件不一致,在涉及个人权利义务的条件上,两个规范之间如果规定不一致,就会导致个人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不同,这也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冲突形式。
3、行为不一致,两个规范如果对行政行为的性质规定不同,也会出现行为不一致的规范冲突。
4、法律概念不一致,不同规范对同一对象规定的不同概念,会使得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5、无权限或者越权,制定法律规范的机关是否有权制定一定的规范,如果该制定机关在法律上没有权力,那么他所制定的规范就是无权或者越权。所以,这种无权或者越权的法律规范也就成了与设定和划分权限的立法规定的不一致,也是一种规范冲突。
6、规范的规定、精神相互不一致,这种规范冲突,更符合人们所说的“抵触”的特征,这种冲突,既有直截了当的规定不一致,也有在实质精神上的不一致。
7、上位依据丧失,上位法被取消或者废止后,下位法仍在适用,就会因为丧失上位依据而出现规范冲突。
8时间或者期限不一致。
9、前后规范不一致。这种情形主要出现在新规范与旧规范之间。
资料很不好找。。纯手打。我也是太闲 了。。。
㈢ 如何解决行政法渊源之间的法律冲突
你说的来是同位法之间自的法律冲突吧?
比如说都是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可能这部法律是这样规定的,那部就不一样,但一般法律都有类似这样的法条:
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与本法不符的,以本法为准。
或这样说:其他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如果没有这种说法,请你举例说明。再具体探讨!
㈣ 当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处理
你问的有问题。行政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一般法规间冲突是上克下,特殊克普遍,省部冲突国务院裁决。
㈤ 当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冲突时,怎么解决
当地方性法规复与行政法规冲制突时,先报务院(制室)若务院认定应适用性规则适用性规,若务院认定应适用行政规则能自行决定应报全委裁决。
㈥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时怎么适用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冲突怎么适用来国家司法考试高手!
1.地方性法规来与部门规章冲突:(源1)首先由国务院处理,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即适用地方性法规;(2)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无权自行做此决定,应当进一步提请人大常委会裁决。
这个原理通俗一点来说,将地方性法规比喻成人大常委会的孩子,部门规章比喻成国务院的孩子,国务院可以打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想打别人孩子,人大常委会就要站出来了。
2.地方性法规与行政法规冲突:行政法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㈦ 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发生冲突怎么办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时,交由国务院提意见,若国务院认为地方性法规适回用,则遵循地方性法答规,若国务院认为部门法规适用,则需交由人大常委会裁决;若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时,直接交由国务院裁决(因为部门和政府都是国务院亲儿子)
㈧ 行政法各法律渊源之间如果有抵触或者冲突,应该如何处理
基本抄法律和普通法律发生冲突,以基本法律为准;法律和行政法规发生冲突,以法律为准;行政法规和规章发生冲突,以行政法规为准;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发生冲突,报国务院裁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法规发生冲突,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如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应当适用行政法规,则以行政法规为准;特别行政区方面,变通规定优于法律;最难区分的可能就是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了。这个先由国务院来裁决,如果裁决为部门规章,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最终裁决。
行政法规范冲突实际上就是法律规范冲突具体到行政法规范领域的特殊表现类型。因此,明确行政法规范冲突的内涵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确行政法规范的含义。广义的行政法规范,是民事法规范、刑事法规范的对应概念,指的是一切行政法渊源的总和,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以及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等。而基于论证重点的选择,本文所指的行政法规范则主要采用较为纯粹的狭义理解,即主要涉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的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㈨ 最高院解释与行政法规发生冲突该如何解决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这是一个前提。至于司法解释效力,个人分析如内下:
从法律解释容主体上看,根据宪法,法律解释权应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他国家机关并无解释法律的权力。从法律解释的效力上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然而司法解释的主体与效力问题,法律却并没有明确规定。
目前两高进行司法解释的权力来源主要是依据一九八一年六月十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该决议明确了法律解释工作的分工,应当视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两高进行法律解释的权力,即司法解释权。既然两高的司法解释权是来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委托,那么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委托而制定司法解释应当具有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解释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司法解释也应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综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行政法规发生冲突时,应采用高位法优于低位法原则,优先适用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