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教授
① 目前为什么就业难
一、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进口数额跌至13%,外贸大幅度下降至7%,经济持续放缓,与之前锁定下的外贸增长6%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反差,到2016年,中国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提高用工标准,录取的条件更加苛刻,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了解这一行情,按照自己的期望找工作,结果处处碰壁。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对于人才的吸纳程度不同。比如在制造业中,生产环节适合高职高专毕业生,研发设计适合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然而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不高,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对于高端人才的吸收比较差。
一方面社会经济情况如此,另一方面,社会舆论也对此施加一定的压力。大学生就业状态不佳是事实,而每年夏天各地媒体进行实况报道的时候总是会炒作,本身各方压力就很大,就业情况不乐观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却还被媒体大肆宣传,更加重了求职者的心理负担。
二、然后是高校原因:
经历过高考填志愿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学校不胜枚举,截止到目前有2300多所高校,大学扩招现象严重,毕业人数众多,而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数较少,造成供过于求的结果。在大学里所学到的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在工作中总根本用不到,不少企业越来越看重经验,对于昂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要说服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能够胜任工作的能力仿佛有点难。
三、最后,是个人原因:
刚出社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问他们将来想要干什么,他们也说不上来。大部分人最后找的到工作和自己本专业不相关,在不同于专业的工作上,不少人又开始迷茫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有的可能就会选择离职。若是从事的工作跟本专业相关,又会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的选择离职重新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特别是对于985、211的大学生,他们更想找到一个待遇好、岗位好,各方面都不错的工作,不仅要求这个,还要求那个,过高的期望和实际的市场情况不相符。有些人跑了好久的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结果还是没有收获,始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找到符合标准的工作。
(1)劳动法教授扩展阅读:
当然,大学毕业生的困惑除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与需求结构的缘由外也有自身的原因:
一是,自身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忠诚度低,而用人单位希望“来者能做”,欲进行培养又担心会跳槽;
二是,家长和本人好高骛远,职业规划也不明确,盲目攀比;
三是,急于求高薪
②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协和医科大vs港大医学院
港大医学院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协和的培养模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的一位朋友Y同学读完硕士后,怀着追求学术的崇高理想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博士。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培养计划,博士生在第一学期进行课程学习,从第二学期直到毕业由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Y同学在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后,便被他的导师D教授派往其实验室做实验。从此,Y同学开始了他有生以来最痛苦、最抑郁的生活。从2008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几次有自杀或弑师的念头。每当他对他的现状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时,他就会给我打电话,向我控诉他导师的自私和没有人性,倾诉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出于对挚友Y同学的同情,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向尊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领导提出四个问题,期望能够引起您们对贵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反思(如果下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话)。
一、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埋没人才
博士阶段是一个人从学生过渡到学者的关键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博士生需要从各方面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而Y同学自从进入其导师D教授的实验室以来,所从事的一直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如杵血、测OD值、洗试管等,几乎没有时间查阅文献、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Y同学曾告诉我,在不停地杵血、测OD值和洗试管中,他的动作确实变得越来越麻利,但是他的大脑却变得越来越麻木,他担心博士毕业后会连硕士生的专业水平都不如。如今,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Y同学和他的同学们几乎都对学术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对学术绝望了”。在我看来,这哪里是在培养医学博士,分明是在培养体力劳动者;这哪里是在培养人才,分明是在埋没人才。
二、平均每周在实验室为D教授工作近56个小时,合理吗
博士生在读书阶段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D教授的学生在其实验室为D教授工作的时间长得令人吃惊。
在我国,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受《劳动法》调整。《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作出了规定。《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D教授的学生在D教授实验室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周一至周六早上8:30上班,中午吃饭和午休时间共一个半小时,下午下班没有固定时间;如果提前完成了D教授安排的任务,就可以早下班,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情况下,D教授的学生都要一直工作到晚上21:00左右,有时候甚至到23:00。如果按平常18:00结束工作,每周有1次工作到21:00,有1次工作到23:00计算,D教授的学生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近56小时,远远超出了《劳动法》第36条和第41条关于劳动时间的规定。尽管学生与导师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但是,考虑到《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的规定是以一个正常的人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为标准的,因此,学生替导师工作的时间也不应当超出《劳动法》第36条和第41条关于劳动时间的规定。另外,在D教授的实验室,劳动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是否休息,是由D教授说了算的。
三、博士生替导师做实验,应不应当获取合理的报酬
D教授的学生在D教授的实验室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长达56小时,而D教授每天只支付学生不足20元的生活费。众所周知,自然科学课题有着数额较为可观的课题经费;无论是在课题立项文件中,还是在课题结项文件中,劳务费用都是课题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尽管是在中国的西部边陲,体力劳动一天只获得不足20元报酬的现象可能也已经很难见到了。每当想到D教授的这种赤裸裸的榨取,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中学政治老师所讲的奴隶劳动和资本主义工厂的情形。按劳取酬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如果卫生部只让D教授做课题却不给其任何经费,不知道D教授会作何想法。我想他的想法可能会与他现在学生的想法一样。
四、崇高的师德修养是不是应当成为博士生导师聘任中的考核因素
D教授的学术造诣在学界得到了一致公认,但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却与他的学术造诣大相径庭。这也是我在这里不敢使用我的挚友Y同学的真实姓名和D教授真实姓名的原因。对于那些替他干活“不努力”的学生,他经常以责令其退学相威胁;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替他干足足够的活,否则只能推迟毕业。这似乎是在假借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名,行谋一己私利之实。我想,作为博士生导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应当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
③ 重庆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哈哈,重庆大学大四老腊肉学姐来回答一下下~
给我影响极其深刻的一位老师,就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文科最好的学院)的田探田老师开设的通识课程《论语》。除了这是影响我一生的课程之外,介绍通识课程,可以让所有的重庆大学学子都有机会听到他的课程。
最后最重要的是,田探老师的为人。田探老师要从老校区赶到虎溪校区来为学生授课,从来没有迟到,每次到教室,都会见他在教室外的座位上读着书籍。上课的时候永远是热情饱满,甚至是服装都一丝不苟,尽力的做到言传身教。最最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当时才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学期,田探老师作为重庆大学最优秀的学院的博导,能因为 一位大一学子对《四书》的疑问,专程坐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为我解答疑问。那个时候不了解其中的差距,明白以后更加对他肃然起敬。
如果说重庆大学我学到最好的一课,那就是田探老师交会我怎么为人,怎么处事。很庆幸能遇见这样的一位尊师,期盼其他的同门也可以去听呀!
④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研分数线数多少啊
慎重。要打听打听你报考的导师对待学生怎么样。
我的一位朋友Y同学读完硕士后,怀着追求学术的崇高理想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读博士。按照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培养计划,博士生在第一学期进行课程学习,从第二学期直到毕业由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Y同学在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后,便被他的导师D教授派往其实验室做实验。从此,Y同学开始了他有生以来最痛苦、最抑郁的生活。从2008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几次有自杀或弑师的念头。每当他对他的现状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时,他就会给我打电话,向我控诉他导师的自私和没有人性,倾诉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出于对挚友Y同学的同情,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向尊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领导提出四个问题,期望能够引起您们对贵校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反思(如果下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话)。
一、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在培养人才,还是在埋没人才
博士阶段是一个人从学生过渡到学者的关键性阶段,在这一阶段,博士生需要从各方面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而Y同学自从进入其导师D教授的实验室以来,所从事的一直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如杵血、测OD值、洗试管等,几乎没有时间查阅文献、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Y同学曾告诉我,在不停地杵血、测OD值和洗试管中,他的动作确实变得越来越麻利,但是他的大脑却变得越来越麻木,他担心博士毕业后会连硕士生的专业水平都不如。如今,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Y同学和他的同学们几乎都对学术丧失了信心和兴趣。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对学术绝望了”。在我看来,这哪里是在培养医学博士,分明是在培养体力劳动者;这哪里是在培养人才,分明是在埋没人才。
二、平均每周在实验室为D教授工作近56个小时,合理吗
博士生在读书阶段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D教授的学生在其实验室为D教授工作的时间长得令人吃惊。
在我国,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活动受《劳动法》调整。《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作出了规定。《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D教授的学生在D教授实验室的工作时间是这样的:周一至周六早上8:30上班,中午吃饭和午休时间共一个半小时,下午下班没有固定时间;如果提前完成了D教授安排的任务,就可以早下班,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情况下,D教授的学生都要一直工作到晚上21:00左右,有时候甚至到23:00。如果按平常18:00结束工作,每周有1次工作到21:00,有1次工作到23:00计算,D教授的学生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近56小时,远远超出了《劳动法》第36条和第41条关于劳动时间的规定。尽管学生与导师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但是,考虑到《劳动法》中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作息时间的规定是以一个正常的人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为标准的,因此,学生替导师工作的时间也不应当超出《劳动法》第36条和第41条关于劳动时间的规定。另外,在D教授的实验室,劳动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学生是否休息,是由D教授说了算的。
三、博士生替导师做实验,应不应当获取合理的报酬
D教授的学生在D教授的实验室每周平均工作时间长达56小时,而D教授每天只支付学生不足20元的生活费。众所周知,自然科学课题有着数额较为可观的课题经费;无论是在课题立项文件中,还是在课题结项文件中,劳务费用都是课题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尽管是在中国的西部边陲,体力劳动一天只获得不足20元报酬的现象可能也已经很难见到了。每当想到D教授的这种赤裸裸的榨取,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中学政治老师所讲的奴隶劳动和资本主义工厂的情形。按劳取酬是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如果卫生部只让D教授做课题却不给其任何经费,不知道D教授会作何想法。我想他的想法可能会与他现在学生的想法一样。
四、崇高的师德修养是不是应当成为博士生导师聘任中的考核因素
D教授的学术造诣在学界得到了一致公认,但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却与他的学术造诣大相径庭。这也是我在这里不敢使用我的挚友Y同学的真实姓名和D教授真实姓名的原因。对于那些替他干活“不努力”的学生,他经常以责令其退学相威胁;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替他干足足够的活,否则只能推迟毕业。这似乎是在假借为国家培养人才之名,行谋一己私利之实。我想,作为博士生导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还应当具有崇高的师德修养。
⑤ 国内劳动法的专家学者有名的有哪些
你可以查一些政法大学的教授。国家的所有法律其实就是他们在出谋划策。
⑥ 这样的培训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培训通常指由具有资质的教学机构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相关业务的教授。按你所专说,不符合培训的要求,只属是企业正常的对员工的业务知识的简单传授。解除事同,企业不能以此扣除“培训费”。
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工资不能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如你的工资低于深圳的最低工资,则你可以向劳动部门反映。
另加班应由企业另付加班工资:平时按150%给付,休息日按200%给付,法定假日按300%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