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2025-08-30 06:39:59
㈠ 证据的含义及特点
证据在案件中扮演着证实真相的角色,它是仲裁过程中确认事实、辨别是非、公正裁决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关键工具。证据是指在法律程序中用以确认案件事实的材料。在诉讼活动中,证据对于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法院正确查明事实和公正裁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证据是诉讼核心,案件审理中需通过证据及其形成的链条复现事件真相,公正裁决依赖于充分证据。证据应具备客观性,伪造或毁灭证据是违法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证据学或证据法学是研究证据制度的专门学科。证据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1. 客观性: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仲裁案件的事实、权利侵害情况、责任归属等均需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来确认。
2. 关联性: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存在内在和必然的联系。只有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依据,与案件无关的证据不能使用。
3. 合法性:证据的收集和使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证据的合法性包括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和当事人依法提供证据以及法院依法调查收集和审查核实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证据必须经过核实才能作为判断事实的依据。当事人应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法院在必要时也应调查收集证据。法院应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当事人应及时提供证据,确有困难可申请延长期限。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可要求说明理由,并根据情况采纳证据或进行处罚。法院收到证据材料时,应出具收据并记录相关信息。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