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四十一条

行政诉讼法四十一条

发布时间: 2022-04-13 12:08:05

① 行政诉讼法41条42条怎样理解

第四十一条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专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属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的主体要有关、被告要明确、管辖要正确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法院7日内给消息,可以上诉

这不就是字面意思吗,有啥理解的??

② 法律问题:谁知道最高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解释的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是针对对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时,而不服该决定的相对人进内行行政起诉的规定容。因为行政决定是法律文书,该法律条款规定雷同于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再审期限的法律规定,该规定只限于相对人进行行政起诉的期限。所以,针对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时的相对人。
第四十二条是针对行政机关为相对人作出决定后,侵犯了其他利害关系人合法权利而作出的规定。该规定立法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惩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腐败,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决心。只要行政机关对此不及时进行自我纠正,涉及不动产的受害人在二十年内、其他受害人在五年内随时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人民法院都将依法审判。所以,针对的对象是行政机关作出决定后的受害人(即:利害关系人)。

针对的性质都是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有些审判机关将以上法律条款故意颠倒是非,把受害人当作相对人来对待,在适用以上法律条款时一概而论(只适用第四十一条),是很多受害人在起诉时被挡在门外或者受理后被踢出门外,受害人是真正受不到法律保护的。

③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中的第40条、41条、42条,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是:
40条规定的是起诉时间延长 的法定情形;
41条规定的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版立案条件和要求权;
42条规定的是对人民法院作出不予受理裁定的救济手段。
联系是:
尽量在40条规定的时间内到法院起诉,起诉的实质条件符合41条之规定,法院才会受理。如果法院做出不予受理裁定,原告可以通过上诉进行救济。

④ 行政诉讼中怎样调取证据

调取证据的方式有依职权调取证据和依申请调取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条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但是,不得为证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调取被告作出行政行为时未收集的证据。
第四十一条
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
(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⑤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是什么

第四十一条 与本案有关的下列证据,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取:
(一)由国家机关保存而须由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
(三)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

⑥ 宪法第四十一条与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的不同应该怎么理解

您好!

从您所引用的宪法四十一条的字面解释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其体现方式有“申诉、控告或者检举”。这样看来,行政诉讼是该权利的其中一种体现方式,除行政诉讼外还有检举等其他方式。

您所引用的行政诉讼法四十一条所规定的则是关于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为提起行政诉讼,原告必须是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主体(在美国法律中类似的概念称为“standing”)。

因此关于您所假设的行政行为不当、但公民并未受到权益侵害的情况,由于该公民自身权益并未受到侵害,其无法根据行政诉讼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根据宪法,该公民还有检举等其他的救济方式。

上述为本人拙见,欢迎指教。

关于您的问题补充:

在法律级别上,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其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性质、政府组织形式、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他的法律在宪法以下,称为部门法,另外还有行政法规等又在部门法以下。

而基于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以及所赋予的国家机构职能,各部门法(包括行政诉讼法)和行政法规进行具体的立法和规定。这点上正如楼下所说。而且这些规定符合宪法所规定的原则即可(即不与宪法的原则相违背)。

在你的问题中,宪法四十一条所述的公民权利其形式可有多种,行政诉讼只是其中一种,宪法并没有说这是唯一的形式,反而列举了其他形式。在判断是否适合提起行政诉讼时,则要依作为具体部门法的行政诉讼法以及行政法。因此逻辑上和法理上这两条完全没有矛盾。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四项

人民法院受案范围针对的是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居间行为(也内就是裁决行为)和内容部行为(公务员内部处分)不受理。法院管辖一般就是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所在地法院管辖。涉及到行政复议的还得分情况。楼下帮我补充。

⑧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的问题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41条和第42条如下:
(1)第四十一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版行政行为时,未告权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2)第四十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工作 发布:2025-07-14 01:11:51 浏览:536
合同法债务加入的条款 发布:2025-07-14 01:06:02 浏览:782
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 发布:2025-07-14 01:05:51 浏览:253
劳动法保护提成 发布:2025-07-14 01:05:01 浏览:349
人事部劳动法 发布:2025-07-14 01:04:58 浏览:775
劳动法一般压工资多久 发布:2025-07-14 01:02:39 浏览:844
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怎么打官司 发布:2025-07-14 00:54:35 浏览:764
外国人现地采用依据劳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7-14 00:53:06 浏览:876
日本刑法严 发布:2025-07-14 00:52:31 浏览:576
司法考试仲裁 发布:2025-07-14 00:42:59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