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
A. 劳动法发中对事假的天数有没有限制
没有硬性法规,劳动法并未对事假天数有具体规定。要根据公司和个人情况来处置,一般中小企业制度规定,事假3天以内是允许的,你有特殊情况应当也可以延长。
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请假的可以请事假,事假为无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时为计算单位。
员工请事假每天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83天;
员工请事假每小时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83天/8小时。
拓展资料
事假,因私事或其他个人原因请的假。事假是没有工资的。一年内休事假20天以内,且公司不扣除工资的,不能享受当年年休假。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于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是有规定的,《关于归侨、侨眷职工因私事出境的假期、工资等问题的规定》规定“去港澳的,不得超过3个月;出国的,不超过半年,如因故确需续假,应在批准的假期内向所在单位办理续假手续;续假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月。具体假期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批准”
B. 劳动法有没有规定事假最长能多少天
事假最长可以请多久,法律没有具体规定,需要按照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履行,劳动者可以查看员工手册、公告栏、劳动合同约定等。
职工除国家已明确规定的各种公休节假日和假期以外,如遇特殊情况本人必须离开工作岗位的可请事假,但批准权在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员工请事假的具体情形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作为用人单位,在遇到职工因故请事假时,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批准。当然,这就要求用人单位要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明确职工请事假的流程及批准权限,既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审批,还要综合考虑职工的实际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出来后投入使用前,用人单位应当将其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比如张贴在公司的公告栏进行公示,或者制作成员工手册分发给员工,并给员工开会进行培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2)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扩展阅读:
事假工资的扣除
对于员工请事假怎么扣减工资,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约定,但它有个前提条件:不能逾越法律的强制性和原则性规定。
我国《劳动法》及法规对事假工资无具体规定,对病假工资在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C. 员工请事假最多不能连续超过多少天
根据劳动法规来看,国家对事假怎么休是没有具体的明文规定的,请事假能请多少天只能与用人单位协商的。
拓展资料
但是劳动法是对病假有着严格的规定的:
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D. 劳动法规定员工最长可以请多少天假
《劳动法》没有规定可以请多少假,只规定了产假的天数,其他法规规定了年假和病假的天数,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病假: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年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4)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扩展阅读:
不需要请假,可以享受到的法定假期: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E. 劳动法对员工请假是如何规定的,一般最多能请多少天
1、婚假是每一位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和就职多久毫无关系,未满1年无婚假属于部分单位的流氓内规定,一些小容地方没什么人监管,就业环境差,是会这样的;
2、事假期间没有薪资这个是合理的,因为工资相当于劳动报酬,没有付出劳动,自然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你的情况可以视为停薪留职;
3、只要劳动关系存续,社保是不能因为事假就停的,这属于违法。
F. 新劳动法中对员工请假的具体规定
新劳动法请假制度
一、病假:
1. 病假证明必须由公司指定的正规医院开据;
2. 员工拿回公司的病假凭证必须包括:
1) 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情诊断书;
2) 二级以上指定医院医生的病假建议书。
3. 如果公司发现病假证明不合格将视为事假扣除该员工当天相应的工资及全勤奖;如有造假行为且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开除;
4. 员工病假每月审核期间为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
1)每月请病假不能超过1天
2)每月累计病假>1≤2,扣除全勤奖100元
3)每月累计病假>2,扣除全勤奖200元
其余工资严格按照公司人事部《员工守则》《员工手册》中第2.5款关于病假工资规定的扣除比率执行(详细规定见公司《员工守则》《员工手册》)。
操作规则:员工必须在休假后一周内将休假单递交行政人员登记,如果超过一周(指从休假回
来当天开始计算)仍未交假单的公司一律按事假处理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二、事假(每月计算时间段:本月18日至下月17日):
1. 任何请事假的员工在本月将没有全勤奖金;
2. 经公司批准员工可以休不带薪事假,但一年至多不可超过十个工作日;超过5天的事假必须提前一周提出;
3. 如果员工事假超过公司规定最大期限以至于影响到公司正常工作公司将视其自动离职。
4. 薪金扣除公式为(基本工资+补贴)÷21.75×事假天数
三、年假:
公司将给予员工年假以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获得充分的休息时间,公司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年假进行休息。
享受带薪年假条件如下:
1. 所有公司员工在服务期满一年后均可享有12个工作日的年假,服务年限每增加一年,年假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个工作日,年假最多不超过20个工作日,试用期内员工无权享受年假。
2. 在服务的第一年,员工可享受的年假应根据该年的雇用时间按比例计算: 工作日数÷365天×12天
3. 员工雇用终止时,未休年假应根据该年的雇用期限按比例计算平均工资: 月基本工资÷21.75×剩余年假天数
休年假必须提前申请:
1. 请假≤1的申请,必须提前1个工作日提出;
2. 请假少于连续五天的申请,必须提前3个工作日提出;
3. 请假连续五天的申请,必须提前一周提出;
4. 请假超过连续十个工作日的申请,必须提前两周提出。
操作规则:任何员工休年假,必须填写正规的年假申请单,并提交部门经理批准,再递交行
政人员登记,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补假单请求(特殊情况除外)。(员工的年假单主管交、主管的年假单经理交。)
G. 劳动法有规定员工一年可以请多少天假吗
《劳动法》没有规定可以请多少假,只规定了产假的天数,其他法规规定了年假和病假的天数,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病假: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 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年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7)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扩展阅读:
不需要请假,可以享受到的法定假期: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H. 劳动法,员工请假如遇节假日算不算请假天数
员工请假如遇法定节假日不算请假天数。法定节假日不属于请假时间,应依法享有工资待遇。如连续工作一年以上享有带薪年休假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8)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扩展阅读:
既要法定假日,也要带薪休假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今后中国假日制度的重点必然要转向带薪休假,黄金周应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通过增加分散的带薪休假来解决“缺假”问题,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固定放假规则,国家领导人带头示范带薪休假,随着带薪休假的落实,将国庆节的法定假日调整为1天。
蔡继明教授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围攻,很多网友认为,如果法定假日减少了,黄金周取消了,他们休假的权利更无法得到保障。网友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可以说很符合国情。
在实行计件工资的行业和不少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往往在法定假日中也可能处于工作状态,既没有符合规定的加班工资,更谈不上带薪休假。正是因此,他们中的不少人希望能有更多法定节假日,这样多多少少能放一些假。
拥有更多的节假日没有错,重点是如何实现。网友们真的错怪蔡教授了:蔡教授一方面觉得黄金周应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还认为,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除夕应该放假,这样一来,春节假期遇到一个周末就是7天假,遇到两个周末就是9天假期。
另外,他建议元宵节、重阳节两个传统假日也放假。也就是说,法定节假日其实并没有减少,而是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分配。与此同时,蔡教授特别还强调,建议全国人大立法固定放假规则,要落实带薪休假。
换句话说,蔡教授其实在为所有的劳动者争取更多、更灵活的休假权。其实,不少公众正常休假权和更多的加班工资得不到,不是因为法定节假日太少,而是因为休假权落实、执行不到位。
落实不够的主因,一方面带薪休假并非法律强制性规定。虽然1995年,带薪休假制度就被写入中国《劳动法》,但目前为止,国务院并没有颁布带薪休假实施条例;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看来,带薪休假会对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企业的用工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客观而言,中国的法定休假时间,在国际上不算长,落实休假权不至于对企业竞争力造成多大的伤害。更何况,休假权是一种权利,不该动辄侵犯。
显然,公众应批评的不是蔡教授,而是应该和蔡教授的呼吁形成合流,努力促成落实更多的休假权、兑现带薪休假。
去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显示,预期2020年带薪休假才能基本落实。显然,这个过程有些漫长,而且是出于旅游消费目的,这也导致一些公众的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全国假日办”撤销,其全部职能并入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由分管旅游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担任召集人。
“假日办”的职能由更高层级的机构接管,包括此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带薪休假日渐得到重视,这是好事。
不管怎样,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带薪休假,增加了全民的福利和幸福指数,有利于社会健康稳定。还是那句话,正视中国带薪休假等休假权落实不够的事实,并致力于早日改善,这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包括蔡教授在内,公众和社会关于法定节假日如何放更科学的建议很多,并具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同时,也应尽快兑现带薪休假,不再是选择性兑现,早日普照所有劳动者。
I. 劳动法中有规定一年中事假可以请多少天吗
有规定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9)劳动法员工每年请假天数扩展阅读:
职工带薪年休假相关要求规定:
1、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2、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J. 劳动法关于请假天数
法律分析:劳动法是没有明确说明员工请事假超过多少天可以被单位予以辞退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员工严重违反单位制度或者不能从事本人岗位等情况下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病假医疗期满恢复工作可以辞退,其它假期不可以。年休假、探亲假、婚丧产假是法律法规赋予劳动者的带薪休假权,用人单位不可以辞退劳动者;事假虽然是职工因为私事请假,但是需经用人单位同意才可以休假,并无需支付工资报酬,是为双方达成合意,用人单位不可以凭此解除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