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
1.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何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拘留
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1)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扩展阅读:
案例:
证人推翻证词拒不出庭 被苏州法院拘留5日
2017年10月27日07:14 来源:现代快报
当庭翻供且拒不出庭,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这样的一名证人作出了司法拘留5日的决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州法院系统内首次对证人进行拘留,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有力彰显了司法权威。
在相城法院审理的杜某故意伤害案中,沈某作为证人,在公安侦查阶段作出了看到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词。然而,在法院第一次庭审后,沈某却向相城法院及苏州中院书面反映,称其在公安机关所作的证词不属实,当时没有看清,不清楚造成被害人受伤的全部过程。
鉴于该份证言与之前的证言存在矛盾,相城法院发函建议检察院对该事项进行核实、补侦,后公安机关出具情况说明称,沈某仍表示没有看到案发全部情况,不愿解释证言矛盾问题,不愿再作证。
法院为查明事实,组织了第二次开庭。庭前,承办人多次拨打沈某电话无人接听。8月8日,法院以邮寄方式向沈某送达出庭作证通知书,沈某本人于8月21日签收了信件。但8月28日开庭时,沈某仍未到庭。
合议庭认为,沈某以书面形式否认在公安机关所作证言,后经法院通知又拒不出庭作证,导致法院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无法使用。因此,证人沈某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情节严重,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报请院长审批后,依法作出了上述拘留决定。
2. 证人可以不出庭吗
法律分析: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证人是有出庭作证义务的,但如果有正当理由的,可以不出庭作证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3. 刑事案件,证人不出庭作证,会有什么后果
2012年新修改的《刑来事诉讼法》规源定了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可以予以训诫,如果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但,该法免除了近亲属出庭的义务(需要强调的是该法并未免除近亲属作证义务,只是免除出庭义务)。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参照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4. 请问刑事案件到了法庭,公安局在走访中有笔录,证人可以不出庭吗
刑事案件的证人是否出庭应当由法庭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5. 民事诉讼法有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
刑事诉讼法对证抄人有明确的出庭义务以及拒绝出庭的法律责任,但是民事诉讼法没有,只规定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并没有规定证人的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无任何后果。
6. 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吗
证人有作证义务。四种特殊情形免于出庭作证
7. 新刑诉法中证人不出庭作证其证言可否作为定案依据
新刑诉法中证人不出庭作证,其证言是可以作为定案依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并不意味着证人不出庭,证人证言就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该条款是对证人证言的要求,而非对证人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才应当出庭作证。
(7)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
第六十一条
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
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七十八条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经控辩双方质证、法庭查证属实的,应当作为定案的根据。
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矛盾,证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证言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证言。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该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九十二条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
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8. 刑事诉讼中什么情况下证人必须出庭
证人出庭并不是必须的,新刑事诉讼法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予以了强制性规定,因而如若法院要求传唤证人出庭,则一般其必须出庭。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8)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扩展阅读:
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应当先核实证人的身份,与当事人以及本案的关系,告知证人应当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应负的法律责任。证人作证前,应当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
向证人发问,应当先由申请传唤的一方进行,发问完毕后,对方经审判长准许,也可以发问。审判人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询问证人。
询问证人应当遵循以下规则:发问的内容应当与案件的事实相关;不得以诱导方式提问;不得威胁证人;不得损害证人的人格尊严。审判长对于向证人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的,应当制止。
对于控辩双方认为对方发问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者发问的方式不当并提出异议的,审判长应当判明情况,予以支持或者驳回。向证人发问应当分别进行,证人不得旁听本案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