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刑事诉讼法答案
Ⅰ 求作业答案:2011年10月2日,全国
A |
Ⅱ 【《刑事诉讼法》试题及答案】
2022年法考——刑事诉讼法,瑞达出的答题模板,你可以参考一下。
刑事诉讼法概述
本案中,XXX 做法有助于(不利于)实现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有助于(不利于)实现
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有助于(不利于)提高效率、节省司法资源。
本案中,检察院对 XXX 起诉 A 罪,法院审理时发现 XXX 还涉嫌 B 罪,在未经检察院对
B 罪补充起诉的情形下,法院不得对 XXX 判处 B 罪,否则,违反了控审分离的原则。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本案中,XXX 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属于“认罪”,XXX 愿意接受处罚,属于“认罚“,
故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正确的。
本案中,XXX 只承认 A 罪,不承认 B 罪,全案不作“认罪”的认定,不适用认罪认罚
从宽制度,但对如实供述的部分,可以从宽处罚。
本案中,XXX 不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不影响“认罚”的认定。
本案中,XXX 认罪认罚,但是,认为被害人要求的赔偿数额过高,未就附带民事赔偿达
成和解协议,被害人不同意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公安司法机关依然可以对 XXX
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本案中,XXX 认罪认罚,检察院对其作出酌定不起诉决定后,XXX 反悔,检察院认为 XXX
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符合《刑事诉讼法》第 16 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应当撤销原不起诉决定,
依法重新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检察院排除认罪认罚因素后,认为 XXX 符合起诉条件,应
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撤销原不起诉决定,依法提起公诉。
本案中,被告人 XXX 认罪认罚,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
法院经过审理发现被告人 XXX 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违背意愿认罪认
罚、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法院可不采纳检察
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
本案中,XXX 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不认罪认罚,在审理中认罪认罚,法院可以不再通
知检察院提出或者调整量刑建议,但应当就定罪量刑听取控辩双方意见,根据认罪认罚从宽
的规定,对 XXX 作出判决。
管 辖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权利、损
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不)可以由检察院立案侦查。
本案中,XXX 涉嫌 XXX 罪,(不)属于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因为,监察机关管辖的是
公职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职务犯罪。
本案中,XXX 的行为既涉及监察机关管辖的犯罪又涉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管辖的犯罪,
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予以协助。
本案中,XXX 涉嫌的 XXX 罪,(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可能判处无期
徒刑、死刑的案件,(不)属于中级法院管辖。
本案中,XXX 的犯罪由犯罪地、XXX 居住地以外的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上级法院可以
指定下级法院管辖。
本案中,法院分案审理(并案审理)更有利于保障庭审质量和效率,不影响当事人质证
权等诉讼权利的行使,查明案件事实、准确定罪量刑,可以分案审理(并案审理)。
Ⅲ 2010年4月全国刑事诉讼法自考试卷和答案,谁有啊,急救啊!!!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事诉讼法同刑法的关系是〔 〕
A.刑法为主、刑事诉讼法为辅 B.刑事诉讼法为主、刑法为辅
C.先刑法、后刑事诉讼法 D.刑法、刑事诉讼法并重
2.刑事诉讼主要解决的实体问题是〔 〕
A.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问题 B.被告人的犯罪与刑罚问题
C.诉讼双方的财产关系问题 D.诉讼双方行政争议问题
3.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形式基本上是〔 〕
A.纠问式诉讼 B.弹劾式诉讼
C.混合式诉讼 D.审问式诉讼
4.公安机关的性质是〔 〕
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安全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5.下列案件中,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是〔 〕
A.破坏选举案 B.报复陷害案
C.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 D.走私案
6.下列案件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 〕
A.渎职案件 B.盗窃案件 C.虐待案件 D.抢劫案件
7.下列案件中,属于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是〔 〕
A.非法占有代为保管财物案 B.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
C.诈骗案 D.刑讯逼供案
8.对人民法院书记员的回避,有权作出决定的人员是〔 〕
A.审判长 B.本法院院长
C.审判员 D.本审判庭庭长
9.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 〕
A.查阅、摘抄、复制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B.向证人收集证据
C.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 D.向侦查人员了解侦查情况
10.下列证据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
A.杀人凶器 B.血迹
C.指纹 D.被害人陈述
11.依法有权执行逮捕的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公、检、法三机关
12.公安机关需要对人犯拘留时,应当由〔 〕
A.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批准 D.同级人民法院批准
13.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整个法定的办案期限
14.搜查妇女的身体应当由〔 〕
A.女工作人员进行 B.医师进行
C.女工作人员或者医师进行 D.被搜查人的近亲属进行
15.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 〕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16.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对精神病医学鉴定指定医院的机关是〔 〕
A.省级人民政府 B.省级公安机关
C.省级人民检察院 D.省高级人民法院
17.人民检察院审查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 〕
A.起诉决定 B.不起诉决定
C.撤销案件决定 D.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决定
18.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其申诉的期限应当是在收到决定书后〔 〕
A.3日以内 B.5日以内 C.7日以内 D.10日以内
19.合议庭组成人员是指〔 〕
A.审判员和书记员 B.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C.审判员和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员 D.人民陪审员和书记员
20.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继续进行审理的,可以〔 〕
A.中止审理 B.终止审理 C.延期审理 D.撤销案件
21.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人是〔 〕
A.被告人 B.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C.当事人 D.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22.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向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的时间至迟应在〔 〕
A.开庭3日以前 B.开庭5日以前
C.开庭7日以前 D.开庭10日以前
23.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末生效判决,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是〔 〕
A.被害人 B.自诉人
C.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D.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
24.下列人员中,有权提起上诉的人应当是〔 〕
A.诉讼参与人 B.犯罪嫌疑人
C.被害人 D.自诉人
25.下列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中,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是〔 〕
A.放火案 B.投毒案
C.走私案 D.抢劫案
26.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发现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必须提交〔 〕
A.原审合议庭处理 B.重新组成的合议庭处理
C.告申庭处理 D.审判委员会处理
27.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发给释放证明书的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原公诉机关
C.原审人民法院 D.执行机关
28.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犯,有核准权的法院是〔 〕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29.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应当减刑的,执行机关应报请裁定的法院是〔 〕
A.原第一审人民法院 B.原第二审人民法院
C.当地的高级人民法院 D.原核准死缓的高级人民法院
30.对末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安机关在审查决定应否立案时,必须注意其特点,其中首要的是〔 〕
A.发育情况 B.年龄
C.辨别是非的能力 D.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镇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法定代理人包括〔 〕
A.被代理人的父母 B.被代理人的配偶
C.被代理人的养父母 D.被代理人的监护人
E.对被代理人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
32.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 〕
A.承办本案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
B.法院担任该案件记录的书记员
C.检察院的书记员
D.该案的鉴定人、翻译人员
E.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33.依法有权行使刑事拘留权的机关有〔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E.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34.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经审判长许可,对证据和案件情况有权发表意见并可以互相辩论的人有〔 〕
A.公诉人 B.当事人
C.辩护人 D.诉讼代理人
E.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
35.在下列情形中,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的有〔 〕
A.被告人一方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提起抗诉的
B.被告人一方上诉,自诉人一方也提上诉的
C.被告人一方没有上诉,自诉人一方上诉的
D.被告人没有上诉,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上诉的
E.经被告人本人同意,其近亲属上诉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附带民事诉讼
37.强制措施
38.审查起诉
39.辩护制度
40.证明责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死缓案件中,对应当改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在程序上应如何处理?
42.简述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能确定任何人有罪原则。
五、论述题(15分)
43.试述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异同。
六、案例分析(12分)
44.于某因杀人罪、抢劫罪被起诉到某中级人民法院。于某要求其父为他聘请辩护律师。于父就找学过法律的王某咨询,王回答说:根据于某的罪行很可能要判死刑,必须聘请律师,否则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了律师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如果判处死刑,律师还可以直接上诉到高级法院。于父问如果判了死刑,多长时间就要执行,王说:省高级法院如果维持死刑判决,它还要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最高法院核准后下达执行死刑命令,下级法院接到执行死刑命令后十日内执行死刑。
试问王某在回答于父的问题中有哪些是错误的,并逐条写出。
Ⅳ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
(一)1999年6月5日,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2001年3月被提前释放。2005年5月20日下午,张某将一中年妇女放在自行车栏内的一只皮包抢走,内有现金1800
元、身份证一张,张某在逃跑途中被群众抓获,后扭送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王某和侯某立即进行调查取证,当取证结束后,民警王某和侯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张某能主动承认错误,认罪态度较好,决定予以取保候审,并由张某的朋友李某(无固定收入)为保证人。
问题:
1、采取取保候审是否恰当?
2、如取保候审,李某是否可以作为保证人?
答:1、不恰当。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李某不能担任保证人。《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
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李某无固定收入,不符合第(二)(四)项规定,李某不符合保证人的条件。
(二)1997年4月23日晚上10时许,某市棉纺厂女职工张云被强奸。罪犯作案之后逃走,匆忙中留在现场一块手表。事后,张云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了罪犯的一些特征。据被害人反映,罪犯是一名年纪大约在30岁上下的男子,身材不高但身体强壮,满脸胡须。张云还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表。经侦查人员查看,手表为黑色红莲牌机械表,已经半旧。于是,公安机关以这块手表为线索开始了案件的侦查活动。一个多月之后公安机关找到了手表的主人某公司职员刘俊枫。经公安人员询问,刘俊枫承认手表是自己的,但是声称已经与两个月以前丢失,而且不承认自己犯有任何罪行。但是刘俊枫提不出证据证明自己曾经丢失手表。于是,侦查人员认为本案已经证据确凿,随即拘留了刘俊枫。然后公安人员找到被害人张云,告诉她已经找到了遗留在现场那块手表的主人,让张云辨认一下,该人是不是罪犯。张云仔细观察了刘俊枫之后,对侦查人员说:“这个人的身高、体型和罪犯都差不多,而且长相也很象,我觉得就是他。”于是,侦查人员立即作出决定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刘俊枫。
(问题)在这起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公安人员的做法不当之处?并请说明理由
答:
1、对刘俊枫采取拘留措施不当,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2、在主持辨认时采取了单独辨认的方式
3、在辨认之前将被辨认人的有关情况告知辨认人
(三)犯罪嫌疑人江某,男,68岁,农民,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拘留后公安机关发现其患有严重肺结核,经医院检查属实,需要隔离。公安机关遂做出取保候审决定,要求江某提供保证人。江某向公安机关提出由其弟做保证人。公安机关调查发现,江某之弟有一定资财,但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住处较多,行踪极不稳定,因此没有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
问题:
(1)本案中可否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的做法是否正确?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公安机关还可以采取什么处理方式?
答案:
(1)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第2款规定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本案中,江某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理应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2)公安机关不同意江某之弟做保证人是正确的。《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中,江某之弟无固定的住处,不符合第(二)(四)规定,公安机关不同意其做保证人的做法是正确的。
(3)江某若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可通过交纳保证金,而被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
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据此,我国的取保候审分人保和物保(财产保)两种,若江某无法提供保证人,可选择财产保,交纳保证金。但如江某既无法提供保证人,又无法提供保证金。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既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可以监视居住。”据此,公安机关可以对江某监视居住。
Ⅳ 刑事诉讼法176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其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下列事项的意见,并记录在案:
1、涉嫌的犯罪事实、罪名及适用的法律规定;
2、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从宽处罚的建议;
3、认罪认罚后案件审理适用的程序;
4、其他需要听取意见的事项。
人民检察院依照前两款规定听取值班律师意见的,应当提前为值班律师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必要的便利。
(5)2014年10月刑事诉讼法答案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Ⅵ 刑事诉讼法有关诉讼程序错误的的案例分析题
不一定全抄面
1、公安袭机关应当在将王甲拘留后的三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也就是说要在2月28日之前提请逮捕。2、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也就是说应该在3月22日前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3、批准逮捕后,对嫌疑人的羁押不得超过二个月。4、交通肇事罪非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该受理。
Ⅶ 刑事诉讼法
陈某已经满14周岁。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刑法作出这样的限定,除了考虑犯罪的严重性之外,还考虑了犯罪的常发性。还有一些犯罪或许重于这里所列举的犯罪,但由于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人不可能实施或者很少实施,刑法未作规定。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奸淫幼女,或者在拐卖妇女、儿童的过程中,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例如,15周岁的甲绑架他人后故意杀害他人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15周岁的乙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强奸妇女的,应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至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已满16周岁的人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此即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此即减轻刑事责任时期。
除上述规定之外,刑法第17条第4款还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Ⅷ 刑事诉讼法第204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回之一的,人民法答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纵横法律网 贵铸律师
Ⅸ 急求《刑事诉讼法》作业答案4
36、答: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的;4、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委托人或接受其请客送礼的;5、在本诉讼阶段以前曾参与办理本案的;6、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37、答:运用间接证据定案应遵循的原则是:1、必须严格遵受运用证据的一般规则。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以及间接证据相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出其他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
38、答: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应以是否对查明本案的全部事实情节,即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动机、目的、作案人的情况等有实际意义或证据价值为准。
39、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友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都有权为自己辩护。自审查起诉阶段开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权委托辩护人。在审判阶段,被告人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的,法院应当指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2、根据刑诉法第9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率是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根据这一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察阶段可以获得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从而有效行使辩护权。3、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民法院再审判程序中,应当及时告知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并在法定情形下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被告人进行辩护。在法庭审判中,人民法院应当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依法辩护行为不受干扰。
六、1、“王某当即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检察人员表示:回头向领导汇报,但未作记录。”错误。无需经检察人员领导汇报。
“23日,李某提出会见王某,因本案涉及国家秘密,经研究,检察院于31日作出批准会见的决定。”错误。检察院英在48小时内作出批准会见的决定并安排会见 。
2、“被害人杨某以对刘某判刑太轻为由多次向县法院提出申诉”错误。
应向检察院提出。
“改判后杨某仍不服,又向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中级法院受理此案后,责成该案原审合议庭再次二审。”错误。应适用二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