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法
A. 民事诉讼可以委托哪些人作为代理人
除了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以及近亲属代理,还可以公民代理(民事诉讼法第58条和民事诉专讼法的司法解释第属87条),但是公民代理有一定条件,比如和当事人是同一个社区居委会或者村委或者同一个组织或者单位(虽然没有很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已经有最高法的相关案例了),需要有其所在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或者组织或者单位出具推荐书,推荐你作为其公民代理代理本案案件,一般写你具有一定法律知识什么的,有了推荐书,那剩下就是写授权委托书了
B. 民事诉讼中 委托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您的问题不是很清楚。
民诉法中委托代理人实际就是委托诉讼代理人,但是诉讼代理人又可以理解为包括了委托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
不知道您是不是问委托诉讼代理人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区别?否则委托代理人和(委托的)诉讼代理人是一个意思,如果说区别,那只能勉强说看似乎委托代理人可以从事的业务更广泛,后者只能从事诉讼和仲裁等诉讼程序有关的业务。但是这个委托代理人就不再是民诉法意义上的了,而是民法意义上的。
以下是委托诉讼代理人和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一些区别
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而发生的诉讼代理,称为委托诉讼代理。接受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代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委托诉讼代理人。
在委托诉讼代理中,由于代理人的选任和代理权限都以委托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必须达成合意,因此,委托诉讼代理又称“意定代理”或者“约定代理”。
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有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其他人无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他们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应由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代替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也就是说,委托诉讼代理人只适用于代理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进行诉讼。而法定诉讼代理人一般是为无法定代理人的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委托诉讼代理权基于委托人的授权而产生。
诉讼代理事项和诉讼代理权限,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由委托人决定。委托代理叫“意定代理”,顾名思义,诉讼代理人只能根据委托人的意志进行诉讼代理活动,而不能自行其是。但是法定诉讼代理人则是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以自己的意志去行使代理权。
委托~关系中,二者委托与被委托关系的产生必须是基于合意而产生的,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但是法定诉讼代理人是基于法院的指定产生的,不需要合意,也不存在相互间的契约关系。
可以被委托担任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是: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8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还有就是诉讼地位上, 委托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与法定诉讼代理人不同,它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加人。而法定~相当于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另外,在代理权的取得上,委托是基于合意后双方签订委托合同而取得,法定~是指定产生。
C. 民事诉讼哪些人可以做委托代理人
按照民诉法第58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律师:
就“律师 ”的属性而言,包括:其一,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按现行《律师法》之规定,是具有“高等院校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之法律知识或“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知识”;其二,经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资格;其三,经国家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取得执业证书;其四,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并以此为职业。
因此律师是指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的性质就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为职业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在上述四项基本特征中,前一项或一、二项为其他法律工作者,如执法工作者,司法审判工作者(法官),司法检控工作者(检察官)所共有;后二项为“律师”这一法律工作者所独具。
法律服务工作者:
法律服务工作者广义上包括法官、检察官、公安人员、律师,但是工作范围与准入条件不同,工作职责不同。法律工作者指的是虽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具有法律知识,可以从事诉讼代理业务的人员。其业务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涉足现在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但不可代理刑事案件。法律工作者,属于司法部管理,是由司法部门颁发资格证、执业证,依据相关法律参与案件的代理、诉讼、调查等法律服务工作。
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具有律师身份,不得以律师名义承揽业务,进行案件调查、代理诉讼等。在参与诉讼中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代理民事案件,几乎可以涉足出刑事辩护外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但执业区域范围受法律规制,不得跨区域执业。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办理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收取费用;法律工作者因为长期的诉讼代理与咨询服务,在诉讼中也体现了维护当事人权利的能力,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在现实中得到体现。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1、所谓当事人的近亲属,是指与自然人之间具有特定的亲近亲属关系的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然而,我国的不同法律对近亲属范围的规定却不尽一致。
一是《民法通则意见》第12条规定,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是《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其他具有扶养、赡养关系的亲属。
三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三部法律对近亲属的规定是不尽相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最广。那么,在具体的应用中该任何确定近亲属的范围呢?笔者认为,虽然三部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性质不同,但是作为法律,对同一法律概念的规定不同时,应该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进行使用。另外,民法通则中的近亲属的范围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确定的,在其规定范围与法律不一致时,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来适用。还有《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人的亲友可以被委托为刑事诉讼的辩护人。通常情况下认为,亲友包括亲属和朋友,其范围比近亲属要广泛的多。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没有采用亲友的概念,依然采用近亲属的概念。
2、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是指当事人为单位,其工作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由于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同,在判断当事人的工作人员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标准。如企业法人,其工作人员是指与企业有劳动关系的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即包括与事业单位有事业关系的人员,也包括与事业单位有劳动关系的人员,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适用不同的标准来加以判断。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1、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人。社区是指人民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以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从该条规定可看出,社区可以为居住在本社区的当事人推荐诉讼代理人,即可以推荐本社区的居民或者社区工作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推荐其他人员担任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同样即可以推荐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可推荐本单位以外的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也就是说,当事人所在的社区、单位除可以推荐本社区、本单位的人担任诉讼代理人外,还可以推荐本社区、本单位以外的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有关团体推荐的人。社会团体是指依法登记成立的,有章程、有名称、有一定数量成员、有经费来源、有办事机构、有办公地点的非营利性组织。
(3)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法扩展阅读:律师-网络法律服务工作者-网络民法通则意见-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网络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公民代理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
D. 最高法观点:民诉法解释如何规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1、《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出台后,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所代理的诉讼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的证明。位于本辖区的证明包括户籍地址信息、经常居住地址信息、登记注册地址信息、办事机构地址信息等。
2、诉讼当事人双方都不在本辖区的诉讼案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无权代理,法院不予认可其代理资格。
3、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法律上没有“法律工作者”的称谓。对于乡镇法律服务所中的法律从业者,法律上称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基层”二字,体现了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局限性。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八十八条诉讼代理人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提交授权委托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一)律师应当提交律师执业证、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三)当事人的近亲属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四)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五)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六)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身份证件和符合本解释第八十七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
E. 民事诉讼法中对委托代理人的权限怎么规定的
如果是法院做出的抄调解书,在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女方要求推翻协议的做法不能得到法院支持,所以你的再次诉讼不是离婚诉讼,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庭;另外,孩子的抚养权一般是倾向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如果你无论从经济、精力等方面都优于女方,可以要求法院重新认定你为孩子的抚养人,但原则上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三周岁以内)都优先判给女方,除非女方有酗酒、吸毒、作风等问题,年纪超过10周岁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
F. 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普通公民还能代理民事诉讼吗
基本取消,但是有特例,新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取消了一般公民的诉讼代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八条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拓展资料:
对于公民代理不能简单的说限制或取消。
原因在于:
1、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律师在质量和数量上仍不能满足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需求,而公民诉讼代理可以弥补一些法律服务的专业需求,能够满足基层群众对社会法制、经济生活的基本需要;
2、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多数当事人的经济状况比较差,难以承担律师代理费用,国家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范围和作用还非常有限;
3、公民代理一般都是当事人从自己周围的人群中所选择的比自己更适合参加诉讼的人选,对于案件的调解,社会矛盾的化解,法制的宣传教育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4、我们不能否认,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的存在,但不应因为一些不好的公民代理行为而否定整个公民代理制度,公民代理制度本身是好的,只是被一些人恶用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
G. 民事诉讼法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诉讼么
民事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他人代理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回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答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H. 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的规定有哪些变
《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编总则”的“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的“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的第57条至第62条规定了相关情况。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七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第六十条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I. 民事诉讼代理人条件有哪些
下列人员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J. 民事诉讼法中诉讼代理人中有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这两个有比较容易理解的区别吗
法定诉讼代理人是基于法律规定取得的代理权,一般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委托代理人是基于当事人的委托取得的代理权,一般为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