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违返劳动法仲裁案例

违返劳动法仲裁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4-12 15:14:51

①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案例:2007年年底,“北大假博士”刘志刚(曾用名刘育豪)伪造了北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应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教师职位,该学院信以为真,即与刘志刚商谈招聘事宜。为了能让刘志刚毕业后到学院工作,郑州航院决定让其毕业前即可上班。2008年12月份,刘志刚到郑州航院上班,学院按博士生待遇支付给刘志刚4万元安家费,三个月工资6000元,并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刘志刚上班后,多次以自己是北大博士为由,要求提高待遇,不断和学院提出需要配置电脑、打印机和科研启动资金等要求。郑州航院经向北京大学查询,发现刘志刚北大博士是假的。
问:1、该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答:无效,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欺诈”劳动部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的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欺诈劳动者还是劳动者欺诈用人单位,都会导致合同无效。本案中刘志刚的行为无疑符合欺诈的特征。他与郑州航院的劳动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合同。
2、劳动合同法中是如何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的?
答:《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3、劳动合同无效由谁确认?
答: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4、用人单位是否可以即时解除其劳动合同?
答:可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五项款规定: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劳动合同法中是如何规定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情形的?
答:《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② 企业违反劳动法导致职工提出辞职并胜诉获得劳动补偿的案例

导读:公司员工辞职后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主要看辞职的原因是否是公司违约,员工因对公司不满而辞职,应在辞职时提出原因。如果是因为员工个人原因辞职,公司不用给与经济补偿。

案例:

周某是某证券公司营业部职工,2009年初,她在公司的上年度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公司扣发了她2月份6820多元的工资(2009年6月份补发),而且没有拿到年终奖等多项福利。该年5月,周某向公司提出辞职,理由是“公司考核制度很不公平。”

周某称,2008年公司没有按照《绩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她进行考核,而是按照财务表现占10%、客户市场占90%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分数为不合格,但这个结果没有部门主管领导签署确认。

2009年5月22日,周某递交了辞职信。当天,公司同意与她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合同后,她没有拿到5月份的提成工资。这个月里,另外8名同事也以“考核不公平”为由先后提出辞职。

此后,周某和同事们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仲裁申请,仲裁部门裁决公司支付周某2900多元的提成工资。但他们提出的年终奖和经济补偿金等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众人不服,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判决:

法院一审判决,公司应向周某支付年度绩效奖金、提成工资,并向她支付高达83904元的经济补偿金。公司和周某对一审判决都不服,今年3月15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同时提起诉讼的员工中,获得经济补偿的有5人,总额超过30万元。而周某和另一名同事的经济补偿金数额最高,都是83904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他们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是1万多元,超过了2007年长沙市月平均工资的3倍,所以按照市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即2330.67元/月×3倍×12月=83904元

评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辞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者主动辞职能否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首先要看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违约的情况,其次要看辞职原因是否确为单位违法违约。如果劳动者不满公司损害个人权益而辞职,则应在辞职时写明原因。如果因个人理由提出辞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案中公司没有按照考核的相关规定制度,对周某的考核应该是无效的,并造成了周某及几位同事的辞职,故本案应为单位违约。

③ 有关《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争议调解仲裁法》 的一个案例分析 希望高手详细的写出答案 要是好的话 再

案例为
李某于2008年8月6日,被公司聘用,签订了2年的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经3个月试用合格,转为正式工。
2009年4月,李某结婚。同年5月,李某怀孕,10月10日,公司以孕妇不能正常从事工作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答案:公司在妇女员工孕期解除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即2009年10月10日起,为双方发生劳动争议计算起始日。

11月1日,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李某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不予受理。是符合法律程序(《劳动合争议调解仲裁法》)要求的。
发生劳动争议时,应首先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未经劳动仲裁程序的,法院不予受理。

李某生完孩子后,于2011年4月8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再次要求确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无效,仲裁委员会查明事实后,裁决驳回仲裁请求。
答案:2011年4月8日,李某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被驳回申请,劳动仲裁委的裁定是符合《劳动合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要求的;即:自2009年10月10日劳动争议发生时,至2011年4月8日申请仲裁时的时间已经过了 1 年多,因此,过了仲裁时效,因此,劳动仲裁委按法律程序要求,对申请人的的申请予以驳回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④ 违反劳动法的实例 要2000年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例子 在线等 谢谢了

“部分不服裁决整体归于无效”意味着什么?
□本报记者 杨颖辉

案例简介:
刘某于2008年在北京某工地打工受伤,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刘某就其停工留薪期待遇和治疗费等提起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仲裁裁决对刘某的请求基本支持,但护理费一项除外。刘某不服,单就护理费一项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在判决书中对刘某在仲裁时提出而在起诉时没有提出的停工留薪期待遇和治疗费一并作出了判决。

判决理由:
对于本案中刘某虽未对停工留薪期待遇和治疗费提起诉讼,但法官经审理认为,由于一方当事人起诉后,仲裁裁决便不发生法律效力,这类案件一进入诉讼程序,双方当事人就恢复到仲裁前的状态。也就是说,双方恢复到纠纷发生时的原始状态。有鉴于此,在审理中,审判员应当要求原告对仲裁裁决的每一项内容提出意见,然后进行全面审理。这样处理既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且原告已就每一项仲裁裁决都提出了意见,不违背“不告不理”原则。

焦点辨析:
这个判决理由是否有理?这种判决方式对双方当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王芳解释说,一般来说,鉴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前置地位,一旦当事人对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就裁决的全部事项逐一作出判决。因此,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的部分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并不是放弃了其他请求事项,而是认为,得到仲裁支持的事项,在诉讼中也应得到支持。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 〈2001〉14号)第17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就本案来说,法院在审理时就会面临一个问题。”王芳说,依据民事诉讼 “不告不理”的原则,当事人刘某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中部分事项,即护理费这一项裁决不服而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只能对有关该部分事项提出的诉讼请求进行审理。但是由于前述最高法的解释,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此时已全部失效,也就是对刘某停工留薪期待遇和治疗费等事项的裁决也已一并归于失效,实质上等于刘某失去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反而成了不可执行的 “无效裁决”。
“而反过来说,如果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全部内容重新进行审理,虽然解决了当事人因部分裁决未起诉而一并归于无效最终无法执行的难题,但又违反了民事诉讼 ‘不告不理’的原则。”王芳说,这实际上就出现了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和一般民事诉讼程序的冲突和衔接问题。
“对于这种冲突,由于最高法并未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对仲裁裁决部分不服向法院起诉的,最好的办法就应当将全部仲裁事项在起诉书中一一列明,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本报法律事务中心律师朱国丰建议。但他同时也强调,法院在适用 “部分不服裁决整体归于无效”规定时,应谨防给一些不法用人单位提供 “钻空子”改变裁决结果的机会。
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几个问题的函〉的答复》,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不应含有撤销或者维持仲裁决定的内容。按照该函的要求,法院也不能在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中,对当事人未提起诉讼的部分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事项作出维持仲裁裁决的内容。所以,用人单位可以利用不服某一项仲裁裁决率先提起诉讼,审判员为进行全面审理会问其对仲裁裁决的其他内容是否提出意见。但作为原告的用人单位为使其他仲裁裁决归于无效,不会对其他裁决事项提出意见, “没有意见”即赞成仲裁裁决,但法官并不能以此判决维持仲裁裁决,同时又无法深入审理,因此在判决书中,对于其他未提起仲裁的事项在陈述上可能会不同于原仲裁裁决。 “最终生效的是判决书,而非仲裁裁决,因此由于法官无法深入审理而疏漏的内容可能会使劳动者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朱国丰说, “所以,即始用人单位在其所提起诉讼的那部分仲裁裁决上最终败诉,但在对于其他未提起诉讼的事项上,用人单位很可能已经胜诉了。这样其就达到了利用判决更改仲裁裁决的目的。”

⑤ 关于劳动仲裁的案件

你可以主张被拖欠的工资,也可以要求不加社保,发放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赔偿。

⑥ 劳动法案例问题(1)仲裁委会如何裁决 (2)为何单位要让贾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劳动抄者提供的用人单位胁迫劳动者证据裁决,劳动者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用人单位胁迫劳动者的被仲裁庭采纳的,会裁决解除劳动合同无效,不能证明不被采纳的,会裁定劳动者主动辞职,用人单位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要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申请就是不想支付经济补偿金解除劳动者合同。

⑦ 劳动仲裁案例

由于本案发生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因此应该适用《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而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可以提出的仲裁请求包括:

1、因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6个月,超出的2个月应该按照转正工资发放,可以要求最后2个月的试用期应补足试用期与转正工资的差额

2、要求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⑧ 案例分析:该宾馆的做法,有哪些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本案应如何处理

宾馆的做法,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如:女工的生育问题\解除劳动问题,没收押金等,对于用人单位的霸王合同条款是无效的。

⑨ 劳动争议仲裁法案例分析

案例为
李某于2008年8月6日,被公司聘用,签订了2年的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经3个月试用合格,转为正式工。
2009年4月,李某结婚。同年5月,李某怀孕,10月10日,公司以孕妇不能正常从事工作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答案:公司在妇女员工孕期解除劳动合同,违反劳动合同法。即2009年10月10日起,为双方发生劳动争议计算起始日。

11月1日,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李某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不予受理。是符合法律程序(《劳动合争议调解仲裁法》)要求的。
[发生劳动争议时,应首先向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未经劳动仲裁程序的,法院不予受理。]

李某生完孩子后,于2011年4月8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再次要求确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行为无效,仲裁委员会查明事实后,裁决驳回仲裁请求。
答案:2011年4月8日,李某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被驳回申请,劳动仲裁委的裁定是符合《劳动合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要求的;即:自2009年10月10日劳动争议发生时,至2011年4月8日申请仲裁时的时间已经过了 1 年多,因此,过了仲裁时效,因此,劳动仲裁委按法律程序要求,对申请人的的申请予以驳回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因此,虽然单位违法剥夺了李某的合法劳动权益,但是因为李某不懂劳动合同法,而错过了仲裁时效及未先申请仲裁而去要求诉讼,因而形成了自己放弃权益的事实,所以,李某的合法权益无法再得到法律的保障。

⑩ 劳动争议仲裁案例:

真抠门,18分的题,你悬赏20分啊?呵呵 我来试试看吧。
应该确定的事实是,张先生1999年签订了一份临时工聘用合同,证明双方劳动关系成立。虽然用人单位不承认劳动关系,但承认张先生是临时工。同时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已经确定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原则,已经没有所谓临时工的概念,同时也规定了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关系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建立,这都说明,张先生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存在的。1999年6月,用工单位清退张先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同年7月张先生重新工作,应该认定双方劳动关系并没有解除,因如果解除劳动关系,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故张先生劳动关系自1999年建立起一直存续。
基于上述认定,应该裁定。
第一,因张先生自1999年1月11日参加工作,至2000年6月被清退,后于2000年7月重新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可以认定,用人单位做出的清退决定并没有生效,题目里面没有交代清楚,我们只能判断该清退行为不合法,无效。自1999年1月1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并不满10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张先生不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条件,故张先生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请求不能得到支持。
第二,张先生要求补缴社会保险的请求,各地的规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并不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争议列为劳动争议,原因为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是条例规定给相关机构的,并不存在争议,应该通过条例规定的途径进行救济。不知道贵地方的具体规定如何,如果迄今还受理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争议,应该支持张先生的请求。因为社会保险法有规定,你可以查查看。如果这个题目是司法考试题目的话,建议你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裁决,即支持张先生的请求,因为他们不会考虑具体法规执行中的问题。
第三,张先生要求支付2008年1月至12月双倍工资的请求,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应该支持2008年2月至12月期间的双倍工资。为何仅仅支持11个月的双倍工资,请参考上述法条。

热点内容
红河县人民法院不给力 发布:2025-07-14 09:58:07 浏览:795
经济法的法哲学反思 发布:2025-07-14 09:56:29 浏览:852
法律硕士能否报考法律类岗位 发布:2025-07-14 09:46:11 浏览:877
经济法年休假时间 发布:2025-07-14 09:41:48 浏览:97
校训条例 发布:2025-07-14 09:33:09 浏览:786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14 09:28:25 浏览:60
国际经济法最初出现在 发布:2025-07-14 09:26:10 浏览:627
公益诉讼与经济法责任 发布:2025-07-14 09:11:08 浏览:729
大连市法院院长李威 发布:2025-07-14 09:07:18 浏览:65
安徽大学经济法怎么样 发布:2025-07-14 09:01:45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