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
除100元生活费事先未约定,所以不合理。按照双方的合同约定来看某公司是违约的。劳动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两者规定有冲突时,依照特别法由于普通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劳动法
② 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可以适用类推规则吗
有。
一、 类推原理
(一)类推适用的概念
类推适用是我国民法解释学中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是我们在民法适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理论界对于类推的概念并无太大的分歧,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类推适用,即将法律于某案例类型A所明文规定的法律效果,转移适用于法律未规定的案例类型B之上。”美国法学者博登·海默的定义是:“类推推理,亦就是把一条法律规则扩大适用于一种并不为该规则的词语所涉及的,但却被认为属于构成该规则之基础的政策原则范围之内的事实情形。”我国学者梁慧星先生认为:“类推适用,是指法官受理的案件在法律上未有规定,采用类似案件的法律规则裁判本案。”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适用类推的案件,首先必须是法律未对案件制定法律规范,即案件本身没有法律依据;其次,在现有法律规范中有一个条文所规范的案件类型与本案有类似或相似性;再次,法官通过自己的自由裁量,运用这个条文裁判本案。其中重点在于案件之间的相类似性,如果案件类型之间没有这种相似性,则不能适用类推,而只能考虑其他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类推适用的理论依据和适用的原因
1、类推适用的理论依据
平等原则是类推适用的理论基础。平等原则是现代法律追求的基本价值理念,类推适用依据的正是“相同的案件,应为相同之处理”的平等原则,即就特定事项,法律没有规定时,于其他类似事项,应适用之,以贯彻正义理念。正如博登·海默所说“对于一项规则进行类推适用是否合法的问题,并不取决于演绎逻辑,而是取决于对政策与正义的考虑。”
2、法律漏洞
由于制定法本身的缺陷,当一部法律被制定出来时,便已经落后于社会,而社会经济政治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法律漏洞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所谓法律漏洞,指关于某一法律问题,法律依其内在目的及规范计划,应有所规定,而未设规定。所谓未设规定系指不为法律的可能定义所涵盖。”
二、类推适用
类推适用的逻辑形式是类比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类比推理的通常被定义为:“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其逻辑形式被表示为A对象具有属性a、b、c、d;B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类推B对象具有属性d。民法上的类推适用的形式规则可表示为:法律规定了A案件构成要件是a、b、c、d,其法律效果为M;但是对待案件B法律却没有规定,但可知案件B的构成要件a、b、c,由此断定案件A和案件相似,案件B也具有法律效果。
三、类推限制
适用类推的案件都是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案件,因此,法官在处理类推案件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造法”的行为,所以,法官在类推适用时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
(一)对于法律保留事项绝对禁止类推。所谓法律保留,是指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包括绝对保留事项和相对保留事项)。对于法律保留的事项,其本身不应当属于法律漏洞,而是国家在制定法律时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做出的政策性保留,保留的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因此不能类推适用。
(二)在法官类推适用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合法合理。合法主要是说法官在适用类推时使用的法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合理主要是指类推的结果是能被当事人乃至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其标准应当是没有超过一般国民预测的可能性。
(三)类推适用时应当遵守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是调整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因此,法官在运用价值判断进行类推时,一定要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前提,如果有背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则不能适用类推。
类推适用是民法裁判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民法典尚未完成,民事立法还未完备,法律漏洞数量很大的现阶段,法官运用自己的裁量权适用类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③ 民法在劳动争议中适用吗
人物:晏子 楚王 城门卫兵 武士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卫兵:我国大王说了,你只配从这小洞里钻进去。 晏子: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去问问你们大王,楚国到底 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画外音:卫兵向楚王报告了晏子的话,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士兵:大开城门,有请大夫! (晏子大步走进大厅,与楚王并排而坐) 楚王:(冷笑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 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 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既然你们齐国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这么一个人来呢? 晏子:(为难地)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 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 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陪着笑):是、是。快摆酒席招待齐国大使。 (楚王与晏子正用膳,忽见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走过。) 楚王(忙问):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众大臣及武士等哈哈大笑) 晏子: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 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大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楚王:因为水土不同吧? 晏子:是啊,齐国的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 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④ 处理民事纠纷 法律没有规定的 可以适用什么,但不违背公序良俗
处理来民事纠纷,应当依照自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劳动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六条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七条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⑤ 劳动合同纠纷适用民法通则吗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其与民法的关系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劳动法等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没有规定,可以适用或参照适用民法的规定。
⑥ 处理民事纠纷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什么不得违反公序
民事法律来行为,不得违背公自序良俗,在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法总则》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法条链接:《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⑦ 民法总则规定处理民事纠纷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
民法总则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⑧ 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
根据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国家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下列四种,一是和解;二是调解;三是仲裁;四是诉讼。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