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法谚法无明文规定

行政法法谚法无明文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1-03 19:50:06

刑法有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那么,请问民法上有相似的原则

民事法律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作为公民,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即可为之,即法学界通常所说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违法”。

一、平等原则

民法平等原则有以下基本含义: 任何民事主体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无论他们在行政法或者其他部门法上是否存在隶属关系、主从关系、一进入民事领域便都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法人或公民,彼此互不隶属和依从。

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民事主体依法取得民事权益都受同等的法律保护。

二、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否则该行为无效、

可变更或可撤销;与什么人、以何种方式、进行何种活动、由个人决定(至于该活动是否等价有偿,也由本人评价抉择。正基于此,等价有偿不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和责任。既然是否进行某项民事活动完全由个人决定,那么该民事活动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三、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它要求: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当持有善意。不规避法律;履行义务时还应考虑他方利益、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利益民事主体所做的意思表示要真实、不欺不诈、讲究信义、恪守诺言。

四、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原则)

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及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这一原则在现行法上的根据是民法通则第七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民事行为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无效。须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的影响,未使用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字样。

五、公平原则

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由当事人一方或第三方确定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其确定只在符合公平原则时,始得对他方当事人发生效力。公平原则在现行法上的根据是民法通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1)行政法法谚法无明文规定扩展阅读:

意义

1、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准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蕴含着民法调控社会生活所欲实现的目标,所欲达致的理想,是我国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了民法区别于其他法律,尤其是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特征。

它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制定具体民法制度和规范的基础。

2、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各项民事活动,不仅要遵循具体的民法规范,还要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在现行法上对于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欠缺相应的民法规范进行调整时,民事主体应 依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进行民事活动。

3、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解释法律、补充法律漏洞的基本依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院对民事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须对所应适用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阐明法律规范的含义,确定特定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法院在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时,如有两种相反的含义,应采用其中符合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无论采用何种解释方法,其解释结果均不能违反民法基本原则。如果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在现行法上未能获得据以作出裁判的依据,这就表明在现行法上存在法律漏洞。此时,法院应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来进行法律漏洞的补充。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研究民法的出发点。

学者在对民法进行解释、研究时,应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无论何种学说,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就不是妥当的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法基本原则

② 如何理解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明确中国要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

按照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为原则,拿出“权力清单”,讲清政府应该干什么;给出“负面清单”,指明企业不能做什么;理出“责任清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惩假冒伪劣行为。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拓展资料:

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指出,中国经济运行能够实现总体平稳,重要的是在区间调控下实施了定向调控,这也是一种结构性调控。我们将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更多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聚焦“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推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民生新福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李克强强调,着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李克强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③ 法无明文规定禁止不可行为是什么意思

行政法上没有明文规定即为禁止,民法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即容许。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罪刑法定原则。该原则还派生出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四个原则。

大体上说,对于公权利,(例如行政行为)法无明文规定许可,就是公权机关不可以做的。即为不许可。对于私权利,(例如民事法律行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可的,都是许可的。

行政法通常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

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的是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法律漏洞源自于法律的概念和区分,由于人们对法律可以依照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与此相对应,对法律漏洞也可作不同的分类。

(3)行政法法谚法无明文规定扩展阅读:

法律漏洞不可避免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法律所调控的对象――社会关系具有复杂、多变的性质,由此决定了法律自发布之日起就必然与社会有关法律关系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法律不可能涵盖全部社会关系和规范人们的全部行为,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复杂的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加之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必致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和不适应性。

二、立法者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或者由于立法者的疏忽等主观原因),通过文字表述的法律条文也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法律规定本身总会有所遗漏,欠缺其相应规定的情形。

三、法律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它是通过一般的普遍性规则来规范和调控社会关系的,这样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个别情况可能不相适应,以致出现空白或适用上的疑惑从而产生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④ 我曾经看过法学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法律没有规定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叫什么原则来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不可为,也称”法不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他出自西方十七、十八世纪的法谚,是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这两部著作中相关思想表述的提炼和延申。

法不禁止即自由是针对私权利主体而言,指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公民去做的事就应该视为允许,政府就不应干预。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每个人,只要他不违背正义的法律,就应允许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

毕竟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都是与生俱来不言而喻的合法权利,除非受到代表公意的法律的明确禁止,否则公民的行为就不应当受到任何限制与干预。

法无授权不可为是针对公权利主体而言的,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凡是未经法律明确授权,公权力机关就不得行使该种行为,越权无效。

实际上法无授权不可为是西方古典形式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公民是国家主权的享有者,政府只能通过公开的,经过公民授权制定的,代表公民意志与利益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进行统治;凡是作为主权者的公民没有授予的权力,为公民自身所保留,政府不得享有和行使。

(4)行政法法谚法无明文规定扩展阅读:

1. 公权力不适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由

第一,从公权力的天性看,公权力有任意扩张和侵略私权的天性。孟德斯鸠说,“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其目的就在于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抑制权力之恶以弘扬权力之善。社会主义国家更加强调权力的监督制约与反腐倡廉。

所以,权力的范围与限度是明显小于权利的,此所谓“制约权力以保障权利”。所以,不能将用于保障权利的法不禁止即自由错误地用于对权力的界定上。否则,势必使权力过分张扬与膨胀。

第二,从公权力的来源看,公权力源于私权利。从启蒙时代确立的民主理论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因此,权利在位阶上高于权力,在界域上广于权力。权力服务于权利,只能为了权利而约束权力,而不能为了权力而约束权利。

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来看,“法无禁止即可为”是一个宽泛的、扩充性的、外向性的规定,更适用于私权利的自由性;“法无授权即禁止”是一个狭窄的、限制性的、内敛性的规定,更适合公权力的克制性。

2. 公权力适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后果

第一,公权力适用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理论上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会会导致公权力的无限扩张,从而成为警察国家;二是会产生泛刑化、重刑化,用严刑峻法治理社会,会走向反法治反人权的专制社会,带来对权力的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

第二,公权力适用于“法无禁止即可为”,在实际生活中会产生两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滥作为。由此带来的随意执法损害了法律权威,破坏了公民的法律信仰,而这种法律信仰比严苛的法律制度更为珍贵。二是不作为。

“法无禁止即可为”意味着自由选择,即对法律未禁止的事项,可以选择做也可以选择不做。对个人而言,这种自由意味着权利,为或不为出于个人意愿而免于外部干预。

但是对国家而言,权力的行使具有强制性,公权力不是自由而是职责,因而不能随意放弃。权力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权利,权力的不作为将会丧失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⑤ 怎么理解行政法中的法无规定不可为

  1. 这是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2. 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内机关的行政职权来自于容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依据于法,行政机关的行为结果服务于法。

  3. 除非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做出了明确授权,否则行政机关无权做出需要该项职权的行政行为。

  4. 随着“行政国家”现象的出现,对于“合法性原则”的执行出现了一些变通,主要体现为“伤害保留”、“重大事项保留”,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伤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需要看有明确授权,行政机关做出的行为事关重大,需要有明确授权。

⑥ 问题很简单,请问: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违法的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不违法

1、法律大体可以分为民法(私法)、行政法和刑法(公法)
2、民法作为私法,一般有一条原则: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为了尊重民事主体的缔约自由。
3、但是,作为公法,如行政法和刑法等,则一般表述为:法无授权即禁止。这是为了限制个人行为损害公共利益。
4、如果你的问题涉及国家部门的处罚问题,说明属于公法管辖范畴,行为没有得到公法明确许可,就已经是违法行为了,没必要明确规定为违法。当然,处罚也要依法进行的,应对办法就是配合。同时,当事人享有申诉、辩解的权利,还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⑦ 如何理解“法无授权不可为”

“法无授权不可来为源,法不禁止即自由”,是一句法谚,源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私鸠《论法的精神》的相关表述与延伸。所谓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为无法律禁止皆不违法。

⑧ 行政法学:对“法无授权皆禁止,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理解

这两句话针对的其实是不同的主体,法无授权皆禁止是指国家机关尤其是行政专机关,在没属有法律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做出超出法律的越权行为,也就是说依法行政。
法不禁止皆自由针对的是公民和组织,只要法律对公民和组织的行为没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你有权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

⑨ 如何理解行政法上法无规定不可为行为

行政法上的行为一般是要通过行政许可的,这不同于刑法中的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⑩ 在中国,如果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认为是允许还是不允许。

法律规则分为:
1、强制性规则:不问行为主体意原必须加以适用的。包括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两类。如民法通则第四十七条:企业法人解散,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或者第七十二条: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任意性规则:可以自由选择做不做或者怎么做。如: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反合同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而你举例的“财政部有规定”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 “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开支。
这里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命今性规范。意为保障金只能用于“下列开支”第四项就是之一。

那么接着看这个规定: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备案。
这条规则,在法律上叫做,委托性规则。即是法规本身没有明确规定,而是委托其它机关来制定相关规定。

这样结合一看。你说的“省里面文件”明显就是依据“第十一条”来规定的。它规定“不允许”实际上是可以认为符合“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这样一个条件的,因此,这里面,财政部的规定与省里面的文件,之间是没有冲突的。

当然,如果他们之间真有冲突,怎么办?从法律上讲应当以位阶高的(即全国性的),高于位阶低的(即地方性的)为准。

热点内容
法院支持的借条 发布:2025-09-12 01:40:18 浏览:195
劳动法休周末细则 发布:2025-09-12 01:38:48 浏览:627
法院发疫情 发布:2025-09-12 01:37:08 浏览:503
农村法律知识竟猜题 发布:2025-09-12 01:29:18 浏览:793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著作权法 发布:2025-09-12 01:27:06 浏览:691
合同法起诉地选择 发布:2025-09-12 01:24:44 浏览:857
合同法第七十八条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9-12 01:23:14 浏览:503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法制 发布:2025-09-12 01:12:20 浏览:557
知识就是道德 发布:2025-09-12 01:10:41 浏览:199
拖鞋扔法官 发布:2025-09-12 01:03:28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