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必背

行政法必背

发布时间: 2020-12-21 13:10:55

『壹』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以建立法律为法治内容的核心。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在法治框架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2、代表意义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法的统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权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为政治统治的圭臬。

实质法治立足于中国当代行政法的背景,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在论证上具有浓厚的法理学色彩。这有助于深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也足以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展开对话。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

实质法治意味着除了要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决策的内容合理。

3、程序正当。

『贰』 三支一扶有年龄限制吗

二、招募条件
(一)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作风踏实,组织纪律观念内强容;志愿到基层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服从组织安排。
(二)专业知识扎实,按时获得相应学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强,有发展潜力,综合表现比较突出。
(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2000年5月24日以前出生)。
(四)身心健康,符合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体检标准。
(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
2.现役军人;
3.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4.曾被基层服务项目录取过的人员;
5.具有法律规定不得被聘用为事业单位人员的其他情形的。
各市可对职位需求、招募范围、专业及其他条件作出补充规定。

『叁』 唐朝法律思想根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史上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朝廷人才济济,形成一个较为开明的统治集团。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基本继承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并有所发展。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表现如下:
(1)以“安人宁国”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以李世民为首的统治集团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过于贪婪,人民负担过重。他们“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在制定政策时以“安人宁国”为指导,施行“无为”政治。魏征以为“以为而治,德之上也”。李世民既推崇儒学,将尧舜之道、孔孟之书作为为政掼,又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及法家的某些思想。在“安人宁国”方针指导下,唐初法律思想具有礼法融合,德主刑辅,立法宽简,执法严明等特点。
(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李世民君臣认为,要安邦治国,必须重视立法,而立法应以礼为指导,以“宽简”为核心。这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其一,既制礼,又立刑。唐初统治者认为,治国必须礼法兼用,“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李世民强调礼法统一,主张失礼则入刑,不忠、不孝皆为犯罪行为,《贞观律》条款处处体现了礼刑结合的思想,它为永徽时律疏奠定了基础。其二,立法必须公平。唐初统治者认为,法是国家的权衡,人君立法应“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魏征言:“圣人之于法也,公矣。”唐初统治者所说的“公”,当然是指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而言。为了能保护地主阶级的整体、长远利益,唐初统治集团主张立法要从公而弃私,不能以这个人好恶代替法律。其三,立法须稳定,“不可数变”。李世民君臣认为,法律固然应随时代不同而有所改变,但却不可多变,法律多变害处甚多,官吏不能尽记,前后条文牾,民不知所避,失掉权威而难以实行。其四,“国家法令,惟须简约”。在强调立法公平、法律稳定的同时,唐初统治者格外强调律文的简约,认为只有简约,才能使律文前后一致,公平合理。贞观年修律,便“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贯彻了这一原则。
(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
为贯彻正统法律思想“德主刑辅”的主张,李世民统治集团不仅在立法上强调变简,执法上也强调慎狱恤刑,务求其实。其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慎狱恤刑。李世民认为,官吏多以入人之罪为能,利在杀人,因此造成冤狱。他明令,司法官员须慎刑慎杀,依法断罪,或重或轻,均依定制。其二,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唐初统治者对待死刑十分慎重,“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其三,完善死刑审批程序。唐太宗将死刑三复奏变为“五复奏”,京城中两天内复奏五次,给皇帝以充分的时间考虑生杀予夺,有效地避免了冤案。其四,反对严讯,务求其实。李世民君臣以隋严讯逼供为戒,强调审讯中要注重事实,并规定了“不严讯,不旁求,不贵多端”的原则,以防止滥刑滥罚。
(4)明正赏罚,一断于律
唐太宗赞扬诸葛亮罚不避亲,赏不遗仇,要求官吏审狱断案“一断以律”。他自己还带头守法,在司法判决与自己的敕令有所违背时,克已从法,使司法人员敢于维护法律,犯颜直谏。(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唐太宗从谏如流,当其敕令与律相矛盾时,他往往能接受司法机构的观谏,忍个人小忿,而存法律大信。因此,皇权对司法的干涉相对减少,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司法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在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更为严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巩固统治的法制思想。他们在"公平"的基础上,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出现了中国社会罕见的、为人称道的"法治"局面。

热点内容
商法第6次任务0030 发布:2025-05-10 16:30:23 浏览:272
1995年劳动法双倍工资 发布:2025-05-10 16:29:41 浏览:404
民事必读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0 16:25:45 浏览:505
地方性法规属于 发布:2025-05-10 16:25:00 浏览:610
合同关系属于经济法吗 发布:2025-05-10 16:10:09 浏览:347
民法典谣言 发布:2025-05-10 15:53:02 浏览:660
石峰区法院 发布:2025-05-10 15:38:53 浏览:722
浙江城管执法条例 发布:2025-05-10 15:10:06 浏览:439
合同法第二章百度文库 发布:2025-05-10 15:00:10 浏览:688
行政法学自考名师 发布:2025-05-10 14:58:45 浏览: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