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诉讼程序
1.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是为了规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够正确、及时的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内、法人和其他容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从而根据宪法的规定制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条 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审理行政案件。
第四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http://tieba..com/p/4336007044详细可在这里查询或咨问。
2. 新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的程序有哪些
按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发回重审适用的情形有三种:
一、第二审人民法专院经过审理,认属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对于这种情况,二审人民法院既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
二、当事人以请求驳回起诉而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如查明一审原告起诉不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
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原审判决违反法律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违反法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情形:
1.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
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而缺席判决的;
4.其他严重违反程序的;
5.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3. 行政诉讼法是不是程序法
行政来诉讼法(以及行政程序源法)是程序法。但不能说行政诉讼法是行政程序法!
在行政法领域,行政程序法是与行政诉讼法相并列的专有名词,指规范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是行政程序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主导),不包括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人民法院主导)。
4. 2015年5月1日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一审程序的基本流程
在人民法院受理了当事人的起诉之后,就要开始对引起纠纷的行政案件进行审理了。首先进行的,是对该案件进行一审。行政案件的第一审程序是指一审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应适用的程序,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等阶段。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①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②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③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
法庭审理开始阶段的工作有:
①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报告审判长;
②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法庭审理过程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按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陈述行政争议;举证、质证;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
合议庭评议是在上述审理基础上,合议庭人员进行评议,对如何判决提出各自的观点,达成一致意见后,报院长审批。合议庭评议应不公开进行,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并记入笔录。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经过上述审理及合议庭评议后,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裁判的行为。人民法院宣告判决,应一律公开进行。宣判时,应告知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权利以及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在第一审程序中应注意:
①审判应组织合议庭,可由审判员或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其成员应当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②应开庭审理的不能书面审理;
③审结期限为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5. 求救 行政诉讼法程序问题
1、你提了这么多问题,一分奖励没有,谁给你回答?
2、看你是11月8号提问的,你是在武汉大学修双学位的吧,这些问题老师上课都讲了,要认真听课
6. 行政诉讼法作为一程序法解决的是什么纠纷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司法程序,当然是一种纠纷解决机制。纠纷解决机制是解决纠纷的,虽然可能有客观诉讼的效果如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但是无论如何是一种矫正正义,是对被侵犯的合法权益采用法律的恢复性判决的方式来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这应当是首要目的。在客观上,其功效将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法院而言,《行政诉讼法》是其受理和审理案件的程序法,其实也是功用而非目的。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仅是《行政诉讼法》的功用,而且是目的。
7. 行政诉讼法35条诉讼过程是从提起诉讼开始计算还是从法院立案开始计算
诉讼过程是从法院立案之日起开始计算,直到案件审结。
《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第三十五条规定: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8. 第二审行政诉讼法定程序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是,首先应当组成合议庭,合议庭应当全面审查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审查不受上诉人在诉状中止范围和上诉内容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