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一般违法行为
Ⅰ 行政法和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是什么区别关系,不要从立法主体上说,违反行政法规是违法行为还是违规行为
从法律抄上讲是没有违规行为的,不管你违反行政法规还是行政规章都叫做违法行为。我们一般所称的行政法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规(如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和行政规章。
Ⅱ 行政违法行为有哪些
对于行政违法,不同类型的行政违法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
(一)根据违法的程度,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实质性行政违法和形式性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不具备行政行为实质要件的行政违法,如主体不合格、内容不合法、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后者则是不具备行政行为形式要件的行政违法,如行为的作出不符合法定程序、行为的表现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等。
区分实质行政违法与形式行政违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首先,从法律效力看,实质违法一般属无效行为,从该行为发生之时即没有法律效力,而形式违法一般属可撤销行为,它经有效补救可转化为有效行为;其次,从法律后果看,实质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惩罚性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而形式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补救性行政责任(如撤销违法)。
(二)根据违法的范围,行政违法可以分为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
前者是指内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越级指挥;后者则指外部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如公安机关非法拘留公民。
内部行政违法与外部行政违法在救济手段上是有区别的:内部违法仅限于行政救济,不受司法审查;而外部违法不仅可借助于行政救济,还可借助于司法救济。
(三)根据违法的形式,行政违法可以分为作为行政违法与不作为行政违法。
前者表现为积极地作出行政法律规范所禁止的行为,如税务机关违法征收税款;后者则表现为拒不作出行政法规范所要求的行为,如工商机关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
作为违法与不作为违法均是行政法律的规范对象。就行政诉讼而言,作为违法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不作为违法同样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
(2)行政法一般违法行为扩展阅读:
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
1,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法主体身份或以行政法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2.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首先,行政违法具有违法性,它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侵害了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行政违法在性质上属于一般违法,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
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3.行政违法是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Ⅲ 多选题:行政违法行为具体分为
1、ABC
2、D职员过错有些可能是个人行为,不构成行政违法
Ⅳ 什么叫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指依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与刑事违法(犯罪)不同,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还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与刑事违法(犯罪)不同,一般违法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还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又可分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
一般违法行为有:
1、民事违法行为,包括违约、侵权等。
2、行政违法行为,包括治安管理等。
3、司法违法行为,包括拒不到庭、违反法庭纪律等。
4、刑事违法行为,包括各种犯罪。
(4)行政法一般违法行为扩展阅读
构成要素
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
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分类
违法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等。刑事违法即犯罪,它是指触犯刑事法规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对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它是违法中最严重的一种。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规(包括民法、劳动法等部门法规)的行为。
如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履行民事义务或违反民事义务造成对方的某种损失等。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具体说,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一是国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的轻微违法行为或违反纪律的行为。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因其危害较小,通常称为一般违法。
“违法”一词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违法,包括刑事违法(犯罪)、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等;狭义的违法则指犯罪以外的一般违法。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公民违反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造成社会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Ⅳ 冒犯国家干部行骗违反的是刑法还是行政法,属于犯罪还是一般违法行为
冒充国家干部行骗的行为如何认定,取决于诈骗数额是否较大。(刑事案件一般的立案标准是2000元)
Ⅵ 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再举个例子)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例子: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Ⅶ 一般违法行为有哪些
一般违法行为是指根据社会危害程度可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指违反其患者法律而非刑法。与刑事犯罪(犯罪)不同,一般犯罪危害性较小,情节较轻,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一般违法行为可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一、违法分类
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违法活动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犯罪是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法规,应当依法惩处的行为。犯罪对社会有害,所以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法规(包括民法、劳动法等部门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不履行民事义务或无正当理由违反民事义务给对方造成一定损失。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公民、法人违反行政法规;一是国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轻微违法违纪。民事和行政违法行为通常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因为它们的危害较小。
二、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也称为“无效行为”。一种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客观违法行为不同的是,行为人实施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侵犯了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主观过错是指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状态。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非法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性是指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一切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是指严重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Ⅷ 什么叫一般违法行为简要加以说明
违法行为一般分二种:一是一般违法,二是严重违法 又叫做犯罪
一般违法是犯了民事法和行政法,犯罪则是触犯了刑事法 属于严重违法
Ⅸ 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句话正确吗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版政责任是指公民、法权人因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规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履行和承担的义务。
Ⅹ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说详细点)
犯罪行为是触犯中国刑法,违法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别的行政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