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修订溯及力
㈠ 行政法溯及力原则
法律分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行政法没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没有统一规定过溯及力的问题,所以要判断某些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该法规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即使对相对人有利,也不能适用新规定。当然,行政机关自愿适用新规定的除外,权当其自由裁量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三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九十四条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㈡ 行政许可法可以朔及既往吗
《立法法》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内不溯及既往,容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因此,理论上说,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过成立的条件,除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还要有明确的“特别规定”。比如刑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
行政法没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没有统一规定过溯及力的问题,所以要判断某些规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该法规是否有溯及力条款。否则,即使对相对人有利,也不能适用新规定。当然,行政机关自愿适用新规定的除外,权当其自由裁量了。
㈢ 从旧兼从轻原则只适用刑法吗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个法律的普遍原则。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当中,除非特别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溯及既往”,那么,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不溯及的原则。 法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制定、审批程序,公开公布之后,才能实施,并且一般情况下,不得约束法律实施之前的行为,因为那时没有这个法律实施,不能因为要惩罚这个行为,制定一个法律,那样就乱套了。 补充: 没有。 民事部分就不说了,不会出现这个原则。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过,行政法同样忌讳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法部分也没有这个原则。 追问: 可是,不管从旧兼从轻还是从新兼从轻,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有利于当事人,适用条件也是未决案件(即未审理或虽审理但未判决) 从这个来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属于公法领域 回答: 是属于公法领域。但是,这个原则需要明确的规定,才能付诸实践。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与旧法以及对犯罪行为追诉的问题,所以明确规定这个原则。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虽然也存在一个违法行为的追诉,但是,那个追诉与刑法上的追诉是不同的,除非依据当时的行政法认为实施的行为违法,才能发生追诉。如果当时的行政法没有规定,或者不认为行为违法,也不会产生行政法上的追诉。 所以,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其他回答(10)风4级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这一个原则始于罗马法,确定于美、法德等国的法律,并为许多国家共同遵守。但这一原则并不是绝对的。立法者鉴于维护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也针对具体情况,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国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㈣ 行政法在溯及力问题上的原则
【法律分析】
1、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之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关于我国《刑法》溯及力的问题,第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2、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也就是说在刑法的溯及力上,我国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作为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的例外。新法对其颁布施行前的行为,原则上没有追溯的效力。但是,当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处罚较轻时,则可以适用新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㈤ 行政法的溯及力
法律分析:法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事件可否加以适用的效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