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授权行政法规
『壹』 授权行政法规与法律冲突的应该报请那个部门
授权行政法规与法律冲突的,应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
『贰』 行政授权的依据是什么多选
B
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
『叁』 法律,行政法规可以授权公共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么
法律,行政法规不,可以授权公共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3)法律授权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肆』 行政主体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专行政法规,地属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伍』 行政主体中,法律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授权的企业组织有以下几种
一、授权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如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属于教育部相关法规授权),国家电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权),银行(货币管理权:没收假币、更换破损货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二、或者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5)法律授权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主要分执行与管理两个方面。在执行方面,中央行政机关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地方行政机关除执行上述法律和决定外,还要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本级代议机关的决议。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机关管理全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而地方行政机关则以管理内政事务为主,不管理外交事务,军事方面的管理事务也很少。
行政机关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作出行政决策,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数国家的行政机关实行合议制外,一般国家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
『陆』 行政法规与授权立法的关系,如何让区分具体如何区分一部法律是行政法规还是授权
授权立法必须有授权机关的明确授权;
一般授权立法的事项不被授权的机关权限内;
授权立法的事项一旦条件成熟,要提请制定法律。
参考立法法第九条至第十一条。
『柒』 什么叫法律、法规授权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由于行政活动的广泛性及复杂性,某项行政事务可能由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管理的情形有不少,如卫生防疫站和食品卫生监督站都不是行政机关,经《食品卫生法》授权,它们就能行使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权和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相对人的行政处罚权。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业组织。事业组织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从事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
(2)社会团体。社会团体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不属于行政系统,但法律、法规往往授权它们行使某些行政职能,如各种行业协会,它们有依法律、法规的授权管理本行业的某些行政事务的权力。
(3)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城市和农村按居民、村民居住的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4)企业组织。企业组织主要是行政管理的对象,但在特定情况下,法律、法规也可授权其行使一定行政职权。
(5)各种技术检验、鉴定机构。对一些需要运用专门知识、专门技能、专门设备进行检验鉴定的事务,法律、法规通常授权由一些有关的技术性机构办理。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3)被授权组织在执行其被授职权以外的自身职能时,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捌』 授权制定法规与法律规定之间效力
法律是人大来或者人大常委自会制定并通过的,授权制定的法规也是人大常委会授权的,如果两者出现了冲突,那肯定得由人大常委会来裁决了。
其实授权制定的法规往往是行政领域内急需制定相应法律调整相应法律关系,但是该类型的法律尚未列入人大制定法律的规划中或者基于其他考虑,因此人大常委会才授权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其效力自然不及法律的效力高,但是如果和法律出现冲突,自然得由人大常委会来裁决。
『玖』 什么叫授权性法规
授权性法律规范,是指授于公民、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可以自行抉择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授权性法规在法律条文中,多以“可以”、“有权”、“享有”、“具有”等词来表达。授权性法规称为任意性规范。
例:
1、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这就是授权性法规。
2、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这是遵循的受权性法规的任意性。
与授权性法规相对应的是“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称为义务性规范,也叫强制性规范。
(9)法律授权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授权立法”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国家成立,制定了宪法,出现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分权后才作为法律上的专门术语而使用。
授权立法制度是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各国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自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开始的,自产生后它就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政府职能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
授权立法有如下特征:
1、从属性,即授权立法来源于享有职权立法权机构的授权,从属于职权立法,是由职权立法派生出来的。
2、有限性,即授权立法不仅受到宪法限制,还直接受到授权法限制,受到授权机关的监督和制约。
3、灵活性,授权立法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及时制定或修改法律实施细则、处理突发事件,它是在宪法高度稳定性、分权原则权威性与社会对政府职能灵活性需要之间的一种平衡。
『拾』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区别
两类组织抄的不同点:
1、权力来袭源不同。一个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一个来源于行政机关的委托。
2、行使权力的名义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职权,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权力。
3、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自己承担责任,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不承担责任,其行为由委托机关承担责任。
4、是否需要法律依据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授权必须有法定依据,行政机关委托组织不强求必须有法定依据,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
5、组织的性质不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既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事业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只能是事业组织。
(10)法律授权行政法规扩展阅读:
1、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指依据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2、行政机关委托组织: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按照委托范围,以委托主体的名义,行使被委托的行政职权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亦称被委托组织。
参考资料:网络——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