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
1. 发回重审和一审一样吗
不一样。1、定义不同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发回重审:是二审法院经过对一审上诉案件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或者一审判决遗漏当事人、诉讼请求等四种事由;由二审法院作出撤销一审判决的裁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审判制度。2、主体不同一审的主体:在普通案件里是基层人民法院;在一些重大案件,按其程度是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主体:二审法院3、限制不同一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行政案件,在行政诉讼法生效施行以前,一直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行政诉讼法施行后,在审判程序制度等方面都要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对这些未作规定的问题,审理案件时仍应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即参照民事诉讼中的普通程序进行审判。发回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一百七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对发回重审的次数做出了限制,避免了不断上诉的循环。"
2. 高院发回重审意味什么
一般中院作为一审法院高院二审,那发回重审就是发回一审法院重审,走审判监督程序。
具体的审理时间视案件的复杂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审审理这个案子总共用了多久,发回重审一般也和一审审理时间相差不大。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主要原因有二点,或者程序违法,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或者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也称实体违法。
中院作为一审法院也就是说这个案件影响较大,可能一审中会被判处死刑。如果发回重审能有确实证据证明认定一审案件中存在不公正的审判(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违反回避制度的,剥夺或限制了当时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其他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或者原法院认定的事情不清证据不足的,是有可能减刑或改判的。
(2)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扩展阅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原审判决遗漏了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或者诉讼请求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发回重审。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原审判决遗漏行政赔偿请求,第二审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法应当予以赔偿的,在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同时,可以就行政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就行政赔偿部分发回重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行政案件发回重审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3. 新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的程序有哪些
按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发回重审适用的情形有三种:
一、第二审人民法专院经过审理,认属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对于这种情况,二审人民法院既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依法改判。
二、当事人以请求驳回起诉而不服一审判决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如查明一审原告起诉不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
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原审判决违反法律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违反法定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情形:
1.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的;
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
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合法传唤而缺席判决的;
4.其他严重违反程序的;
5.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二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
4. 发回重审的案件会和一审结果一样吗
法律分析:发回重审的案件会和一审结果不一样。 1、定义不同 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发回重审:由二审法院作出撤销一审判决的裁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审判制度。 2、主体不同 一审的主体:在普通案件里是基层人民法院;在一些重大案件,按其程度是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 发回重审的主体:二审法院。 3、限制不同 一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行政案件,在行政诉讼法生效施行以前,一直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5. 一审与发回重审一审区别
1、定义不同
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发回重审:是二审法院经过对一审上诉案件审理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或者一审判决遗漏当事人、诉讼请求等四种事由;由二审法院作出撤销一审判决的裁定,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审判制度。
2、主体不同
一审的主体:在普通案件里是基层人民法院;在一些重大案件,按其程度是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
发回重审的主体:二审法院
3、限制不同
一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行政案件,在行政诉讼法生效施行以前,一直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行政诉讼法施行后,在审判程序制度等方面都要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判。
对这些未作规定的问题,审理案件时仍应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即参照民事诉讼中的普通程序进行审判。
发回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一百七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对发回重审的次数做出了限制,避免了不断上诉的循环。
(5)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扩展阅读
审判监督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的规定,审判监督程序中发回重审的情形包括:
(1)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具有《若干意见》第181条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即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第210条第2款的规定)
(2)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发现原一、二审判决遗漏了应当参加的当事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见》第211条的规定)
6. 法院发回重审和直接改判有什么区别,那些时候可以直接改判
1、原因不同:认为原来的判决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实体性错误或程序性错误违反法定程序时,发回重审;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时,依法改判;
2、难度不同:发回重审相对而言对被告难度大。
3、结果不同:直接改判,判决为终审判决,立即生效。旨在对错误的判决、裁定直接纠正,以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发回原重审,撤销原来的审理结果,重新组成合议庭,适用一审程序审理,判决后可上诉。
处理情形如下: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6)行政诉讼法发回重审扩展阅读:
发回重审的理由有如下几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程序违法。
二审时,如果当事人增加了诉讼请求,二审法院会主持调解,调解不成也不会处理新增加的诉讼请求,但应当告知当事人另行诉讼。
如果被上诉人在答辩状中提出了新的诉讼请求,这不能算是新的诉讼请求。因为并未提出上诉,法院不会将个人的答辩认定为新的诉讼请求,不会因此而导致发回重审。
7. 请问行政诉讼二审的发回重审,在一审法院的时间是多久
行政诉讼二审的发回重审,在一审法院还是按照一审的时限办理,简易程序四十五日内审结回,普通程序六个月,答复杂的可以延长。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三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8. 行政法 发回重审 是不是只能发一次
只能发回重审一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回当事人提起上诉答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九条人民法院审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改变原审判决的,应当同时对被诉行政行为作出判决。
9. 裁定第二次发回重审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复共和国行政诉讼制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规定,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那么,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二审行政案件能否第二次发回重审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即法律没有强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只能发回重审一次,从现有法律规定的来看,发回重审当不仅限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