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异同

仲裁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异同

发布时间: 2021-12-21 00:14:24

① 行政仲裁与仲裁法中的仲裁规定有何异同

民事诉讼与仲裁的异同:

相同之处:

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当事人的地位都平等,都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其义务等。

两者的不同之处:

一、适用的范围不同

仲裁受理的案件范围,小于民事诉讼范围,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法》第二条)。而民事诉讼的范围,几乎包括了民事争议的所有范畴。

二、案件管理的机构和性质不同。

仲裁受理案件的机构是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属于非官方的社团法人,它独立于行政机构,与行政机关无隶属关系,和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无隶属关系。

民事诉讼受理案件的机构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国家的机构之一。各级人民法院,存在着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三、案件受理的条件不同

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其条件有三:一是双方自愿;二是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可表现为事前在合同中有仲裁条款,或事后双方就解决争议达成的仲裁协议;三是仲裁协议中有明确的仲裁委员会。这三者必须同时具备,仲裁委员会才可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只要是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四个条件(参见《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且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无仲裁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都可受理。

四、是否可以选择案件管辖机构和案件审理人员不同。

仲裁案件,双方当事人可选择案件管辖的仲裁委员会。只要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明确写明国内的任何地区的仲裁委仲裁,都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双方当事人一经申请仲裁,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就有权从该仲裁委的《仲裁员》名单中选择审理该案件的仲裁员。如果双方难以选定,可以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这些规定都体现了仲裁非常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的受理和管辖,即是双方当事人选择的结果,又是双方当事人授权的产生。

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是有法定的,强制性的管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案件的管辖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四种,至于审判人员的组成,当事人也无权选择。

五、终局制度不同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诉讼实行“两审终局”制,仲裁的裁决只有一次,一经作出便是终局的裁决,便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就已经裁决的争议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实行的是两审终局制,即第一审判决后不发生法律效力,还有一个上诉期,只有上诉期满,当事人仍不上诉时,一审的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上诉,则判决就不生效,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才是终审判决,才产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移送管辖跟指定管辖、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

仲裁管辖:

(一)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七)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有什么关系

您好,根据您的提问,答复如下,以供参考 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 2.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做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③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之间的区别

仲裁是协议制度,无协议不仲裁,而民事诉讼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诉条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终局,民诉是二审终审,
两者是或裁或审,管辖相互排斥

④ 民事诉讼与仲裁的关系

民事诉讼与仲裁的关系如下:
1.民事诉讼是保证仲裁裁决公正性必不可少回的手段答。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销仲裁裁决制度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是仲裁公正性的保障。
2.仲裁与民事诉讼在法律渊源上具有联系性。反映了两种程序的一致性。
3.仲裁裁决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执行程序来实现。
4.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措施由法院行使。

⑤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关系

仲裁是一种倾向于协商的 法律解决手段。更体现了人性和谐的一面。 诉讼是根据法律的明文规定解决争议的手段,

⑥ 仲裁和民事诉讼的区别

仲裁和诉讼的本质来目的自是相同的,都是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方式,但是却有着诸多区别,主要的区别有以下:1、仲裁与诉讼的本质不同。诉讼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法庭居中审判,带有强制色彩,而仲裁则是私权利处分的体现;2、案件受理范围不同。仲裁仅受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范围要比诉讼范围狭窄;3、审级不同。仲裁是一裁终局,而诉讼是两审制终审,还可以申请再审;4、公开程度不同。

⑦ 民事诉讼的本诉与仲裁法中请求的区别

民事诉讼中的本诉,是相对于反诉而言,没有反诉,也就没有本诉的概念。 《蕞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法律关系、诉讼请求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基于相同事实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仲裁法中的请求,与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请求实质相同,只是二者审理的机关不同,适用的程序性的法律也不同,但在基本的程序和要求上大致相同。

民事诉讼中的本诉,与仲裁法中的请求,是不同层次的概念,没有相对性。

⑧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的区别>简单说,抓重点的讲

民事来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自系的规范的总称”,仲裁法就是“调整仲裁法律关系的规范的总称”啦!呵呵
民事诉讼是实行“两审终审制”的,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启动民事纠纷解决的一审、二审,甚至,还可以对生效判决进行申诉申请再审。

而仲裁则实行“仲裁终结制”,一次仲裁则结束。
“ 1、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就是说一个案件,仲裁庭只作出一次仲裁裁决,便进入执行程序,没有第二次裁决,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2、仲裁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经作出,当事人必须履行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⑨ 仲裁法中的回避和民诉法中的回避有何区别民事诉讼法的

1,民诉法中的回避和仲裁法上的回避范围基本是一致的,一般要求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等等情况
2,民诉上的回避申请一旦成立,应回避人员回避后,进行的诉讼继续有效,而仲裁呢,由仲裁庭决定已经进行的仲裁是否继续有效

⑩ 人民调解、仲裁和民事诉讼三者间的比较

1.提起方式:人民调解和仲裁必须双方合意,即双方都自愿才能提起;民事诉讼只需单方提起即可。2.程序进行方式:民事诉讼的每一步都要严格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仲裁中《仲裁法》赋予了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人民调解程序性不强,较随意。3.程序终结方式:人民调解以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或不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失败)而结束;仲裁以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书(一裁终裁);民事诉讼以法院作出判决书(两审终审)或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而结束。4.效力:生效的人民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即只能依靠当事人自动履行,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人民调解对于纠纷的解决不具有终局性,但该协议具有合同性质;生效的仲裁裁决书和法院判决书以及法院调解书都具有强制执行力,义务方不履行,权利方可以据此向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申请强制执行,因此仲裁与民事诉讼都是对于民事纠纷的最终解决。
概括一下,三者都是属于民事纠纷的第三方介入解决方式,处理其关系的原则是: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热点内容
日间门诊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4 14:51:15 浏览:679
国际劳动立法的作用 发布:2025-09-14 14:46:29 浏览:272
职工违反宿舍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4 14:44:14 浏览:350
张均律师 发布:2025-09-14 14:32:55 浏览:718
行政法有罪行法定原则 发布:2025-09-14 14:26:32 浏览:697
最高人民法院贪污受贿罪 发布:2025-09-14 14:19:24 浏览:272
科技法庭法院 发布:2025-09-14 14:19:23 浏览:529
中国人民最高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9-14 13:44:41 浏览:587
行政法修订溯及力 发布:2025-09-14 13:44:40 浏览:502
与法社会学有关的思考点 发布:2025-09-14 13:33:41 浏览: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