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双倍工资基准
1. 劳动法中的所谓双倍工资的补偿中的工资以什么为标准
未签合同二倍工资以劳动合同约定的正常上班期间工资为基数计算。以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基础来计算双倍工资。
应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来确定正常工作时间的月工资,并以确定的工资数额作为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
如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仍无法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数额的,可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确定。
如月工资未明确各构成项目的,由用人单位对工资构成项目进行举证,用人单位不能举证或证据不足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确定。
(1)劳动法双倍工资基准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第九十七条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在合同期满后不续签,劳动者都能拿到经济补偿,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单位在维持、提高待遇的情况下续签,而仍不同意续签的。
2. 根据劳动合同法应当支付职工11个月的双倍工资;但这个月工资的基数标准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司法解释均未对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作出相应规范性意见,审判实践中对于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也因此多种多样,具体要看各个地方的审判口径。
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2011年)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因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应每月支付的二倍工资,按照劳动者当月的应得工资予以确定,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当月工资包含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的,应按分摊后该月实际应得奖金数予以确定。
二:中山市中级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参考意见 》(2011年)第四条第十四项规定,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双倍工资应以劳动者应得工资(劳动报酬)作为基数计算。
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制定的《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09年)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期满的次日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四:由深圳市出台的《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诉讼实务座谈会纪要》(2010年3月)第6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二倍工资”中加付的一倍工资是指包括加班工资在内的所有应发工资。
五: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参考意见》(2009年)第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法律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以标准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劳动争议若干问题的解答》(2010年34号)第3条规定,关于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的确定,劳动关系双方对月工资有约定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按照双方约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来确定。双方对月工资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应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来确定正常工作时间的月工资,并以确定的工资数额作为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如按《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仍无法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数额的,可按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扣除加班工资、非常规性奖金、福利性、风险性等项目后的正常工作时间月工资确定。如月工资未明确各构成项目的,由用人单位对工资构成项目进行举证,用人单位不能举证或证据不足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的月收入确定。按上述原则确定的双倍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
七:由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印发《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浙仲〔2009〕2号)第38条规定,加班工资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加付的一倍工资的计算以职工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标准工资为基数。前款标准工资难以确定的,按以下方式确定计算基数:(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基数;(2)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单位,以职工本人的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之和为基数;(3)岗位、技能工资难以确定的,以上月职工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资为基数,同时应扣除绩效、奖金和物价补贴;难以区分工资、奖金、物贴等项目的,以职工上月实得工资的70%为基数。上述计发基数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计发基数。”。
3. 劳动法中的所谓双倍工资的补偿中的工资以什么为标准
劳动法中的所谓双倍工资的补偿中的工资,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或工作中实际发放的工资为标准
4. 关于劳动法的双倍工资怎么算的
1、从08.2.1至离职计算,4个多月的双倍工资。1500*4个月=6000多
2、出入证、银行卡可以做证据。
3、社保可以要求补交。
5. 新劳动法中索取双倍工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回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答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6. 劳动合同法关于双倍工资的规定有哪些
请参阅《劳动合同法》的如下规定: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属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7. 请问,劳动法规定的双倍工资赔偿,是如何计算的
在实践中,双倍工资是参考实发工资来算的,一般会向下浮动点专,像你基本工资在2300元,属那双倍工资标准也在2000多点,具体由仲裁员掌握,但只计算900元,明显错误,由于仲裁是一裁终局,你可以直接向所在地法院起诉
8. 劳动法关于双倍工资的定义
你好,就你描述的问题,律师答复如下:
首先,你们要确认和单位之专间的劳动关系的属事实,如 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其次,确认劳动关系后,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补发工资。
第三,单位应当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否则应当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作为代通金。
第四,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双倍工资,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第五,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经济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第六,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祝福!
9. 劳动法双倍工资的规定 请教有经验
1、证据有: 每月的工资单,文件签字,工作交接时的签字,工资卡的记录;“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2、没和你签劳动合同,可按〈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3、双倍标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4、如果你打赢了,但老板就是不给钱,可向当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