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法对于孕妇福利规定
① 劳动法关于生育期间工资的规定
法律分析:女职工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生育津贴: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② 最新劳动法对女职工二胎产假如何规定
女职工合法生育二孩的,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加上所在省市延长的产假,总时长可以达到180多天。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指出,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如果遭遇难产,则额外增加15天产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再额外增加15天的产假。对于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女职工,可以享受15天产假;而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则可享受42天的产假。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夫妻不仅可以获得国家规定的产假,还可以享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各地条例对此有更具体的规定。比如,在北京,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女职工,按规定生育的,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额外享受30天的生育奖励假,其配偶则可以享受15天的陪产假。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或解除劳动关系。
在上海,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除了国家规定的产假,女方还可以享受额外的30天生育假,男方则可以享受10天的陪产假。生育假的待遇与普通产假相同,陪产假期间的工资也按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放。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轻她们在生育期间的经济压力,并鼓励她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和新生儿。