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案例
1. 劳动法案例,
属于工伤 老板 和店长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应按工伤补偿
2. 有关劳动法的案例
「案例」
严某是某市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该企业经营效益一直不错,员工的工资及奖金均是按月发放的。1998年由于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数量剧减,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员工的工资无法按月结清。于是,经过企业领导与员工协商,该企业财务部以企业的名义向严某等员工出具欠条。严某的欠条上写着:某外资企业欠严某1998年4月份工资及奖金人民币一千五百元,于明年1月还清。1998年4月至12月,严某共收到这样的欠条9张。1999年1月,严某等拿着欠条向企业财务部领取现金,可是财务部只付给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严某等人不服,拿着“工资欠条”诉诸法院,法院以劳动争议未经仲裁为由不予受理。企业领导对严某等人说:“按照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只有60天,4至10月的工资已经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了,你们不要再告了,等公司经营情况好转就把工资补发给你们。”严某不知该如何是好?
「评析」
这起劳动争议并没有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严某等人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1998年4月到10月的工资和奖金。首先,严某等人与企业之间有关“工资欠条”不能兑现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法院不予受理的做法是正确的。本案中严某等人与企业之间的纠纷虽然在形式上体现为欠条不能兑现,但严某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工资欠条”纠纷在本质上仍属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关于拖欠工资的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因此,严某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只有在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下,才能向法院起诉。其次,本案并未超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进一步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就本案而言,严某的工资和奖金虽然是从1998年4月份开始无法按月领取的,但由于企业向严某出具了工资欠条,并承诺在1999年1月份还清。因此,在1999年1月之前严某并不知道自己领取工资的权利受到侵害。本案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该指严某向企业要求兑现“工资欠条”但遭到拒绝之日,从这一天起的六十日内严某均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企业支付1998年4月至10月的工资和奖金。
3.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劳动内容。对于劳动内容法律没有明确专规属定,但是单位根据员工工作能力有权调整工作岗位,这一点毋庸质疑。因此虽然公司具有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嫌疑,但劳动者举证相当困难。一般劳动仲裁首先调节,达到双反认可的程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适应这一岗位,劳动仲裁最终很可能驳回你的仲裁请求。
4. 劳动法类案例分析
按照你叙述的情况,你的算法和单位的算法都不正确
根据工资组成成分的规定,你的工资是基本工资770+保险代扣费100=870元
餐补、加班费、伙食水电补助等都不是工资组成成分
所以你的日薪应该是870/21.75天=40元/天 时薪是40/8=5元/小时
你的平时实际加班工资应该是5×你的实际加班小时数×150%
假日(礼拜六和礼拜天)加班工资应该是5×你的时机加班小时数×200%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应该是5×你的实际加班小时数×300%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利制定规章制度进行用工管理。这要求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按照正规程序制定,并且内容合理合法,不与现行法规抵触。因此你单位规定请假一天扣45元的做法是否合理,要看你单位是否有这样的规章制度。
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按照签订合同的期限长短,双方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内工资不得低于转正后工资的70%,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结合之前所述的工资组成成分的划分,你单位规定在试用期内少100元加班工资的做法并不符合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约定试用期基本工资减少100元,其他补助另行规定,对于加班工资,按照基本工资为新基数,重新计算你的加班工资。
最后,试用期内,单位仍然应该为劳动者代收代缴社会保险费用。
给分吧
5. 劳动法案例
二审法院撤销一审法院的判决,那么要么二审法院改判,要么发回重审。怎么内会向省容级法院申诉的。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退一步讲,如果向省法院申诉可以的话,个人认为本案“打赌”协议不同于赌博,因为双方既没有侵犯社会风尚和社会管理秩序,也非聚众赌博,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证明涂改发票这一事实是否存在 根据《合同法》规定,双方行为不在无效合同范围之内应属有效。同时,双方是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订的协议,遵循了《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不过,双方应该属于口头协议,对方如果不承认的话,法官是无法判别到底双方是否存在着此口头协议。
6.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1、如未签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员工有权要求单位支付双专倍工资经济补属偿;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员工在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无须赔偿;
3、如未足付工资、加班费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的四十六条,员工有权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4、如未交社保,可以要求单位补缴;
5、如单位拒绝,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7. 劳动法案例
根据国家《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有关劳动关系确内立的相关规定,马先容生具有从事工作的主体资格,从事工作受公司管理且享受薪资待遇,即有偿劳动,另外,马先生的工作证、工资条或者相关资料可以证明马先生在公司工作。因此,可以确定双方的劳动关系成立。
8. 关于劳动法方面的案例
你这样的劳动纠纷首先要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只有对仲裁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回
你与该单位是否有签答订劳动合同? 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以你上说的证据证明你与该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在仲裁的时候,你可以申请调取录像,以及当时发放工资的你有签名的资料,以及凡是单位持有的对你有利的证据。
依据劳动合同法,你可以主张 未签订合同的 双倍工资,和辞退的经济补偿金。
只要当地司法环境还可以,胜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