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曰制合同制员工是劳动法什么工
㈠ 劳动合同制员工是正式工吗
劳动合同制员工是正式工的。
1、正式职工:是指在人事局、劳动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办理过手续的职工。
被录用者一般实行学徒制或经过半年和一年的熟练期,学徒期和熟练期满,经考核试用合格才能转为固定工。
1985年以后招收固定工制逐步被劳动合同制所取代。
2、固定工:指1986年以前根据国家计划指标由劳动部门分配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以及1986年以前入伍,复员、转业、退伍后到国有或县以上集体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
3、劳动合同制工人: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
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
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
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1)全曰制合同制员工是劳动法什么工扩展阅读:
合同制职工:
用人单位根据国务院国发(1986)77号文件和国务院令第99号的规定,通过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项工作为期限劳动合同所使用的职工。包括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单位的全部职工。
合同制:
合同制职工,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制工人与非合同制工人福利待遇有很大差别。
聘用制:
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聘任制是企业自身的用人制度。
人事代理:
人事代理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即人事代理机构(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有关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而劳动者则享有充分的择业自主权和流动的权利,真正实现了“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从以上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两个不能完全并列的制度,区别一,本质不同,聘任制是企业自身的用人制度,而人事代理制是社会人事管理制度;区别二,主体不同,聘任制的主体是企业与劳动者,而人事代理制的主体包括人事代理机构、企业与劳动者;区别三,协调对象不同,聘用制协调的是劳动关系,而人事代理制协调的是人事关系;区别四,主管部门不同,聘用制是主管部门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而人事代理制的主管部门是人事部门。
合同工人:
contract worker 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合同一般采取书面形式,内容包括时限、任务及共同遵守的各项义务等。1986年中国用工制度改革以后招收的各类工人一般都是合同工。
1986年7 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指出企业在国家劳动工资计划指标内招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工人,除国家另有特别规定者外,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
企业招用合同工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合同工与所在单位固定工享有同等的劳动、工作、学习、参加企业民主管理、获得政治荣誉和物质鼓励等权利。国家对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实行社会保险制度。
退休养老基金由企业和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金不敷使用时,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实行合同工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真正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
(资料来源:网络:合同制工)
㈡ 最新劳动法是否规定全民合同制是正式的职工吗
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没有做出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定。
二,对于全民(央企,国企),外资,私营,个体都是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
㈢ 劳动合同制职工是什么意思
劳动合同制员工是指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制是与劳务派遣制等其他用工形式相对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制员工是指和用人单位委托的劳务公司或人力资源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
劳务派遣就是由劳务公司与你签订合同,劳务公司把你派遣至某一单位工作,你和工作单位只有岗位关系,你的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
劳务派遣合同和合同制员工类似。也是有试用期,是固定期合同。
真正大的区别在于:劳务派遣合同期限签订最少必须是两年,可两年以上。并且劳务派遣合同的工资必须当月发当月。很多单位为了不违反劳动法。一般是当月发基本工资,绩效第二个月发。
㈣ 请问聘用制人员与合同制工人、编制员工的区别
区别如下:
1、编制不同
聘用制、合同制都是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编制员工是有编制的。
2、待遇问题
合同内定岗定酬,无法享受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加工资,加福利等待遇,不享受公费医疗住房补贴子女上学照度等政策,参加社保,工资需要交税;社保的退休金是对照社会平均工资和你交的社保基数综合发放的,基本上是上一年度的平均最低工资稍微高一点,而事业单位有编制退休的拿退休前一年度的全额平均工资,享受公费医疗。
3、合同问题
聘用制、合同制都是需要签订合同,权利及义务都在合同中体现。合同签约时长根据受聘工作内容而定,通常时限远比合同制员工短,福利待遇比合同制员工除了劳动法所要求的得到保障外,企业本身的一些福利待遇是无法享受到的。
(4)全曰制合同制员工是劳动法什么工扩展阅读:
聘用制、合同制都是没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合同内定岗定酬,无法享受政府规定的事业单位加工资,加福利等待遇,不享受公费医疗住房补贴子女上学照度等政策,参加社保,工资需要交税;
社保的退休金是对照社会平均工资和你交的社保基数综合发放的,基本上是上一年度的平均最低工资稍微高一点,而事业单位有编制退休的拿退休前一年度的全额平均工资,享受公费医疗,这点差别很大;
聘用制和合同制现在区别不是很大,一般学校能够做到同岗同酬同福利,但政府福利非编制员工是无法享受的。
㈤ 招聘中说是合同制员工,合同职工是什么意思
现在基本都是合同制员工,包括国有单位在职人员,只不过合同签订的年限不同,大部分是无期限合同了
㈥ 合同制员工和正式员工有什么区别待遇方面呢
合同工和正式工这样的一个代名词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当中,因为国有企业在以前来讲,实际上它是有一定的这个企业内部编制的,所以说对于有编制的这些个人来讲,我们被称之为正式工,对于没有编制的那些人,但是又签订了劳动合同,那么我们就称之为是合同工,所以说是有一个这样的区别!
感谢阅读,每天讲退休知识那点事儿,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
㈦ 什么是全民合同制工人
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时期的说法。
相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全民所有制工人(只是那个时期工人是拥有长期合同,即不可解雇,犯罪除外)而言的。国企改革,首先从不再招不可解雇工人开始,所以产生了第一批所谓的全民所有制合同工。
全民所有制(全民)是以前的称呼,就是现在的国有企业。
所以,全民合同制工人,就是现在的:国有企业合同工……
㈧ 劳动法中天工和合同制有区别吗
全日制合同工与日工,在劳动法律规定上有所区别。
用人单位与日工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日工没有试用期;日工可以随时终止并不用支付经济补偿。日工不享受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待遇及其他一些待遇。等等。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节选)
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节选)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 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 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六十八条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第六十九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七十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七十一条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